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陵死后,儿子张衡继续传道。黄巾起义时,张衡也一同起兵,攻打附近郡县,被朝廷称为“米贼”。
张衡死后,儿子张鲁继续传道。因为他母亲与益州牧刘焉关系暧昧,加之刘焉也想趁机发展势力,便委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一起领兵攻打汉中。打下来了,张鲁吃独食,趁机杀了张修,吞并其部下,单独霸占汉中。
刘焉死后,儿子刘璋继位,张鲁不肯归附,刘璋便将张鲁的母亲和他全家都杀了。这样,两家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
刘璋多次派兵攻打,都无功而返。相反,张鲁还在汉中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
张鲁占据汉中后,以“五斗米道”教义教化民众。他自称“师君”,初学者称“鬼卒”,信道较深的称“祭酒”,祭酒相当于领导,统率部众。而部众众多的,则称为“治头大祭酒”。
张鲁不但用符水治病救人,还提倡诚信,并且在境内设立“义舍”。“义舍”有点像现在的救济站,由祭酒负责,备有米、肉等物,信徒路过,可以随意取食,还不用付钱,因为很得人心。
张鲁得到民众的拥护,在汉中站稳了脚跟。
他不但占了汉中,还在这个金笼子里快活了将近三十年。
连朝廷也拿他没办法,只好任命他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承认他的存在。
张鲁成为一个有实无名的土皇帝。
这样一个金笼子,曹操、孙权、刘备都想要,他们开始了角力。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40
第一个动手的,是孙权。早在周瑜还没死前,他就听从周瑜的建议,准备进击巴蜀,吞并汉中。
他想与刘备联手,先取刘璋,再取张鲁。
可是刘备不同意,不但不同意,还自己先下手,袭占益州,并积极拉拢张鲁。
对于刘备的行动,曹操看得一清二楚。他知道,如果再让刘备攻占汉中,自己的关陇地区就要受到严重威胁了。并且夺关中、夺陇右,目的都是为了夺益州,而要取得益州,汉中是必经之地。
所以,必须打下汉中!
刘备攻取益州后,首要问题是整顿内部,对于汉中无暇他顾,除了拉拢一下,也就晾在一边了。
就在夏侯渊攻下枹罕、剿灭宋建,完全占领关陇后,曹操觉得机会来了。
他决定出兵,捣平这个“独立王国”。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三月,曹操在安排好合肥的防御后,又领兵出发了,他要亲征张鲁。
等待他的,将是一杯苦酒。先苦后甜,甜了又苦、苦了又甜,最后还是一个苦。
在出兵前,曹操又挫败了一起谋反案,这个以后说,让我们还是先把目光投向神秘的汉中。
张鲁的大本营,在南郑,这个地方,现在还叫南郑,隶属陕西省汉中市。
要到达南郑,曹操要过五关,他又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曹操令上党太守郑浑为京兆尹,驻守长安,以转运军粮。到达陈仓后,为了扫清障碍,曹操先命张郃、朱灵攻破“塞道”的氐人,而后抵达大散关。
在大散关,曹操还写了两首诗,名《秋胡行》,诗中既表达了自己平定天下的宏愿,但却又为不能遂愿,无法摆脱现实而烦闷。
出大散关后,曹操来到河池,正是进入氐人地区。到了别人地盘,就由不得你了!氐王窦茂率众万余人,凭险自守,拒不降服。
好吧,你挡路,那就打破你!
曹操派张郃、张既击破窦茂,缴获军粮十余万斛。鉴于“车匪路霸”很多,曹操于是命令张郃带五千步卒在前边开路,凡是“车匪路霸”,一律剿灭!
平定窦茂,很多人都怕了,连韩遂都被部下砍了脑袋送过来,以前很多跟着韩遂一起混的,也都跑来转投曹操。
形势大好,曹操终于到达阳平关,只要越过阳平关,南郑便是囊中之物。
可是在这里,他遭遇到了严重危机——过不去了。
听说曹操大军来了,张鲁很怕,打算投降,但他弟弟张卫不肯。
张鲁决定武力对抗,派张卫驻守阳平关,不但带去几万人马,还拦山筑起十多里的长城。这种依山而建的工事,又陡又峭,大炮都轰不开,极难攻打。看着这堵张牙舞爪的石墙,曹操郁闷了。之前听人说阳平关南北两山相距遥远,难以坚守,如今到实地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曹操不禁哑然失笑,感叹道:“别人的议论和推测,少如人意啊!”
是的,什么事情,道听途说并不可靠,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是可信的。
所谓眼见为实,即是如此。
既然来了,又不能飞过去,所以只有打了。
谁知道,曹操的痛苦才刚刚开始。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41
打了很长时间,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还是打不下来,相反伤亡惨重,而且粮食也越来越少了。
曹操擅长陆战,水战和山地战都不是他的强项,加之汉中山路崎岖,运粮也十分困难,所以一旦受阻,事情就不好办了。
面对如此局面,一向积极乐观的曹操,也不免灰心丧气了,他想撤军。
不但想撤军,他还说了两句雷人的话。他说,这是个妖魔鬼怪的地方,有它没它有什么关系呢?他说,我带兵三十年,如果一朝葬送敌手,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这时候,他居然想到了死,可见形势有多严峻,可见他心里有多郁闷。
谁都有难过的时候。
人的一生,总要遇到很多的痛苦,我们该如何面对?是郁郁寡欢,还是勇往直前?
曹操选择了积极面对,他的方式是:撤军!
撤军还是积极面对?没错,等会就知道了。
打不下,那就撤吧,曹操撤军了。撤军了,可是很快,曹操居然攻下了阳平关,这就有点超越正常思维了。这里面,又有什么猫腻呢?
据《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当时在军中担任主薄的刘晔,负责督后,按次序撤军。刘晔想来想去,觉得张鲁可以打败,并且粮道不继,即使撤走,也可能出大问题。于是,他骑马跑去告诉曹操,说不如回去进攻。曹操听了,架起强弩,向张卫兵营进行密集饱和攻击,就这样攻破阳平关。
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真如此,那就太低估曹操的智商了。
曹操之所以撤军,完全是为了迷惑敌军。
他知道,与其在这里耗,还不如以退为进,麻痹敌人,再寻机破敌。
他撤军了,张卫松懈了,守备不严,这恰好给曹操留下了破绽。他秘密派人发动夜袭,大破敌军,斩敌将杨任,把张卫打得连夜逃走。
而关于这次夜袭,还有很多史料记载,说法不一。真相,往往隐藏在黑暗中。
有两个记载很有意思,可以说是两起偶然事件。
两件事都说的是误闯敌营,第一件是人,第二件是动物。先说人。曹操派夏侯惇和许褚上山传达撤军令,前军往回撤时,因为天黑,迷路了,一不小心,居然误入张卫的别营。敌军还以为是曹军夜袭,吓得四处奔散,顿时大乱。夏侯惇得报后,立即报告曹操,曹操即令猛攻张卫,张卫遁逃。
再说动物。当天夜里,有几千只野麋鹿,不知从哪儿跑出来,鬼使神差的突然冲进张卫的军营,守军大惊。恰好此时,曹操部将高祚无意中碰到,看到动物世界这么疯狂,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天赐良机!高祚赶紧击鼓吹号,招呼曹军一起前来配合麋鹿攻营。张卫怕了,以为大军进攻,斗志全无,在夜色中,只有被暴打的份。曹军趁势猛攻,张卫只好趁夜逃回汉中。
我不管史料是如何记载的,但有一点确信无疑:曹操攻破了阳平关,并且是在他撤军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