蔡阳向刘备发起攻击,刘备这次没有跑,而是主动迎战,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招,蔡阳不要说击败刘备,连自己的小命都丢了。
这么多年,刘备好不容易打了一次胜仗,并且是曹操派来的,他有些得意,最令他高兴的是,曹操真的不敢再来找他麻烦了。
他并不知道,不是曹操不搭理他,而是没空,因为与袁绍死磕,已经有点撑不住了。
刘备继续在汝南继续他的幸福生活,直到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一天。
建安五年年底,曹操大破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决定性胜利,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也就是建安六年三月,曹操又准备实施一个新的计划——攻击刘表!
之所以要打刘表,三个原因:一是袁绍刚刚失败,无力反扑;二是刘表霸占荆州,始终是一个祸害;三是曹操要报仇。
早在三年前,长沙太守张羡就联合零陵、桂阳三郡一起对抗刘表,并派使者归附曹操,此后,刘表就把张羡围了,而曹操一直被袁绍纠缠,也不能派兵救援。后来等到张羡死后,其子张怿(音yì)新立,刘表就就着这个机会,带大军平定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刘表继续用兵,终于平定荆州,自此佣兵十余万,土地数千里,连衣食住行,都仿照皇帝的式样。
在曹操眼里,这就是叛逆,所以必须清除。
可是当曹操提出要打刘表,心腹谋士荀彧却不同意,他认为,袁绍虽然失败,但实力尚存,如果远征荆州,袁绍趁机偷袭后方,你就完了!所以必须趁着袁绍军心涣散之机,将袁绍一举扫平。
曹操听了,打消了攻击刘表的打算,继续对袁绍赶尽杀绝。
为了配合北方作战,曹操连续两次用兵,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
一个就是命夏侯渊和张辽讨平以前跟着刘备一起混的东海义军首领昌霸,另一个,就是针对刘备本人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31这年九月,曹操回到许都,他随即率军攻击汝南,将刘备打得大败而逃,好弟兄义军首领龚都等人也是同命相怜,作鸟兽散。
此时袁绍自身难保,不可能再跑回他那里,并且一年前来汝南,其目的就是为了摆脱他,所以,现在唯一可去的地方,就是荆州。
刘备速派麋竺和孙乾等人紧急联络刘表,表示愿意归附。
刘表知道刘备是曹操的敌人,或许之前也有过接洽,所以对于刘备的到来,他还是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刘表亲自郊迎,待以上宾礼,还给他补充了一些军队,让他屯驻在新野。
表面上看,很看得起刘备,实际上,刘表并不打算重用他,他这么做,无非是逢场作戏,笼络刘备为他所用。
把刘备安排在新野,也是大有深意,因为新野靠近荆州北部边境地带,可以说,这是抵挡曹操的前沿阵地,把刘备放在这里,目的不言而喻。
虽然做了刘表的“看门老头”,可是刘备并不伤心,至少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身边,还有一大帮生死与共的好兄弟。比起一无所有、走投无路的时候,要好太多了,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新野,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己梦想实现的可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想此时的刘备,也肯定坚信这个道理。
这一年,他四十一岁。
刘备正式来到了荆州,这个与他的后半生纠缠不清的地方,将会带给他太多的痛苦和快乐,在这里,他终于击败曹操;在这里,他终于称霸一方;在这里,他死不瞑目!这是一个是非之地,也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激情的大熔炉,所有的至善至美,所有的尔虞我诈,所有的勾心斗角,都将在这里熔炼,向人们展示人性的美好与丑陋,还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里,是一个比徐州更大的舞台,也是一个更残酷的生死场,各色人等,都将在上面卖力的表演,只为自己的利益,还有各自的欲望。
刘备,也将成为其中的一个演员,从配角,到主角,再到配角,又到主角,最后还是配角,一轮一轮的折腾与挣扎,他将成为一个严酷的钢铁巨人——他冷若冰霜的面容,还有他冰冷如铁的内心,都时刻在向人们诉说着他的执拗个性:
我不服输!
在荆州,还有一个人正在等着他,正因为这个人的出现,让刘备的人生,获得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把刘备打到新野后,曹操并没有继续追击,不是不想,而是新野已到荆州地界,并且自己还要回去对付袁绍,也就放了刘备一马。
荆州,成了刘备的新家,在这里,他将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暗潮汹涌,随波逐流,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己去开拓,靠自己去实现,靠自己去构建梦想,只有自己成为最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他开始了默默的发展,他的野心,绝不仅仅局限在新野。
我是刘备,荆州迟早属于我刘备!
刘备来了荆州,刘表还是很重视的,可是看着荆州的豪杰投奔刘备的日益增多,他心里不爽了,开始给刘备小鞋穿。
刘表这人是个儒生,做事不那么露骨,也不太狠,但要对付刘备,绰绰有余了,所以史书记载的是三个字——“阴御之”,也就是偷偷的来。
刘表准备动手了,他准备送给刘备几个小礼物。
刘备并非毫不知情,所以他加快了发展的速度,他很明白,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他亮出了唯才是举的人才战略,只有一个目的:只要能干事,我这儿都收。
荆州的各路豪杰很快都知道了,在荆州,不是只有一个刘老板,新野还有一个刘豫州,礼贤下士,爱才如命。
很多人都莫名而来,纷纷前来投奔,刘备的实力逐渐增强。
这其中,有两个人的到来,让刘备耳目一新。
三国真相第四部浪淘沙(奋斗)
作者:汤浩方
32他们分别是徐庶和司马徽。
读过《三国演义》的,应该知道这两人的名字,他们都是奇人,一个高风亮节,一个闲云野鹤,总之都不是普通人。
实际上,在正史上,他们没那么神奇,之所以这么高抬他们,只因为他们与一个人有关。
徐庶,字元直,出身寒微,为替人报仇还差点被逮了,后来他洗心革面,专心读书,经过自己的努力,终成一方名士。
徐庶并非荆州本地人,他是颍川人,颍川是什么地方,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名士辈出,且多智谋之士,郭嘉、荀彧、荀攸、钟繇、陈群这些大腕全都是颍川人。
徐庶也是颍川人,所以很有才,虽然没有《三国演义》里面用计大破曹仁的光辉业绩,但他有一个好朋友。
他将这个好朋友介绍给了刘备,自此,刘备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
司马徽,字德操,与徐庶是同乡,也是颍川人。司马徽受人尊重,连刘表的儿子刘琮都要来亲自拜访,并且他还有项特异功能:看人!
他看人不是为了选美,而是品人,也就是品评人才,这个本事在现在,也就是扯淡,但在三国那时候,是个很了不起的本事。
以前说过,当时读书人要做官,不是考试,而是推荐,一般由当地官员推荐,但官员肯定推荐当地名人。可是要成为名人,不是靠炒作,而是靠名气,名气哪儿来?舆论!当时没有报纸,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所以一些名士的言论,也就成为了引导舆论的利器。
这就是所谓的名士清谈,清谈其实就是找一帮人在一起瞎扯、谈玄,自由发表意见,谈谈理想,谈谈人生,谈谈人与自然,但还有一项很惹人关注的项目,那就是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