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得知杨彪下狱,朝服都没穿,就大步流星的跑来了,看到曹操就喊:
“父子兄弟都不牵连,怎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
曹操回答:“这是皇帝的意思。”
孔融懒得听这一套,痛斥曹操虚伪,滥杀无辜,还说我孔融明天就走人,不鸟你了!
曹操一听,知道孔老夫子的臭脾气又来了,看他讲的也有几分道理,于是放杨彪一马,毕
竟给了点教训他,也就可以了。
这次没杀老子,只是若干年后,儿子就被他杀了。
杀了后,曹操还特意给杨彪写了一封信,送去一些礼物,信中说,我杀了你儿子,未必不是件好事,因为这样免得他连累你全家。杨彪敢怒不敢言,欲哭无泪,只能打掉牙齿和血吞。
何其残忍!
对待三公如此,其他人,就不用说了。议郎赵彦,私下跟汉献帝献策,陈说时事,被曹操知道,立马干掉,总之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打跑了杨奉,但还有一个人要对付——袁绍。
此时靠武力征服肯定不是时候,但毕竟有皇帝招牌在手,拿起来砸一砸,也很过瘾。
恰好袁绍来惹事,以许都低湿为由,要求曹操迁都鄄城,好就近控制。
曹操先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斥责袁绍结党营私,总之不是好东西。
袁绍无奈,明知道这是曹操的把戏,但也要应付,只好装模作样的写了一封长信,诚惶诚恐,反复为自己辩解。
而后,曹操又以皇帝名义拜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而此时,曹操已是至高无上的大将军了。
忘恩负|义的东西!要老子做你下级?明摆着是来恶|心人的。
袁绍很气愤,怒不可遏,大声吼道:
“曹操几次都死定了,都是老子救他的,现在居然敢挟持天子命令起我来了?”
袁绍不跟他玩,上表不接受这个太尉。
曹操知道袁绍的脾气,惹毛了也没好果子吃,现在也没实力跟他死磕。好吧,既然你对俺这个大将军这么大意见,那就大方点,让给你吧!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只要天子在手里,其他虚名,想要就给你!
曹操辞去大将军,而后派孔融持节,拜袁绍为大将军,兼领青、冀、并、幽四州。
内外基本消停了,曹操也给自己封了个新官——司空、代理车骑将军,从此,百官都要听他的。
集权成功,还是要办事,办事就要用人,而在这方面,曹操可谓轻车熟路,极有心得。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41
总揽朝政后,曹操不是等着享受,而是继续艰苦奋斗。
富国强兵的梦想,时刻在激励着他,看到军阀混战,他想操练精兵,以求统一;看到百姓流离失所,他想发展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看到朝政夻丨腐败,他想任贤用能,革弊图新,以期天下大治。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他亟思进取,知难而进。他知道,在所有的困难面前,他只有奋勇前进,为国家,也为天下百姓!
就在汉献帝刚到许都时,曹操就呈上一封《陈损益表》,深刻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愿望。在奏章中,他提出了十四条改革建议,年代久远,这些建议也已失传,但在《艺文类聚》中,还摘录有108字。
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曹操的这些建议,概括起来就八个字:富国强兵、任贤用能。
此后的事实也充分证明,曹操的所有行动,就是围绕这八个字来展开的,这也是他的工作重心。
要办好事,首先就要会用人,曹操对于人才的重视,那是出了名的。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在他那里绝不是一句空话。
到了许都,他不但重用旧部,还广揽新秀,最令人兴奋的是,两个人的出现,让他如沐春风,如虎添翼。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郭嘉和荀攸。
他们两人都是曹操主动找来的,为了寻访贤才,曹操要部属积极推荐。
荀彧响应号召,最为积极,一连举荐了十几个人,其中就有郭嘉和荀攸。
郭嘉,字奉孝,最初追随袁绍,后来见难成大事,就走了。恰在这时,曹操手下的一个谋士戏志才死了,这家伙很有才,曹操很器重,无奈命不长。没办法,只好又给荀彧写信,问他谁能够继续戏志才未尽的事业。
荀彧推荐了郭嘉,两人一见面,曹操就和他纵论天下大事,果然见他见解不凡,高兴得连连大呼:
“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也很兴奋,出来后就大喊:
“曹操真是我的好老板啊!”
从此,郭嘉留在曹操身边,担任司空军祭酒,参谋军事;从此,郭嘉登上奇幻的历史舞台,开始施展他绝世的才华!看人看事入木三分的超级本领,让他成为曹操最信任的谋士。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却比他大六岁,此人身怀奇思异谋,却不得志。好不容易等到董卓死了,想去蜀郡做太守,无奈路又不通,去不了,只好窝在荆州看星星。
也就在这时,叔叔推荐了他,曹操赶紧写信,把他找来许都。
一见面,两人就开始谈,谈过后,曹操又非常高兴,兴奋的对荀彧他们说:
“公达非常人也,我有他,天下当何忧哉?”
于是,任命他为军师,留在身边随时咨询。荀攸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深藏不露!看第一眼,还以为有点傻,只是他的内心,包含着无限的智慧和谋略,大智若愚,是对他最贴切的形容。
良好的人才政策与求才若渴的心态,全国各地的俊才良才蜂拥而至,他们无不一个目的:出仕为官,为国效力。而曹操,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个广阔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精彩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人的独特价值与信念。
任贤用能还好办,但要富国强兵,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因为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技术性问题。
为了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有一个重大突破,曹操实行了一个特殊的政策——屯田制。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42
屯田制,虽说是经济问题,但意义太大,对于军事和政治的影响,不言而喻。因为,它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吃饭。
任何事业,都是人做出来的,而人要吃饭,不吃就要饿死。所以吃饭问题,始终是大问题,民以食为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在东汉末年,连年战乱,生产荒废,人口锐减,千里无人烟的惨状随处可见。
一旦发生战争,就没有丝毫幸福可言,大量的人员死亡,没死的,也为了活命,到处流亡。而伴随而来的,往往是瘟疫,这样一来,中原地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即便是长安、洛阳这些昔日的繁华大都市,也都是荒凉不堪。比如冀州原有人口570万,等到后来曹操占领那儿时,只剩下30多万了,虽如此,曹操还觉得这是个很大的州。
剩下的人,连以前十分之一都不到,还认为是大州,可见其他地方就更是不堪入目了。
社会不稳定,又没人种地,粮食就没着落,即使种了,也没收成(旱灾、蝗灾、水利失修),这样严重的粮荒,导致粮食暴涨。既便如此,很多时候也是无粮可买,因为——全国都缺粮。
剩下的人,连以前十分之一都不到,还认为是大州,可见其他地方就更是不堪入目了。
社会不稳定,又没人种地,粮食就没着落,即使种了,也没收成(旱灾、蝗灾、水利失修),这样严重的粮荒,导致粮食暴涨。既便如此,很多时候也是无粮可买,因为——全国都缺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