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失去信任,已无可挽回,曹植彻底完了!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0

司马门事j,成为曹植政z生命葬送的一个关键性事件,从此以后,他只能苟延残喘,当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诸侯王了。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操下了一道《立太子令》,并同时写了一道手令给曹彰,明确告诉他,我要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就这样,正是成为曹操的接班人。这一天,他等了二十年。

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今天,终于一切都明了了——太子之位,不属于曹植,只属于曹丕。

曹丕异常兴奋,一直矫情自饰的他,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搂住丞相长史辛毗的脖子,情不自禁的说:

“辛君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高兴吗?”

得意忘形!

什么都没用了,文章写得再好都没用了,曹操选接班人不是搞文学大奖赛,不是文章写得好就可以,最重要的是要有政治才能,而曹植,恰恰就缺乏这个,所以他只有失败的命运。

其实在此之前,他还是有机会的,史书记载他“几为太子者数矣”,也就是说好几次都差点当上太子,但很遗憾,只是差点。

炼钢时,需要控制碳的含量,碳多则成为硬而脆的生铁,碳少则成为柔而软的熟铁,只有含碳量不多不少,才能炼出好钢来。

峣峣者易折,任何事物都不能太极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谓中庸之道,即是如此。

很多人以为曹操只喜欢有才的人,那就错了,早年他喜欢有才,那是对的,到了晚年,想法就不同了。这时候的他,更喜欢听话的人,而曹植很有才,可不听话,既然不听话,那就找听话的人吧!

曹丕之所以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在于他很听话,并且很会装。其实装孙子是个高难度动作,尤其是要装二十年,那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曹丕完成了。

从孙子到大爷,曹丕经历了多少的痛苦,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最后做皇帝的不是天才曹植,而是他。

太子之位正式确立,形势急转直下。

曹丕高兴了,曹植倒霉了。

曹植被曹操抛弃,不但抛弃,还严厉警告了他。

警告的方式,是杀人,杀了几个,人虽不多,但都是重要的人,一个,是他的心腹谋士,一个,是他的老婆。

他老婆被杀,因为穿衣服。

衣服没穿好还要被杀,现在看来不可思议,但在那时候,这是个大问题,而且是个非常严肃的政z问题。

这天,曹植的妻子崔氏刚好穿了一件绣着h的衣服,史书没记载她在干什么,但很不幸,被一个不该看到的人看到了——曹操。

曹操是个很节俭的人,并且一生都很节俭,“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即使临死的时候,他都不准做一件新衣服陪葬。

他不但自己穿着补丁衣服到处跑,还要求家人也一样节俭,甚至为此还订了规章制度。

他的这个制度称之为《内诫令》,里面就明令禁止家人穿有刺绣的奢华衣服。

可是曹植的妻子崔氏穿了,她将为自己的美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1

她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却不幸让曹操看到了。曹操气得要命,老子一件衣服,一床被子都要用十年,洗了又补,补了又洗,你居然穿着这么奢侈的衣服招摇过市;最主要的是,他觉得这是公然与他作对。

既然不把我放在眼里,那你就去死吧!

曹操以违反礼制为由,下令将她赐死。

当然,违反礼制只是一个借口,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曹植的这个老婆——命不好。

虽然表面看来只是为了一件衣服,可是这起事件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这个秘密,与崔氏的叔叔有关,他叔叔的名字,叫做崔琰。

曹操对崔琰早就很不满了,尤其是当他向崔琰秘密征询立太子的意见时,崔琰居然胆大妄为,对外界发了gongkai信,将原本立嗣这头等机密的大事昭示于天下。这让曹操很没面子,也很被动,毕竟这事公开说了,

曹丕、曹植两兄弟的斗争就摆到台面上了,这是离间骨肉的滔天大罪。

所以到后来,崔琰也被杀了。

有些事情,还是要有点隐私的。

曹操杀崔氏,一来警告曹植,二来敲打崔琰。

严厉警告曹植,曹操不但杀了他妻子,还把他的心腹谋士也杀了。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杨修。

杨修,字德祖,太尉张彪之子,他与袁绍一样,也是出身名门,袁绍是四世三公,他是四世太尉,可见都是高干子弟。

袁绍选择了称霸一方,做个军阀,而杨修,则选择做一个文人。

杨修的故事就不多讲了,只将几件比较雷的事。

有一次,曹操家里搞装修,作相国门,门快做好了,曹操来了,来了也没说话,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字便走了。大伙很奇怪,这啥意思?领导题字,就一个字:活!这就纠结了,不是写什么大厦落成,乔迁之喜之类,就一个“活”字,众人不解其意,挠破头也想不明白这是啥意思。杨修知道,他二话不说,便名人把门拆了。事情搞定后,他这才解释,原来这是曹操猜字谜呢,门中加个“活”字,就是个“阔”字,魏王是嫌门太大了。

有一次,有人送了一杯奶酪给曹操,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子上又写了一个“合”字,大伙又很奇怪,这啥意思?领导题字,就一个字:合!这就纠结了,不是写什么好吃不贵,营养健康之类,就一个“合”字,众人不解其意,挠破头也想不明白这是啥意思。杨修知道,等到按顺序传到他那里时,他什么都没说,拿起来就吃,吃完就讲:“曹公叫咱们每人吃一口呀,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有一次,杨修陪同曹操从东汉大书法家蔡邕写的曹娥碑下路过,看到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一向喜欢猜字谜的曹操又来劲了,问杨修,知道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曹操不知道,但他又不想杨修马上说出来,他要自己思考一下。

走了三十里,曹操终于说,我已经想出来了,你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看看。

杨修写道,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起来就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起来就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起来就是一个“好”字;臼,是承受辛苦之事,受辛苦合起来就是一个“辞(辤)”字,这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

曹操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两人一对照,一模一样,见杨修思维这么敏捷,曹操不禁感慨道:

“我的才力赶不上你啊,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62

还有一个关于鸡肋的事,也是很搞笑,说是曹操平汉中时,因为遭遇挫折,进退两难,刚好有人来请示夜间口令,曹操随口说了“鸡肋”二字,众莫能知。唯独杨修知道,它不但知道,还提前打包袱准备回家,众人更是不解,杨修这才解释,原来这又是曹操玩的小把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以鸡肋比喻汉中,我知道魏王就要撤军了。

果不其然,曹操撤军了。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汤浩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