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虽然这样,但曹操头脑是清醒的,他知道,必须离开洛阳,才能摆脱猎狗一样军阀的窥伺。

下一步,该怎么办?

毕竟汉献帝不是大白菜,他是皇帝,代表朝廷,代表一股强大的势力,

曹操叫来董昭,要他坐在自己身边,他看着这个很有先见之明,多次帮到自己的人,问道:

“现在我到了洛阳,下一步该怎么办?”

董昭告诉他,必须尽快把献帝迁到许县去。

曹操同意了,他早有此意,可还是担心——杨奉。

董昭说,杨奉勇而无谋,只要告诉他洛阳缺粮,想暂时把献帝迁去鲁阳,他必定不会怀疑。

曹操照办,忽悠杨奉,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杨奉信了。

利用杨奉的疏忽,曹操趁别人还摸不清他意图的情况下,迅速将汉献帝转移到了许县。

等杨奉知道了曹操的目的,已无可挽回,他大为恼火,立即带着韩暹一同带兵追击,没想到曹操早就在半路等着他。

在阳城县境内,埋伏在阳城山山谷中的曹军,把杨奉、韩暹打得抱头鼠窜。

其后,曹操为了最终解决杨奉,亲自率军征讨,杨奉再败,只好和韩暹一起,灰头灰脸的去投奔袁术。

后来,杨奉、韩暹、张济、张杨、李傕、郭汜这些乱世枭雄,死的死,废的废,只有曹操,天天捧着汉献帝这个宝贝,得意洋洋的发号施令。

这是一场马拉松,从来都不是百米跑!

到了许县,曹操开始描绘自己的宏伟蓝图,首先将这里定为都城,而后就是造宫殿。

没地方住,汉献帝开始就住在曹操的军营中,而朝廷的典章制度,也慢慢恢复起来了。

为了照顾好汉献帝,曹操还真下了一番苦工,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吃的用的,无所不尽,连枕头、镜子、澡盆都送过来,甚至还向他详细介绍了一种酿酒的方法。

有付出,就有回报——曹操成为大将军。

就是这个大将军,却闹出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当然,这些不过是小把戏,每天保护汉献帝的几百名护卫,都是曹操的亲信,这才是真实目的:随时监控!

汉献帝虽然衣食无忧,但身在樊笼,大权旁落,像一只失去自由的小鸟,过得实在谈不上幸福。

名为皇帝,实则囚徒。

这个不安分的少年,开始了与命运的抗争,几年后,他密诏铲除曹操,最终酿成一起惨祸!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39

世人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大便宜,其实这是误解,上了刘备孙权这些人的当。政治对手,往往是无中生有、栽赃陷害、上纲上线,不计成本的往死里骂,目的就是把你搞臭搞死,他才能大展宏图。

认真检索史料,我们就会发现,曹操迎来了汉献帝,不是福,而是祸,这个祸害,流毒不浅,以至于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他捡了个大便宜,其实,曹操是捡了个大包袱。

他被这个决定害了,害惨了,终其一生。

得出这个结论,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自从汉献帝到了许都后,不但没使曹操的号召力增强多少,相反本来十分团结的内部,还出现了一些分化的迹象,以至于到最后,荀彧等人都与他彻底决裂。

利用汉献帝的便利,人才是引来一些,可里面,也有孔融祢衡这些极品,不但经常侮辱他的人格,还经常侮辱他的智商,搞得曹操很没面子。

开始讲了,汉献帝是有一整套班子的,人员众多,要管吃管用,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没服侍好,还要挨骂;这些不计,最主要的是,曹操自己经常挨骂,骂了差不多两千年,还有人在骂。尤其是刘备孙权这些政敌,动不动就把“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一套搬出来,大骂特骂,骂得曹操声名狼藉,连现在唱戏,都还是个白脸奸臣。

事实上,曹操很冤,因为当时的东汉帝国,名存实亡,各路军阀攻伐兼并,谁也不听谁,更没把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曹操的命令,他们只是当空气。曹操扁过那么多人,从来没有哪一个诸侯,因为汉献帝这块牌子而听从曹操的号令;也没有哪次战斗,因为献帝这块牌子而不战而胜。从官渡之战前,曹操的险恶处境,就能知道其中的大概。按理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应该所向无敌,这时候,应该是这个终极武器发挥最大效用的时候,可曹操得到的,只是一地鸡毛,甚至在决战前夕,汉献帝还差点要了他命。

搞出这个活宝来,曹操不但经历了好几起莫名其妙的政变,差点被汉献帝搞掉,甚至到自己快要死了,他都无所适从,还要向世人解释,一再表白自己绝无代汉之意,搞得自己很累。

他总是提心吊胆,经常担心后院起火,害怕被人暗杀,连每次出征,都要在许都留下大量兵力,以防不测(一怕失火,二怕宝贝被人偷)。

后来曹操发现了这个现实,在建安九年(204),将自己的大本营从许都迁到邺城,也就是想告诉世人,我与汉献帝分居了,我不是挟什么天子,你们不要瞎想。

其实从这时候开始,也就意味着曹操自己,放弃了这个曾经寄予太多美好和期望的战略,搞到自己相当被动之后,他只能放弃。但到了这一步,他又不能不管,因为,已经骑虎难下了。

曹操输得一塌糊涂,但世界上的事,做了,就要承担后果,无论好坏与否,无可更改。

平心而论,他得到汉献帝,是得到了一些利益,可失去的,远比这个更多,可以说是弊大于利。要是没有这个累赘,统一全国的理想,可能也不会到死都不能实现。

他之所以没有董卓那么惨,是因为比董卓有能力,毕竟挟天子这个事,本质是一样的,看看董卓的惨状,就能够大致了解当时人们的想法了。

曹操所有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与什么汉献帝无关。很多人故意抬高“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无非就是要贬低曹操的能力,以为他真的就是靠着这个破招牌打下的江山。

其实大谬!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不过是空有挟天子之名,而无号令天下之实。汉献帝对他而言,只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自以为聪明,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给自己戴上了一个紧箍咒,一辈子,都不能解脱。

从某种意义上说,迎帝都许这个决定,是曹操一生最大的错误。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40

搞定皇帝后,曹操主要干了三件事:集权、用贤、屯田。

虽然自己总揽大权,但还是有潜在威胁的,曹操决定铲除这些威胁。尤其是是随驾大臣中的三公宰辅,颇具名望,必须有个处置办法。

三公,首先成为他的目标。

建安元年九月,罢太尉杨彪、司空张喜。

太尉杨彪,杨修他老爸,与袁绍一样,东汉名族,他四世太尉,世代忠烈。

为了保护汉献帝,他几乎连命都丢了,可谓忠心耿耿。这样的人,对于汉献帝是好事,可对于曹操,就是坏事了。

必须搬掉他!

有一次,汉献帝搬家,大会公卿,曹操看到杨彪脸色不对,饭都没吃,就借口肚子疼溜了——因为怕被暗算。

这件事震动很大,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曹操不乐意了。杨彪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于是说自己病了,主动请辞。

可曹操对此并不满足,听说杨彪和袁术是亲戚,而袁术居然大逆不道去当皇帝,整不了他,那就整你!

于是曹操大做文章,让杨彪跟不靠谱的袁公子扯上关系,诬以大逆,好借此杀了他。

杨彪获罪,一时间人心惶惶,谁都不敢跟曹操作对。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汤浩方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第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