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曹操带着几个人,骑马路过成皋时,去拜访老朋友吕伯奢,命案由此发生。
对于此事,有三个版本,分别记载于《魏书》、《魏晋世语》、《杂记》。
《魏书》的版本是,吕伯奢不在,他儿子伙同朋友,企图抢劫曹操,结果被曹操杀死数人。
这是自卫。
《魏晋世语》的版本是,吕伯奢不在,他五个儿子热情款待曹操,可曹操不识好歹,居然怀疑他们有企图,于是抢先下手,斩杀八人而去。
这是故意杀人。
《杂记》的版本,与《魏晋世语》大致相同,只是补充了两个作案细节:
一、曹操听到吕家兄弟在收拾锅碗瓢盆,食器碰撞发出声响,误以为是兵器碰撞的声音,于是杀人。
二、当他发现自己错杀之后,痛心疾首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是误杀。
那么,怎么评价曹操的这一举动呢?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15
我觉得,一则说明曹操心狠、多疑,二则说明曹操在逃亡路上的处境十分危险,不得已而为之。
对于这个意外,很有名,因为《三国演义》把它改编成了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大致如下:
曹操与救他的陈宫,到吕伯奢家投宿,吕伯奢热烈欢迎,随后骑驴去西村沽酒买菜。少顷,从后屋传来磨刀的声音,曹操误以为要杀自己,于是冲进去,连杀八人,杀人后,却在厨房里发现一头绑着待宰的猪,这才知道枉杀了好人。逃离现场后,在村外,他与陈宫又碰到刚好买菜回来的吕伯奢,曹操将错就错,不但不道歉,反而将吕伯奢砍死,还振振有词的宣称: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样一来,曹操就成了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而他说的这句话,也成为阴险狡诈的罪证。
可惜,这不是历史。
我所要说的,并非是赞同曹操杀人,相反,我谴责这种不人道的行为;可在他在那种随时都有可能被缉捕的境况下,精神高度紧张,做出一些过激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情有可原;并且事后他也很后悔,虽然强词夺理,给自己安慰,但明显可以看出,这纯属误杀,他十分内疚。
另外,曹操说的这句话,被罗贯中略加修改,意思就彻底变了。本来曹操这么说,只是针对吕伯奢的家人,而罗贯中只添加了“天下”两字,就把曹操完全放到大众的对立面去了,这是很不公平的。当然,小说允许虚构,要强化曹操的性格,这样改也无可厚非。
只是对于这件事,我始终觉得,曹操很被动,也很不幸。
经历了这起意外之后,曹操继续东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危险,正在前方等着他!
在过中牟县时,他被抓了。
因为杀了人,心里紧张,难免行色匆匆,这引起了一个亭长的怀疑,以为他是逃犯(本来就是),便将他抓了起来。
曹操被押至县府拷问,当时,通缉令已下发到了县衙,该县主管文书的功曹,一眼就认出,这人就是通缉令上的曹操。
看来,曹操必死无疑。
碰巧的是,这个功曹,还是个正义人士,或许他也看不惯董卓的暴戾,居然没有想把他送去京城邀功,而是为他求情,请县太爷放了他。
天无绝人之路!
就这样,曹操又躲过一劫,继续东行。
他没有往老家谯县赶,而是在陈留(今开封境)停了下来,两个原因:
其一,陈留是个好地方,位置好,要举大事,西取洛阳,比谯县不知好多少倍。
其二,陈留有朋友,陈留的名士孝廉卫兹,愿意出钱帮他;陈留太守张邈,是他小时候的朋友,此时也在酝酿起兵,刚好一起混;另外,陈留隶属兖州,而兖州刺史刘岱,也是董卓的死对头,外部条件好。
在这里,曹操散尽家财,在众人的帮助下,毅然举起了讨董卓的义旗。
大丈夫志在四方,不一定要回家乡。
陈留,即将成为他起兵的地方,他不再是仓皇逃命,而是停下来招兵买马,准备与董卓决一死战。
他首倡义兵,为天下表率,他是无畏的。我看到了,看到了他非凡的气魄和胆识,以及他的勇气和决心。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三国真相第二部破阵乐(逐鹿)作者:汤浩方16
起兵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曹操做了充分准备,除了散尽家财招兵买马外,有时甚至还干起手工艺活。
起兵前,他与工匠一起打造卑手刀(一种军用短刀,疑为匕夻丨首),正干得起劲的时候,前豫州刺史孙宾硕来了,大为奇怪:
“做大事,怎能跟工匠一起做刀?”
曹操没有不好意思,回答说:“既能做小事,又能做大事,有什么不好呢?”
这就是真实的曹操,实干,注重细节,重视战前装备与后勤,这让他获益匪浅,在这个乱世中,也是他崛起的一大原因。
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无不从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曹操的这次行动,得到自己家族的鼎力支持,有一种说法,说他在陈留散的家财,就是他老爸留在陈留的产业,虽然未见史料,但很可信。
谯县老家的许多熟悉面孔,都赶来了,宗族、宾客、部曲,曹操只有感动,以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人,分别为裨将、别部司马;以子侄曹休、曹真等人,分别统领警卫部队。
从此以后,他们紧随曹操,风里来雨里去,南征北战,转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准备,曹操合兵五千,在中平六年(189)十二月这个寒冷的冬天,在陈留己吾,终于举起了反董卓的大旗。
他意气风发,誓必铲除逆贼,这一年,他35岁。
董卓在洛阳,好像土匪进了城,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纵容手下四处杀人抢劫,铲除异己,大肆制造恐怖气氛,致使人人自危。
他不但废了少帝刘辩,自立汉献帝刘协,还毒死太后和刘辩母子,一人独霸朝廷,飞扬跋扈,肆意妄为。
他不但滥杀富人,霸占财产,还公然发掘皇陵,盗取珍宝,真正做到了死人活人全不放过。
神憎鬼恶,人神共愤!
董卓成为社会公敌,为了除害虫,很多人都行动起来了。
曹操是最积极的一个,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到次年正月,函谷关以东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名字太多,就不列了,总之都是些牛人,不是刺史,就是太守。
他们积极性很高,军队也多,十几万!分兵对洛阳进行包围,并推举“四世三公”的袁绍为盟主,准备把董卓给废了。
董卓害怕了,恐惧不安,为了躲避关东军的进攻,到二月份,他做出一个决定:迁都!
迁都前,董卓下令,将洛阳一把火烧了,数百万人口全部迁往长安。
这是一条死亡之路,看不到尽头,路旁,堆满了尸体,许多人一夜之间,就因为一个轻率的决定,被迫死于非命,阴阳两隔。
而繁华秀丽的洛阳,帝国的首都,只有在熊熊烈火中默默的哭泣,化作一片废墟,自此,数百里无人烟。
我只能说,董卓,非人类!
看来了这么多军队,曹操很高兴,整死董老贼,还不是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
令他奇怪的是,这么多人,成天都在玩,根本不像来打仗的,曹操失望了。
可
看来了这么多军队,曹操很高兴,整死董老贼,还不是捏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
可令他奇怪的是,这么多人,成天都在玩,根本不像来打仗的,曹操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