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仿佛看到了,在洛水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的洛神,正凌波微步而来,她柔情万种,一声声的叹息,泪眼迷蒙,她哀怨的眼神,万般无奈的望着梦中的情人。她消逝了,消逝在苍茫的暮色中,而孤寒的水边,是恍然若失的曹植,他呆呆的望着洛神逝去的天空,那里,只剩下了水天一色。。。。。。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5
曹植是一个悲情王子,有两件事对后世影响极大,因为两个揪心的故事,一个凄惨,一个凄美。
凄惨的故事,就是七步诗。这件事记载于《世说新语》,时间、地点、缘由均不明,但情节基本清晰,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做了皇帝的曹丕,有一次命令曹植在七步内做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杀了他。曹丕话还刚说完,曹植便应声吟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一听,惭愧不已。
这首诗还有一个版本,只有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首脍炙人口而又引人深思的绝妙好诗!
人间最大的悲剧,莫过于骨肉相残,可是这种自相残杀,禽兽不如的事情,却屡屡发生,真的不知是人类的习性还是悲哀?
这首诗,向曹丕发出了愤怒的控诉,我俩本是同根兄弟,你为何要如此苦苦相逼?
几千年来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真实写照!一直在发生,一直没解决。
凄美的故事,就是《洛神赋》。《洛神赋》我想大家应该都读过,这里就不多讲,我只说关于它背后的故事,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个故事并非记载于史书,而是流传于民间,因为,它是曹植与甄后的绯闻。
甄后,以前说过,她是袁绍的儿媳,后来曹操攻破邺城,便成为曹丕的妻子,也就是说,她是曹植的嫂子。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是一个永远的谜了,只是有一点,曹植写的这篇《洛神赋》,的确是怀念一位女子,这个“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是不是就是甄后呢?
我想,她就是甄后,虽然有很多人罗列了一大堆理由,说什么曹植不可能爱上自己的嫂嫂,说什么曹植也不敢爱上自己的嫂嫂,说什么曹丕不可能送甄后的玉枕给曹植,故而也就没有曹植的洛神赋了。等等这些理由,看似有道理,但忽略了一个事实:甄后与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后,觉得洛神赋的原名《感甄赋》实在不雅,于是改名为《洛神赋》。
如果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曹睿还需要以改名来避嫌吗?显然曹植一直爱慕自己的嫂嫂,至于他们之间的恋情进展到了何种地步,是不是只是曹植的单相思,这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植的《洛神赋》,就是为了甄后而作的。
爱情,是一件不可说的美妙情愫,谁又能说,我已经懂得了爱情,既然不懂得,自然也就不懂得曹植与甄后之间的爱情了。
千年之下,我似乎又看到那个“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女子,正凌波微步,翩翩而来。。。。。。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6
曹植的一生,只是个悲剧,这个悲剧就在于,他没有曹丕有心计,他不会隐藏自己的欲望,不会矫情自饰,更不会投其所好。
他只是一个单纯的人,一个单纯的文人。而曹丕,不单是文人,还是政客,当然这时候称他为政治家未免过誉,但工于心计,善用机谋,却是不争的事实。
曹植自己曾经说过,“咸水之鱼,不游于江。淡水之鱼,不入于海。”,我觉得,他懂得这个道理,却不知道怎么做,最后,淡水鱼跑到海里去了。
他本来是个文人,却涉于政治,可谓是淡水之鱼,强行入海,结果是什么,结局是什么,可想而知。
一个误会,也是一个悲剧。。。。。。
曹操的这三个儿子,虽然都姓曹,但性格迥异,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曹彰,曹丕,曹植,各有所长,曹植文胜,曹彰武胜,曹丕两者都不如,但他两者皆有,文武兼备,虽然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但他全面发展,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实在这么多儿子当中,本来还有一个人也是有机会的,只是机会很小。
他就是曹操的“黄须儿”曹彰。
曹彰,字子文,曹操最具军事才能的儿子,雄烈英霸,勇猛过人,他与曹丕、曹植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他是次子,是曹丕的弟弟,曹植的哥哥。
曹彰自小就喜好弓马,善骑射,不但膂力过人,还能“手格猛兽,不避险阻”,也就是说能跟狮子老虎打架,天不怕地不怕,从小是个超级猛人。
他一直跟随曹操四处征战,曹操看着心里着急,要他多读书。
他不读,还对左右说:
“大丈夫就应当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带十万骑驰骋沙漠,驱逐戎狄,去建功立业,怎么能去做博士呢?”
他不想做博士,只想做将军,当曹操问他的理想时,他也是这么说的。
曹操问他怎么做将军,他说,身披盔甲,手执兵器,临危而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
曹操听后,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我想,立他为嗣的想法也就淡然了,因为曹操找的接班人,不能只是个将军,匹夫之勇,怎能涉足政治?
最后,他就败在这个上面。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郡乌桓反,他被派往前线,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
临行前,曹操特别告诫他,在家为父子,在外为君臣,一切依法办事,切记!
曹彰走了,带着父亲深情的嘱托,还有殷切的希望。
他即将步入绝境!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7
他率军到达涿郡,遭到数千乌桓骑兵的突然袭击。他没有惊慌,而是英勇拒敌,虽然他的身边,只有步卒千人,骑兵数百。
他用田豫计,固守要道,直到逼得敌军撤退。
曹彰追上去,趁机发起攻击,他身先士卒,亲自上阵杀敌。
曹彰铠甲连中数箭,但他斗志丝毫不减,气势凌厉。他乘胜追击,一路追到桑乾,远离代郡二百余里。
此时的曹军,极为疲惫,又深入险地,大家都要求退兵。
曹彰不,他命令继续追击,并下令:后出者斩!
打了胜仗,曹彰没有骄狂,也没有抢功,而是加倍奖赏将士,将士们无不兴奋莫名。
这一战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霸气,连超级强悍带着数万骑兵的鲜卑大人轲比能,都诚惶诚恐的跑来归顺。
北方再次安定。
终于凯旋了,曹彰去长安见了曹操。此时父亲正在西征刘备,在汉中时,他在前线与刘备对峙,刘备同学蹲在山上,时不时派养子刘封下山挑战。
看到刘备这么嚣张,曹操不屑一顾,大骂道:
“卖履小儿,搞了个假儿子来打我,等着,把我的黄须儿叫来,看打不死你!”
黄须儿就是曹彰,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反正胡子是金黄金黄的——黄须儿,成为他的一个独特标志。
曹操把北方前线的曹彰召来,打算打刘备,可在他赶到时,曹操已经撤离汉中了。
见到曹操了,曹彰却变得十分谦虚,闭口不谈自己的功劳,把功劳都归于诸将。曹操没想到自己这个平时很狂妄的儿子居然一下这么懂事了,不居功,不邀赏,他很高兴,情不自禁的摸着曹彰的小胡子,笑道:
“黄须儿竟大奇也!”
这时候,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个父亲的惊讶,还有他的希冀与喜悦。
可是在这背后,有一个人的影子在若影若现的闪动。
这时候,我看到的不单单是一个父亲的惊讶,还有他的希冀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