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做汽车销售这行纯属误打误撞,但是到今天,我不得不离开,这是一个我四年故事的结局,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吧。也让我八一八我所知道的汽车江湖,和这里面光怪陆离的“明规则”——有些潜规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现在我已经不做这一行,离开汽车的圈子,回老家休息。过去的几年看起来,像小说,也像连续剧,电影,让我一个故事一个故事慢慢写下来,狠狠地八一遍。我尽量把发生故事里每个人、每件事写清楚,但是也不希望各位看官太对号入座。这个圈子不大,玩得也就是那一票人,总有时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当然,我也知道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在这个江湖里面,玩不下去了,被出局也算是正常。只能说这几年的日子,就这样写个回忆录吧。
如果没有这些年汽车市场的火爆,也很难想像到我经历这一切的精彩,我开着车能够在我们小县城里兜风这个事情,肯定都是个浮云。虽然现在的我,车不新,人不老,钱不多,也不知道做点儿什么小生意,但我估计到会有一天,我会把车再卖掉,换一种活法。
在此之前,我只是个落魄城乡青年,如果没有赶上这几年的高光景,我也许在老家的菜市场里蹲着卖卤味卤菜,捧着古龙的小说,也许跟老家的那帮哥们吃喝把妹,也许还可能帮兄弟打架进去了。
现在我今天的生活不能算富足,至少烧汽油还是很贵的。现在我坐在包厢里上网,写老故事,骂骂社会上不公平的事情,我也不知道我怎样改变生活。但过去的在4s店打工的日子,已经改变了我。
四年多前,离开学校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有志青年,怀着满腔热血,希望改变社会,改变沈国。但现在过的是有些懒散的日子,回头想想这几年,那些曾经被我坑蒙拐骗的人,真的有些对不起。
但做汽车销售这行,没有忽悠是不行的。表面上,我们是在销售,实际上都是靠骗,不是你骗我就是我骗你,谁能赚钱多,谁能爬得快,就看谁的骗术更高、运气更好。骗也是这个圈子的基本技术,甚至是艺术!
特别想起来,那些看人卖车的故事,那些极品的“经典案例”甚至用违法犯罪的手段搞定“生意”,现在想起了真的是太龌龊!当然,和我们唱对手戏的那些买车的人,也都不是善良的人,我们跨越了道德底线,在车来车往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
我上的是汽车技工的大专,那个时候,大专已经被人瞧不起了。毕业前夕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学汽车技工的,无非是去修车,或者是到奇瑞或者哪条流水线上做个装配工。说起奇瑞,其实也是纯粹因为靠老家近,能不能进去还真不好说。
在学校的招聘会上,拿着一叠简历四处转,四处扔简历,也看到4s店来我们学校招聘,居然还有招店长的。心里从来就没想过我会成为汽车销售,一直愣愣地想着,这里鸟不拉屎、学艺不精,怎么可能招得到“店长”!这4s店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我倒是很想加入他们,凑个热闹,当个群众演员。挤进去喝个倒彩、煽个风、点个火什么的,纯粹是唯恐天下不乱。
记得负责招聘的是一个30岁出头的男人,短发精干、口才好是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当时我听到他对周围的人说,汽车销售的收入要比其他工作高很多,是白领中的白领。
说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放弃了之前自己的傻逼想法。招聘男嗡嗡地又介绍企业文化,又介绍什么四季空调的舒适工作环境……我基本上没听进几句,挤进去只是为了投一份简历,因为听说收入高,是“白领中的白领”。
我们念的是大专,学费不便宜,不过好一点的是,学校会安排我们去一些单位实习。
我们一拨同学被发配到汽修行吃苦去了,另一拨跟老师关系好的同学,分配去4s店维修实习。因为我在学校的时候和老师混得不怎么熟,所以只好和一帮同病相怜的同学去了汽修行。
我倒没介意在哪儿,毕竟都是年轻人,空了吹吹牛,一起看球赛什么的。几天下来就和师傅们混熟了,一个体型微胖的师傅大我四岁,和我关系最好,我也亲切地叫他老张。后来才知道,老张之前在道上混,在里面待了一段时间(一年半以上的样子),出来后学了手艺就在这家汽修行里混上了。
修车行没有4s店那些框框条条的东西,就讲资历,老张来的时间长,修车行上下都挺尊重他。老张表面上不怎么说话,但也乐意带人,我就跟着他屁股跑。从一开始给老张递扳手做起,充当起临时学徒,我也开始对车间里琳琅满目的保养用品产生了兴趣。
老张每每把这些养护产品往发动机里倒时都很严肃地告诉我,一定要重视这些瓶瓶罐罐,这些养护产品以后就是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几次看他示范后就大致明白了,比如机油,一般保养时候买的机油都会比实际加的多一些,而老张并不会把原来的机油放完,忙的时候,一天省出个几桶机油还是不费力的,积攒多了封好,下一个客户来再假装开封。
其他的让我找个具体的例子再说。
那边在4s店实习的同学说,他们的日子多好过多好过,工作清闲又人模狗样的,看起来4s店倒是真把他们当人使唤。我们在汽修行里,却已经开始在车底钻进钻出地修车起来。几个好事的同学凑在一起抽烟说不实习了,打算着提前回老家混事。
我没什么打算,本来也没觉得自己回老家能有什么发展,现在对老张人也好,对这些偷奸耍滑的师傅也好,也是又反感又感激。反感的是汽修行生人熟客两个价,这个也太明显了……还是说机油,街坊开黑车的熟人过来换,就是进货价,打上我们这些实习生的免费劳动力。要是遇到城里开过来的,出了点儿鼓掌什么的,一桶机油卖到200多以上也是正常。还不正常的是帮忙“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