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饱肚子,首先受害的是普通百姓,很多人都被活活饿死,甚至在河南、河北、关中等地,一再发生人吃人的惨剧。老百姓日子不好过,军阀老爷们也好不到哪里去,时不时就发粮荒。比方袁绍军吃桑椹,袁术军吃水草,刘备被吕布打败,逃到广陵,竟然吃人。很多小军阀,不是被打败,而是被饿死,大军阀还能坚持一下,但也像个叫花子一样四处讨饭。
曹操自己,同样也遇到这个问题,多次因为缺粮,被迫退兵。打陶谦,没粮,撤;打吕布,没粮,撤;就连迎汉献帝时,带的一千多人,也差点在半路上饿死,幸好新郑县长杨沛送来桑果干,才勉强度过灾难。
问题出现了,就要想办法解决。
情况如此严重,不下猛药,肯定没得治,非常之时,必做非常之事!就在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许都不久,曹操就正式宣布在许下屯田。
许下屯田这个建议,是韩浩与枣祗两人提出来的,尤其是枣祗,更是为了这个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乃至最后,死在屯田的岗位上。
屯田并非曹操首创,商鞅、秦始皇、汉武帝,都施行过;同时期比他做得早的,也不乏其人,比方陶谦、公孙瓒全都干过,但干得最好的,还是曹操。
因为曹操认定了这个目标,持之以恒,并采取了一整套极为有效的措施。虽然在推行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但最后,他成功了。
在许下(许县周边地区)屯田,是作为试点,获得成功后,曹操即向自己的领地全面推广。
屯田又分民屯与军屯,军屯(组织士兵)规模不大,在曹操的执政时期,主要是民屯(组织屯田农)。
曹操将黄巾军投降的人员和家属,以及其他一些流民,以军队的形式全部组织起来,按每屯五六十人进行编制,再分发土地、耕牛及其他生产工具,以军事化管理进行严密管理。
管理一屯的主管,称屯田司马,一县,称屯田都尉,一郡,称典农校尉或典农中郎将,而在中央,还设立了司空掾属进行专门管理。
屯田官直接对上级负责,地方官跟他们没有任何牵扯,根本无权过问。这样赋予各级屯田官的绝对权力,就保证了屯田工作的独立性,为这个事业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行政支持。
而在如何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内部还是发生了严重分歧。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43
枣祗是首倡者,被任命为屯田都尉,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思考怎样除草捉虫子,而是如何分配利益。
依原先的计划,屯田的农民,将按照租用公家耕牛的数量,向政夻丨府缴纳相应的税粮。这个方案,看似合理,但有个很大的缺陷,收成好,不能多要,收成坏,还要减免,甚至没有;另外还容易钻空子——既然税收是定量,那我不租你公家的牛总可以吧?俺自己养一头!
枣祗思来想去,觉得这种方法不行,只有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才能取得双赢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计牛输谷”的办法,枣祗设计了一套更好的办法,即所谓的“分田之术”。
分田之术说简单点,就是把田地分给个人,然后按照产量多少来收取税粮。具体做法是:租用公家耕牛的,六夻四开,公家六,你四;不租公家耕牛,对半开,每人一半。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为了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第一年还免税,第二年减半,第三年才全额收。
发展经济,必须要有养鸡生蛋的思维,如果只是想杀鸡取蛋,最后只能是一起完蛋。
有利益,就有动力。反正多产两百斤,一半都是自己的(有牛),那还不早起晚归,拼命干活?这就像现在的提成制,业绩多,提成就高,当然谁都想业绩高,而不是挂零。
这个意见一提出,曹操还不同意,可能他没认识到“业绩”的重要性,后来他还让荀彧郑重其事的开了个会,也是不了了之。
荀彧也疑惑了,不好下决定,枣祗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晓以利害,力排众议,终于打动曹操,同意了这个方案。
屯田开始后,荒芜的原野上,到处都是忙碌的人们,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一年,屯田就获得巨大成功,得稻谷百万斛。
试点成功,曹操迅速进行推广,从此,粮食问题解决。可惜的是,六年后,枣祗死了,接他班的,是曹操的堂妹夫任峻。
任峻被任命为典农中郎将,全面负责屯田事务,在他的努力下,短短几年时间,粮仓都满了,饭也吃不完了。
只是世事多无奈,三年后,任峻也死了,接任他的,名叫国渊。
国渊对屯田制度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屯田事业继续稳步推进,只是,枣祗和任峻,再也看不到了。
对于两人的不幸早逝,曹操很悲痛,他忘不了他们的功绩。后世史家也看到了这点,对于他俩的评价非常高,赞曰:
“军国之饶,起于枣祗而成于峻。”
他们是不朽的,虽然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屯田制度趋于破坏,但这个延续了七十多年的制度,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直到明清两代,都用这个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直到今天,这个制度依然还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比如新夻丨疆生产建设兵团)。
至于屯田的历史意义,太多,这里就不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曹操解决了吃饭问题,其它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有军有粮,还有皇帝在手,曹操当然不会天天喝杜康酒,一统天下的理想,时刻在激励着他,他又开始对四处的军阀举起大棒了。
有三个人的名字,上了他的黑名单,他们分别是:张绣、袁术、吕布。
战张绣,他损失惨重,赔上了儿子,还失去了爱情;讨袁术,他用尽手段,最终把他逼上绝路;征吕布,他耍尽手腕,最终迫使其自投罗网。
只是这一仗,打得异常艰辛。
等等这一切,又将是一个怎样的艰苦历程,曹操将如何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艰难困苦,他是怎样战胜这些超级对手的呢?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44
曹操控制朝政后,短短几个月时间,便稳定局面,他卓越的政治才能显现出来。就在此时,全国各地的军阀,经过一番“市场竞争”,已基本成型。曹操的东面,吕布据徐州,袁术据淮南;南面,刘表据荆州,孙策据江东;西面,马腾、韩遂据凉州,张鲁据汉中,刘璋据益州;北面,袁绍据冀、青、并三州,公孙瓒据幽州,张杨据河内。
而曹操,在中间。
在中间,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借此地利,各个击破;坏处是搞不好就被群殴,四面受敌。
复杂的环境,是考验一个人应变能力的最佳测试。
曹操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行动起来,他要用行动来证明,我才是最后的强者!我曹操的敌人,要么死,要么降,别无他途!
他们是不朽的,虽然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屯田制度趋于破坏,但这个延续了七十多年的制度,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直到明清两代,都用这个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直到今天,这个制度依然还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比如新夻疆生产建设兵团)。
曹操决定:先弱后强,各个击破。为了实现这个战略构想,他采取了极为高明的策略。
本来是准备先拿吕布开刀的,可是形势的变化,让他改变了主意。
他们是不朽的,虽然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屯田制度趋于破坏,但这个延续了七十多年的制度,给后世带来了深刻影响。直到明清两代,都用这个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直到今天,这个制度依然还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比如新夻疆生产建设兵团)。
因为有人横插一杠子,董卓四大虎将之一的张济,呆在弘农没饭吃,突然袭击荆州,在南阳抢掠一番后,又攻打穰(音ráng)城。
不幸的是,一支流矢断送了他。张济死了,他侄子张绣还活着,于是接他的班,继续统领这支打野食的凉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