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贾诩恰好在李傕军中,他也是凉州人,当然不想死。到了这等穷途末路的地步,什么都顾不得了,于是,他站了出来。
一条毒计诞生了!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54
贾诩告诉他们,你们弃众独行,一个小小的亭长都能把你们逮住,不如攻击长安,为董公报仇。事成,则奉国家以正天下,不成,再走也不迟。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傕等人被这一棒子打醒,他们决定铤而走险,起兵造反!
这群小混混,于是率兵数千,昼夜西行,一路上呼朋引伴,跑到长安时,已经有十多万人了。
人多势众,还是什么好说的,攻城吧!
八天后,乱兵打破长安,尽杀长安老少,处死王允,赶走吕布,从此把持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血雨腥风。
这些人渣,本来就是群小混混,根本没什么治国才能,成天就是争权夺利、打架斗殴。
贾诩也后悔了,当初只是想自保,没想到这伙人,如今变成了一群恶狼,凶狠残暴,丧心病狂。
一时之失,始料未及!
看到如此惨痛的局面,他不但痛心,还很内疚,毕竟,这源于自己的一个计谋。
当李傕要封他为侯,封他当“副总理”时,他拒绝了。本来出这个计策,不图名利,不为求官,不为发财,要来何用?但他的心里面,还是希望国家强盛的,所以当李傕拜他为尚书,要他管人事时,他接受了,一来不好推辞,二来知道这个职位的重要性。
人才乃治国之本!他要把好这个关,其后,他起用了不少人才,多有贡献。
后来,母亲去世,他辞官回家,朝廷便封了个光禄大夫的荣誉性虚衔给他。
李傕等人互相残杀,斗得死去活来,甚至挟持天子、绑架公卿。他虽然去官,但没有旁观,不但跟李傕他们讲道理,并且屡次保护汉献帝和大臣们免受这伙强盗的欺凌。
贾诩多次责备他们要以大局为重,可是这时候的李傕,已经彻底疯了,对他既爱又怕,他的好言劝慰,有时也不放在心上。
他很无奈,能有什么办法呢?
自己酿的苦酒,还是要自己喝下去。
看到环境恶劣,很多人都离开了,张绣也准备走,他看到贾诩没有走的意思,问他为何还不走?
贾诩回答说,我受国恩,义不可背,你走吧,我不能走!
他知道,要是自己走了,李傕这群恶狼,不知会不会变成恶魔。
他必须留下来,留下来阻止他们继续作恶。
李傕打郭汜,为了笼络几千羌胡兵,不但把皇宫抢来的东西分给他们,还承诺夻奖励给他们漂亮宫女。
这些羌胡为了得到宫女,时不时就跑到汉献帝①的门前大喊大叫:“天子在里面啊!李将军答应给我们的漂亮美眉,现在都在哪里呢?”
汉献帝被这伙色鬼搞烦了,请身为宣义将军的贾诩出个主意。
这好办!
贾诩把这些羌胡头领请来,一起吃饭,忽悠他们,许以更大的好处。反正这群胡人头脑简单,一阵忽悠,就不跟李傕卖命了,由此李傕势力渐衰。
可是,他只是一个谋士,根本无力控制局面,等汉献帝到了洛阳后,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完成了,于是交还官印,远走他乡。
------------------
①此时汉献帝已被李傕劫持,李傕郭汜两人相互攻击,一连数月,死者数以万计。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55
当时将军段煨驻在华阴,自己种田,从不掳掠,所以贾诩来到了这里。
因为是老乡,段煨倒还看重他,而更看重他的,是段煨的军中将士。
这就要命了,段煨怕贾诩趁机夺权,表面上十分礼遇,但对他甚为防备。
贾诩知道,再呆下去,就讨人嫌了,当时张绣在宛城,两人是故友,于是他们暗中联系。
张绣派人来接贾诩,行前,有人问他,段煨对你这么好,怎么还要走呢?
贾诩告诉他,段煨多疑,有猜忌我之意,礼虽厚,但不可靠,呆久了还会被夻干掉。我走了,他肯定很高兴,加之他又指望我帮他结外援,所以肯定会厚待我妻儿;而张绣无谋主,看到我去了,也会很高兴,这样一来,我本人和家人就都安全了。
贾诩走了,去了宛城,张绣对他异常敬重,持以子孙礼,而段煨也果然善待他家人。
跳槽的结果,跟自己的算计丝毫不差。
贾诩看张绣的处境不大乐观,于是建议他联合刘表,张绣同意了,派他去面见刘表。
刘表对他也很客气,可他一眼就看出,刘表这人没什么大出息。
一语中的,十分中肯。
后来曹操征张绣,他的妙计,差点要了曹操的命,从容淡定、胸怀成竹,这些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而他劝张绣投降,则更是高山仰止,令人神往。
曹操与袁绍决战前夕,袁绍派人来拉拢张绣,要他一同携手对付曹操。
使者来了,张绣打算同意,贾诩却当着使者的面痛骂袁绍,说他兄弟都不能容,还能容下别人?
张绣傻眼了,又惊又怕,没有丝毫思想准备,责怪贾诩怎么能这么说。
使者回去复命。
张绣心里万分不安,又偷偷的拉住他:你把袁绍都得罪了,咱们今后怎么办?
贾诩又给了他一个意外的答案:投降曹操!
一点铺垫都没有,投降曹操,脑子坏了吧?
张绣很为难,说袁绍很强大,曹操很弱小,而且我跟曹操还有血海深仇,怎么能去投他?
贾诩不以为意,告诉了他原因。
最后张绣同意了,就在建安四年十一月,他率军投降曹操。
果然一切都如贾诩所料,曹操对于张绣的投降,给予高规格接待,热烈欢迎。
曹操很意外,也喜出望外,毕竟这时候,最怕的就是袁绍张绣两面夹击。
他拉着张绣的手,一起吃贵宾宴,还立即拜他为扬武将军,并对了个亲家。
他又拉着贾诩的手,兴奋的说:
“使我取信于天下的,就是您啊!”
随后立即拜他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冀州牧,当时冀州未平,于是让他留在身边,参谋军事。
我只能说,看到这个结果,彻底服了,这就是贾诩,智慧超群的贾诩!
他这么选择,到底是基于什么理由呢?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56
三个理由:
一、曹操奉天子以令天下,名正言顺,政治优势明显。
二、袁绍强,去投他,反而看不上眼;而曹操就不同,相对较弱,张绣一去,肯定像宝贝一样对待。三、张绣这时候去,两人之间的仇恨也能冰释前嫌,因为凡是有霸王之志的人,绝不会斤斤计较个人恩怨,目的就是要向天下表明自己的博大胸怀。
而曹操,刚好就是这样的人。
到曹操帐下效力,贾诩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极致,屡屡出奇谋,帮助曹操克敌制胜,可是,曹操也有不听他的,而不听他的后果就是——惨败。
所以凡是跟贾诩打交道的,就有一个怪现象,听他的,一定胜,不听,一定败!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无敌?
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粮食快吃完了,问计于他。贾诩告诉他,只有抓住机会,才能取胜!
曹操听了,抓住机会,火烧乌巢,终于大败袁绍,河北平定。
搞定袁绍后,曹操自领冀州牧,迁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爆发,战前,贾诩劝曹操安抚百姓,等待时机。
曹操不听。
不听就一定败,结果在赤壁,曹操大败。
三年后,曹操征战马超韩遂,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曹操又问计于他。贾诩的计策就四个字:离间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