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ri益坐大,极其嚣张,这对孙权造成一个错觉:
他打下了荆州,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东吴!
因为最靠近荆州的,最容易打的,也就是我东吴了,只要关羽打败曹仁,就会趁势攻取荆州的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只要荆州七郡全部到手,下一个盘中餐,自然就是江东了。
对于这样的后果,孙权是不敢不有所警觉的,与刘备打交道这么久,知道这个人,外表仁慈,实则心狠手辣!看他满口仁义道德的阻止我夺益州,而后自己取了就知道,这人一肚子的坏水。
我想,这应该就是孙权此时对刘备的观感,这也没办法,事情都明摆着的,刘备是不可能为孙权着想的,他只有他自己的利益。
既然你有你的利益,那么,我也有我的利益!
孙权的利益是什么呢?
整个荆州!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94
上次平分荆州,孙算其实是不怎么情愿的,但形势所迫,也就答应了,但他心里面,一直还似乎惦记着他的整个荆州的,只是他没有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曹操要跟他联盟,一起夺取刘备的荆州。
孙权答应了,他正巴不得曹操这么做呢,早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份,鲁肃去世后,孙权以吕蒙代鲁肃镇守荆州时,吕蒙就开始在蠢蠢欲动,意欲寻找机会以夺取荆州。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孙权费尽了心机。
首先,他重用主战派吕蒙,放手让他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襄樊战役打起来后,吕蒙觉得有机可乘,于是开始放烟雾弹了。
他写了一封密信给孙权,建议自己先离开荆州,让关羽放松警惕,然后乘势袭取南郡。
孙权同意了,问他谁能代替他继续镇守荆州,吕蒙推荐了陆逊,因为陆逊名气不大却很有才能,正好适合对付关羽。
孙权全都批准了,发布命令将在荆州吕蒙召回,理由是回来养病,而让陆逊替代他,继续镇守荆州。
陆逊这人虽然只有三十六岁,但很不简单,是个能与周瑜媲美的大才,到了荆州后,他继续放烟雾弹,以迷惑关羽。
他知道,关羽这人,喜欢戴高帽子,喜欢别人恭维,那好,就多给你戴几顶高帽子吧!
他恭恭敬敬的写了一封信给关羽,态度极为谦恭,赞颂关羽取得的伟大胜利,对关羽深表仰慕之情,并希望能得到他的教诲。大大的吹捧一番后,陆逊又不失时机的提出一个建议:曹操很狡猾,还会暗中增调援军,千万不可对他掉以轻心,要严加防范!
说这话的意思就是,你要防患于未然。
读了这封高帽子到处飘的信后,关羽很受用,满心喜悦,觉得陆逊这小子小小年纪本事不大,但还是蛮会做人的,如此低调,如此谦逊,如此友好,真是天助我也!之前一直将重兵屯集在江陵等地,就是为了防范孙权的偷袭,如今看来,这些都不过是多此一举!
关羽对陆逊完全失去了戒心,将留守后方的军队继续往前线征调,以增强自身的实力,他要彻底击败狡猾的曹操!
关羽的这些举动,陆逊全部看在眼里,他心里乐开了花,他将开始正是实施自己的偷袭计划。
就在这时,曹操的使者见到了孙权。
使者转达了曹丞相的美好意愿,并答应事成之后,“许割江南以封权”。这样的好事,对于孙权而言,犹如天上掉馅饼,正与自己的计划不谋而合,巴不得你曹操不找我麻烦呢!如今你还送来好处,主动要求一起对付刘备,何乐而不为?
你说这事都两年了,两年间就一直在想着这个事,现在你跑来说咱们一起干吧,你说我干不干?
打败关羽,大家就都安全了,这就是他们两家的共同利益,并且联盟的条件已然具备,所以,孙曹两家自然很快就打成了一致,一致对外,对付刘备!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刘备将陷入万劫不复,荆州,将成为他永远的伤痛。
而关羽,也将站在聚光灯下,去接受历史的检验,麦城,正在等待他的到来。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95
孙权马上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不但在信中称臣,劝曹操做皇帝,而且明确表示愿意为曹操效力,在信中,他还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具体实施如下:
他将派兵西上,掩袭荆州,只要攻下关羽的**与江陵二城,关羽必然回救,樊城之围自解。
为了保密起见,孙权在信中还强调,不要泄密,以免关羽有所防备。
曹操收到信后,非常高兴,赶紧召集部下商议,商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不要替孙权保密。
大多数人觉得应该保密,毕竟掩袭荆州这等大事,搞不好就要砸锅,当然还是保密的好,况且孙权也有言在先。
只有董昭不同意,他觉得,我们应该表面答应保密,而暗中将迷信泄露出去,关羽得到消息,必定还师自救,樊城之围立解。然后可使孙刘两家争斗,咱们坐收渔翁之利,并且如果把这个消息保密,樊城将士也看不到希望,如果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再说关羽这人争强好胜,自恃**、江陵两城坚固,也不会轻易撤退,这样也不影响孙权掩袭荆州的计划,可谓一举两得。
老谋深算的董昭把事情考虑的相当全面,可谓滴水不漏,曹操力排众议,接受了董昭的提议,将孙权掩袭荆州的这个秘密,用笔抄下来交给徐晃,要他分别用箭射进樊城和关羽的营中。
果不其然,樊城的曹军将士得知孙权要从背后偷袭关羽,都信心百倍,士气大增。而关羽看到信后,他犹豫了。
战场讯息万变,他不犹豫都不行,谁知道这这里面的真假?万一是曹操耍的诡计呢?樊城即将到手,难道就这样撒手送人?
无论如何,这都说不过去,所以,关羽采取了一个比较谨慎的处理方式:等待。
但他的心里,依然是忐忑不安,撤军吧,又担心曹操搞鬼,不撤吧,又担心孙权偷袭,所以,他的心情是非常矛盾的,只能在焦急和不安之中等待江陵方面的军情。
他等来的,将是一个令人崩溃的噩耗!
关羽犹豫了,攻樊城的信心自然也受到影响,曹操正是抓住这一时机,立即进行新的部署。
曹操也很担心樊城有失,所以他很想自己亲自去拍砖,他布置完毕后,即刻从洛阳动身,打算亲自去援救曹仁。
大伙都知道樊城危急万分,一个劲的催促曹操赶快启程,不然迟了樊城就丢了。
看着这些人的猴急样,侍中桓阶却不以为然,他坚决反对这么做,为此,他与曹操开始一段争锋相对的对话。
“大王觉得曹仁能不能相机行事?”
“能。”
“大王是担心曹仁他们不肯努力作战吧?”
“不。”
“那为何要亲自带兵前往呢?”
“我担心敌人太多,徐晃等人难以对付。”
“如今曹仁他们身处重围却依然能够死战不退,是因为大王的大军正在远处支援他们,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身处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之心,外有强兵相救,何必担心他们失守而非得亲自去救呢?”
言之有理!
曹操这人有时虽然固执,但他有自己的判断力,他甚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所以他经常能够排除众议,听取最正确的那个意见。
这一次,他又再次否决了群臣的动议,听取了桓阶的意见,没有亲自去樊城,而是在摩陂就停了下来,在那里,他将遥控指挥襄樊的战役。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