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32见过曹操后,昌霸又回到原地,而张辽却受到了批评。

曹操批评他不应该只身闯敌营,说这不是大将的做法。

张辽没有解释,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曹操不但消了气,还很高兴。

张辽的这句话是:明公的威信名扬四海,我张辽不过是奉旨办事,他昌霸才不敢加害啊!

不但会说话,张辽打仗更牛,他到哪,胜利就在哪,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袁谭,打袁尚,他立有大功。曹操不但上表汉献帝表扬张辽,还在他凯旋时,亲自出城迎接,并要他同坐一辆车,其后更是封他为荡寇将军。

引以共载,无上荣耀!而这个荡寇将军,已经是少将了。后来,张辽又打下江夏数县,封都亭侯。

征乌桓时,在白狼山,与乌桓大军突然遭遇,数万骑兵,威风凛凛。

因为是长途奔袭,辎重都丢在后面,穿铠甲的将士很少,如果就这样去冲锋,无异于飞蛾扑火,与虎肉搏。

很多人都怕。

曹操看过后,不怕,决定破阵!

张辽更不怕,他不但斗志高昂,还劝曹操即刻冲阵。

看着眼前的这头雄狮,曹操将自己的帅旗交给他,授予他临阵指挥的权力。

他毫不含糊,随即带领手下将士,率先向敌人冲去!

当时情况很危急,不知道冲进去还能不能冲出来,但他没有丝毫畏惧,依然冲了进去。

将士们在张辽的感召下,战胜了恐惧,全都像一只只小狮子,紧随张辽冲向敌阵。

冲进去了,敌军大溃!

此战,杀敌无数,斩杀乌桓首领蹋顿,将三郡乌桓彻底平定,降者二十余万。

此战,要不是张辽第一个冲阵,恐怕要想大胜也没这么容易。

张辽,成了曹军中的顶梁柱!而八年后的合肥一战,更是奠定了他魏国第一名将的崇高地位。

这一仗,他以区区七千人对孙权的十万人,居然把孙权打得惨败,还几乎将他抓了活口。

这是张辽最辉煌的时刻,在八年后;而在此之前,他依然是四处征战。

赤壁之战前,张辽奉命屯守长社,以护卫许都的安全。可是出发时,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谋反!

谋反者意在激起兵变,故意选在夜间闹事,四处点火,全军一片混乱。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只有一条路:跑!张辽没有跑,而是下了一道命令:没有反的,全都不要动!

而后,他带了几十个亲兵,稳坐中军。此刻,我看到了他的沉着与冷静。

不一会,首谋者即被诛杀。而张辽,弹指间,便将一场兵祸消弭于无形。

赤壁之战时,张辽奉命走汉水,在北路兵团,没有跟随曹操沿长江东下,所以他没有投入战斗,就提前撤军了。

赤壁之战败了,但丝毫没有影响张辽的心情,并且在曹操第二年进军合肥时,他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为曹操一雪前耻!

这也是曹操赤壁之战以来的第一个胜仗,对他的意义可想而知。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33

当时曹操出兵合肥,庐江人陈兰与雷绪、梅成等人聚众叛乱。曹操先后派出张辽、夏侯渊、于禁、臧霸等人征讨,开始还打得好好的,可是后来,出了点意外。

梅成诈降,等于禁撤军后,突然拉起队伍直奔天柱山,打起了游击战,并与陈兰会和。

大伙傻眼了,两贼合一本来就不好打,如今还跑山上去了,更加棘手。因为这个天柱山,山高路陡,地势险要,并且只有一条仅可通人的小路直插山顶。

大伙都说打不下来,想放弃。

张辽不同意,他只说了一句话,就带着部队冲上山去,将敌营攻破,斩杀敌首,尽虏其众。

对于这场战役,史料记载并不多,但我想,肯定是一场恶战,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之所以能取胜,答案就全在张辽的这句话中。他的这句话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是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胜利,从来只属于勇敢的人。

只有勇气,才能去冲破一切阻碍;只有勇气,才能去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勇气,才能让你更有力量!

“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倘若有了勇气,人类其它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

——丘吉尔

人缺少的,往往就是勇气和自信。

对于这次胜利,曹操也特别高兴,不但对张辽大加赞赏,还涨了他的工资,并授予他“假节”的特权。从此以后,张辽便可以随意处死犯军令者,就是这项任命,为数年后的那一场大战,无意中打下了一个基础。

这就是张辽,既勇敢又冷静的张辽,敢作敢当,谁能抵挡?

张辽,你的勇敢,将会有更大的舞台,逍遥津的秋风,正在召唤你这个来自雁门边塞的英雄。

秋风起兮征战时,逍遥津兮畏张辽。

我看到了,以一当十,九死一生!我看到了,魏国第一名将的身影正在闪现……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而另一双眼睛,正时时刻刻盯着淮南——孙权!

一直在等待机会,终于等到了!

与刘备解决了纠纷,分割荆州后,孙权亲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他志在必得,因为,合肥只有七千人,他有十万。

只要攻破合肥,越过淮水,中原,就在眼前了!

孙权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涿鹿中原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十万大军来袭,形势严峻,一场恶战,眼看就要爆发。而合肥,只有七千人,仅仅七千。

强敌压境,寡不敌众。

最危急的时刻到了!

七千对十万,随便算都知道没胜算,并且曹操主力正在料理张鲁,无以后援,所以大伙很很怕。

怕也要面对,当时的合肥,由张辽、乐进和李典驻守,统领七千人,最要命的是,他们之间还不和。

正因为如此,所以多了一个护军,他的名字叫薛悌。他代表曹操监军,协调各方关系。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在大敌当前,大伙郁闷的时候,薛悌拿出了一封密令。

这封密令,是用一个封套装着的,在套子的边上,还写着“贼至乃发”四个字。现在孙权小贼来了,自然就要“发”了。

三国真相第三部饮马歌(征战)

作者:汤浩方

34

四个人一同打开这封密令,看了,只有二十一个字,如下:

“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这也太简单了吧?可是,玄机就在这区区二十一个字当中,这就是曹操的锦囊妙计。

曹操离开合肥,虽然只留了七千人驻守,但他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早就有安排的。他很清楚,自己出征张鲁,主力不在,孙权肯定会来闹事,所以在临行前写下了这封信交给薛悌,作为合肥保卫战的“最高指示”。

可是对于这个部署,大伙都疑惑不解,毕竟这样安排有点超越常理。

按道理,孙权来攻,以七千人守城,还是能够顶上两天的,可是现在居然要分兵出战,这不是明摆着去送死吗?

本来人马就不多,又要攻又要守,瞎胡闹!

不是瞎胡闹,这是一个极为高明的决策!因为张辽、李典勇锐,使之战,乐进持重,使之守,薛悌非武将,所以就不要参与作战了。

当然,这只是泛泛而谈而已,背后的深意,张辽最先看出来。

他告诉大家,曹公远征在外,等他来救,我们早就完蛋了,所以应该趁敌军尚未合围,主动出击,以挫其锐气,安定众心,然后守城就容易了。

乐进等人默不作声,算是不支持张辽。

张辽怒了,慨然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汤浩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第1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