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杜畿先装孙子,向他们示好,唯唯诺诺,表示全听你们的,并任命卫固为郡丞,管理具体事务;而范先,则指挥全郡三千多人的军队。

主动让权,卫固心中大喜,也不再提防这位“软弱可欺”的杜太守。

稳住这两个人后,杜畿就暗中行动了,想办法收拢人心。

这时,义军首领张白骑攻击东垣,高干趁机进入濩(音huò)泽,上党、弘农也都乱起来了。

这时候,杜畿感觉机会来了,已有把握,并且自己对卫固等人的“考察”也差不多了,于是,他挺身而出,只身带了几十个骑兵,跑到一个坚固的营寨,坚壁固守。

几十天后,他的营寨里,已经有四千多人了。

卫固知道被耍,联合高干、张晟一起攻打杜畿,杜畿早有准备,稳若泰山。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110

打不下来,又要饿肚子,卫固只好去周围各县抢掠粮草,哪知道,早被杜畿搬空,一无所得。

曹操也看不下去,派议郎张既,到关中征调马腾,一同围攻这群小混混,大获全胜,斩杀卫固、张琰等人,并赦其党羽。

自此,杜畿精心治理河东郡,实行仁政,广施仁惠,无为而治,每件事都办得井井有条。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他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劝课农桑,鼓励饲养牲畜,使得家家富足。而后,他又兴办学校,倡导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社会风气大为好转;并且他还不忘战备,修筑城防,制造武器,加强训练。

河东郡自此安定。

他在河东十六年,政绩卓著,常常拿全国第一,这为后来曹操平定关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杜畿年轻有为,爱民如子,一世清名。他的长子杜恕,也是曹魏名臣,为幽州刺史;孙子杜预,西晋名将、著名学者,还娶了司马懿的女儿;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名相杜如晦,也都是他的后人。

我只能说,这一家子,太牛了!

搞定这些小混混后,高干成为孤家寡人,他只有跟着袁谭进地狱。

建安十一年(206)正月,为了彻底解决高干,曹操留世子曹丕镇守邺城,令别驾从事崔琰辅佐,自己又“御驾亲征”。

曹操再次踏上了征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天气异常寒冷,在太行山中行军,极其艰苦。

触景生情,看到这样的情景,他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苦寒行》,诗曰: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苍凉、悲壮、感伤,还有无限的期望。

曹操又将壶关城围起来,看到乐进、李典费了这么大劲还啃不下来,他怒火中烧,发了狠心,传令:

城拔,皆坑之!

可是,这个壶关城脸皮还真厚,连月不下。

曹操犯愁了,这么下去,烦都要烦死。

曹仁告诉他,围师必缺!这么打下去,何日是个头?

曹操茅塞顿开,自己对《孙子兵法》烂熟于心,怎么就突然这么糊涂?围师必缺,居然都忘了。

发怒的情绪,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他撤销了之前的命令,给敌人生的希望,谁都怕死,城内的斗志开始动摇。

曹操继续猛打,高干终于撑不住了,他想到了跑,不是逃跑,而是跑出去搬救兵。

他留部将夏昭、邓升守城,自己跑到匈奴单于那里去求救。

救兵还没来,壶关城就到了曹操的手中。

救兵没来,不是赶不来,而是压根就没有。高干跑到匈奴,鬼都没捞到一个,因为单于也怕曹操,不想白白送死,拒绝了。

此时的高干,身边只剩下几个骑兵,他成了被人遗弃的孤儿,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的高干,想到了一个地方——荆州,他决定跑去荆州,找刘表。

他带着这几个骑兵,往荆州方向奔去。

可是还没见到刘表,在半路上,就被人拦住了。

上洛都尉王琰,张开大网,在半路等着他。

高干照样无路可走,束手就擒,王琰捕斩之。

所有的一切,全部化为乌有!

高干一死,并州亦为曹操所有,加上之前得到的青、幽、冀三州,袁绍苦心经营的四大州,全部落入曹操之手。

地盘到手,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并且,又有人反叛了。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

作者:汤浩方111

为了稳定并州局势,曹操委派梁习兼任并州刺史。梁习到任后,软硬兼施,很快就稳住局面,连匈奴单于都跑来归附,老百姓都称赞说,这么多刺史,就数梁习最牛!

曹操很高兴,封梁习为关内侯,正式任命他为并州刺史。

在并州,曹操又得到一大批人才,可是,叛乱的消息依然接踵而至。

八月,海盗管承闹事,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军至淳于,派大将乐进、李典击破||之,管承逃往海上,躲在小岛上啃椰子。

于禁也没什么客气好讲,到了东海,就发起猛攻。

可是昌霸既然要反,肯定早有准备,所以猛攻也没用,曹操只好又把夏侯渊调来,一起暴打。

终于拿下十多座堡垒,昌霸顶不住了,又想投降。

因为与于禁过去有交情,于是他就跑去于禁那里投降——自己找死。

诸将都以为于禁一定会把他送到曹操那儿去,哪想到,于禁直接把他送到地狱。

于禁理直气壮的说,各位难道不知道曹公的军令吗?围而后降者不赦!我虽然和昌霸是朋友,但岂能违背军令?

说完,他流着泪,与昌霸诀别,谁叫你栽在我手里呢?好好上路吧!

昌霸被推出斩首。

曹操听到这事,也是大发感慨:

“昌霸要投降,不来找我,而去找于禁,命不好啊!”

虽然有些惋惜,但对付这种叛贼,斩草除根,才是上策。

虽然管承跑到岛上啃椰子去了,但维持东部沿海地区的稳定,始终是曹操所要面对的问题,不过他用人得当,妥善处理好了这个问题,一直没出什么大事。

这里没事,并不代表天下太平,三郡乌桓事就大了,这些居无定所的游牧部落,来无踪去无影,骑着马到处跑,没事就来抢人、抢东西。

他们趁着天下大乱,攻破幽州,掳掠汉人十多万户。

建安初年,袁绍正与公孙瓒死磕,辽西乌桓首领蹋(音tà)顿遣使和亲,以通好袁绍。

袁绍答应了,蹋顿派兵协助,击败公孙瓒。

袁绍很高兴,于是冒用皇帝名义,封各部落酋长为单于,并将袁氏宗族的一些女子,当做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

后来袁尚兵败,因为蹋顿势力最强,也最为袁绍所厚待,所以就跑蹋顿那儿去了,跟着去的,还有幽、冀两州大小官吏和老百姓一起十多万户,他们流浪到塞外,无不一个目的:收复旧河山!

蹋顿也够义气,屡屡出兵入塞,试图帮助袁尚收复故地。

本来乌桓就是只老虎,如今又加上袁尚带着刻骨的仇恨,不断挑唆鼓动,于是,这只老虎发狂了,张着血盆大嘴,随时都要往你家里扑。

如果乌桓和袁尚不能彻底消灭,就不足以安定幽、冀两州,也将对南下统一全国,构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蹋顿,又将成为曹操一个极为可怕的敌人!

这只老虎不打死,谁都没好日子过,于是,曹操又准备打老虎了。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汤浩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第1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