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李密的地盘全部纳入唐朝版图,徐世绩从此,也改叫李世绩了。
李渊兼并瓦岗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便开始怠慢自己这位“大弟”了。李密在长安,根本就没什么实权,只是管管宫廷宴会上吃吃喝喝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有关部门又故意刁难他手下,经常几天都吃不上饭,饿得直撞墙,纷纷抱怨来错了地方。
这次李世民平定薛仁果,李渊就是故意派他到豳州迎接,好让他见识一下秦王的英武雄姿,展示一下大唐的国威。
行前,李密还做了一件好事,当李渊听到宝贝儿子击败薛仁果,准备下旨把薛仁果同党全部杀掉,以告慰死去的亡灵。李密进谏,说薛仁果残暴无度胡乱杀人,正是他灭亡的原因,投降的人只能安抚,言下之意就是怎么能像他一样?
李渊也是听得进正确意见的人,答应了,只杀首犯,其余不究。
来豳州前,李密开始还仗着自己曾是不可一世的大人物,见了李渊都有些轻视,不大放在眼里,可如今见了李世民,却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私下还对殷开山感叹:
“真是英主啊!要不是这样的人怎能平定天下?”
李世民真相第一部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为自由而战
李世民大军回到长安,李渊将薛仁果斩首东市,扑杀仵士政于朝堂,腰斩淫暴的张贵,赐常达帛300段,追认刘感为平原郡公,谥忠壮。刘文静、殷开山戴罪立功,亦有奖赏,以刘文静为户部尚书,领陕东道行台左仆射,殷开山也复其爵位,其余人等都一一封赏。
当时薛仁果宫殿中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唐军破城后,大伙都争着抢着兜自己腰包,唯独屈突通不拿一针一线。李渊知道后,直叹他是个好同志,还大发感慨:“老兄廉洁奉公,自始至终,果然名不虚传!”说完,特意从国库里拿出金银600两、彩帛1000段赏给他。
屈突通,一个让贪官闻风丧胆的牛人,就是这样用事实来树立自己的威名,一贯坚持维护自己的清誉。
平定西秦,要派人去管理,李渊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派秦州人姜謩为秦州刺史,并告诫他去了之后要休养生息,尽量施展自己的才华。
老姜就是辣,姜謩果然不负所望,一到任便实行仁政,劝课农桑,把境内治理得有声有色,连强盗和小偷都争先恐后跑来自首。老百姓兴奋得敲锣打鼓,到处传唱,咱们又见到太平官府了!
从此,薛仁果的余党没了民众的支持,再也闹腾不起来了。
西秦彻底平定!
而就在这时,李密这边却出了大乱子。
李密反唐了。
至于是他主动还是被逼,这是个研究课题,要做深入探讨,恐怕是历史学博士的事。我倾向于李密是被逼反唐的,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可以看出,他是给李渊逼死的。
十月初九,李密到达长安后的第二天,李渊就迫不及待的派淮安王李神通为山东道安抚大使,接管他的地盘。为确保成功,还让山东各路兵马都归李神通指挥,又以山东名门望族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副使,争取山东士族的支持。
经过一番高水平的运作,李密的地盘和军队基本到手,这些最有价值的东东全进了腰包,至于你本人,就没什么价值了。无缘无故的杀了你,也说不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暗地里逼你反叛,然后再把你搞掉——反正是你自己找死,天下人也无话可说。
有人说,李密降唐又叛唐是不仁不义,其实话也不能说这么绝,李密后来叛唐,实在是被逼无奈,没办法的事。这就好像《红楼梦》里尤二姐被骗进大观园一样,王熙凤表面关怀备至,私下却借刀杀人,让尤二姐备受折磨,这其中的痛苦,恐怕只有她自己才知晓,可又没法说出来。
尤二姐最后只能选择吞金自尽,而李密呢?
在一次宴会上,李密就发现李渊根本不重视自己,只是逗他玩。他已经明白了李渊的心思,饭后,对王伯当说,自己来长安,深以为耻。
王伯当虽然挂了个左武卫大将军的官职,但也感觉前途不是光明的,心里很不快活,于是也袒露心迹,说天下的事,还不都在你老哥的算计之中?现在老部下徐世绩在黎阳,张善相在罗口,黄河以南的唐军兵马屈指可数,我们何必这样下去?
李密深以为然,自己当年雄兵百万,威震四方,如今虽然顶着光禄卿的响亮招牌,可知道实情的人都清楚,这不过是个“膳食科长”,掌管宫廷饮食,服务员的干活,可以想象,平时的冷言冷语又有多少,又要成为多少人的笑料?这分明是你李渊存心羞辱,故意给小鞋穿,谁不要脸面?况且还是我叱咤风云的李密。
他无地自容,不愿就此终了一生,他将为自由而战!
李世民真相第一部惊变(摘选)作者:汤浩方正式叛唐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心高气傲的李密决定反叛,但在长安肯定不行,于是,他想出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
一日,他对李渊说,在长安一直没有报效的机会,山东各路反王大多是我老部下,请让我去招抚他们,凭借大唐的国威,取王世充狗头,好比捡地上柴火一般容易。
李渊同意,并故意放风出去,大臣们明白皇帝的心思,纷纷上表,说李密狡猾,派他去山东,是放虎归山。
李渊见大家已有防范,也就放心了,只是笑着表示,不用怕!
一日,他对李渊说,在长安一直没有报效的机会,山东各路反王大多是我老部下,请让我去招抚他们,凭借大唐的国威,取王世充狗头,好比捡地上柴火一般容易。
李渊同意,并故意放风出去,大臣们明白皇帝的心思,纷纷上表,说李密狡猾,派他去山东,是放虎归山。
李渊见大家已有防范,也就放心了,只是笑着表示,不用怕!
说虽这么说,其实早有准备,就等着李密反叛,即便李密突然发难,他也随时可以拿出几套应急预案。
李渊正式派李密前往山东,临行前,李密要贾闰甫一起同行,李渊满口答应,还专门设宴为他们送行,并同榻而坐,语重心长的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三人同饮一杯酒,以示同心,二位要好好建立功勋,大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有人反对你们去山东,可是朕真心对兄弟,岂是别人所能离间的?
李密、贾闰甫再次拜谢,为表示对李密的绝对信任,李渊又任命与他最亲近的王伯当做他副将,一同前去。
李密如释重负,高高兴兴的往山东方向赶,刚刚走到华州,还没出潼关,李渊的命令又来了,要他把一半人马留在华州,另一半出关。李密自然不肯,假装留下一些兵马(都是李渊的亲信)。
同行的长史张宝德,本来就是“贴身防守”,暗地里监视李密的,发现李密有了谋反之心,于是密奏李渊。
李渊知道李密是叛定了,但又不想打草惊蛇,紧急下敕慰问,顺便要求他留下部队慢行,一个人单骑入朝,接受新的安排。
李密走到稠桑时,才接到敕书,知道李渊已经觉察到了自己的阴谋,于是对贾闰甫说,我若再回去,肯定死路一条,还不如攻破桃林县,渡黄河北进,等到了黎阳,大事必成!
不想贾闰甫坚决反对,劝李密不如按李渊的命令行事,以表明没有异心,以后再找机会去山东。
李密见贾闰甫不与自己一条心,冲着他大吼:
“李渊不杀我,说明王者不死,你不与我同心,我要杀了你!”
贾闰甫流着泪,说现在明公已经丧失了成大业的机会,还是死了这份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