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1422年2月末,航行了近四个月的舰队在师山西岸着陆,清点人数为4550人,共死亡210人。但是师山“几无平地,山民之处,难容帝业”,建文帝一行于10日后(在此十日,探路者探的南方有一大岛,逐步欲南徙)开始准备南下。但有部分琉球难民不愿再受颠簸之苦,留在师山定居,共计约300余人,在此建村,建文帝在村东一平地建立官员管理机制,“因山麓成师字状,名之以师山,其知府为师府”,建文帝在此师府,为该群岛第一个封建政府机制。

1422年5月以后,建文帝政府在北奥凯一带不断建立居民点,然而,至此时当地有山野人与其有所冲突。“西野之野人,见我人顿极度恐慌,投石便跑”。1423年,琉球难民成为了新政府的国民,开始被建文帝政府征粮,但是还是不能解决温饱,至1423年末,建文帝政府统计人口为4120人,说明饿死病死了数百人。若在这样下去,“人丁尽失,已不成国”的确,中国自古还没出过几千人的国家。在五胡十六国时代,汉人外徙也只是迁到日本,成为日本的子民,建文帝不可能去日本去对日本的将军曲膝,所以来到了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文至此,有几个问题,如下:

第一,建文帝为何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难道别无退路了吗?

建文帝在被驱逐出南京以后,西边已被北军占领,当时建文帝还有听从先帝密诏的意愿(朱元璋在死后留有密诏要建文帝遇难则出家成佛),在到了福建以后,见到福建土楼之威武雄壮,易守难攻,便欲在此割据反对朱棣,但是,好景不长,朱棣军队在其后3年不断在江西福建境内搜寻,并攻占不少土楼,建文帝略感危机,由于自己毕竟割据造反,就算自己出家成佛,朱棣也不会饶他。由此,建文帝便有了出逃的打算,朱棣政府已在湘粤一线做了守备,无法从西面出逃,北边朱棣还在南虎视眈眈,至此,建文帝只有从福建出海唯一一路。

虽说只能从福建出海,但是航行方向有多种,可以去琉球,也可以去琼州,还可去东南亚自建一国。

建文帝密探入京探报,郑和下西洋正在筹划之中,所以琼州,东南亚,非洲一些地方都不靠谱,只能东行,而且琉球又是明朝正统的潘属国,建文帝当时以明朝正统的名义在琉球下榻。

但是,好景不长,朱棣于1421年初册封琉球为其藩属,这下建文帝便成了贼寇,好在琉球国王并不知建文帝还在其属内,因此,建文帝没了后路,只有东行,就算东方没有土地,死在海上也比死在朱棣手中好。

第二,中国自古擅长开疆扩土,秦国一统时才约300万人口,就有100万人在进行开疆扩土活动,清朝灭明以后只剩2100万人,也不忘了开疆扩土,在那两个小岛上,建文帝4000多人与该群岛的土地面积比,与秦代人口和土地面积比相差无几,为何建文帝又没有完全占领该群岛?

秦朝与清朝之所以能以极少的人去进行开疆扩土行动,其原因有下:

1.他们在开疆扩土之前都有自己的根据地,秦有关中,清有关东,而且他们都是丰衣足食,无后顾之忧,反观建文帝一行,只有数月的干粮,没有任何后盾,自身难保!

2.秦朝当时已有六国之土,清朝也有原明北部,对当时的地区地理都有所了解,知道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人,都很清楚。反观建文帝到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群岛上,前途未卜!

3。以清或者秦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较好,而且少数民族数量较少,还能相互沟通。建文帝到了荒岛,多为野人,言以鸟语,无法沟通。而且当地原住民数量远远在建文帝之上。据鄙人在笔记上搜寻得到以下数据:

1423年,建文帝一行人口为4120人。西野人有7000余,円人有近两万。南人夷人的地区明人尚未到达,未统计。

可见建文帝势单力薄,无法扩张。

第三,与当地原住民的冲突,明军800人能否获胜?

明军当时军制为屯兵制,即军在闲时种田,乱世打战,经过训练较少,虽然建文帝带的都是南京的御林军,武器精炼,又有较多火枪(统计为长矛兵220人,侦查骑兵50人,炮兵20人,大炮2台,鸟枪手300,弓箭手150,剑士90余),但是,当时所谓的大明亰城禁卫军都是南京的一群纨绔子弟,游手好闲,平时训练又少。建文帝随行官员中一名叫季钦的言:“此等之人乃是亡我!”1423年9月,御林军在北奥凯与惠安的交界处与200多名西野人发生冲突,虽然该原住民被火枪和马吓跑,但是,西野人却向东部的円人救助。

1423年11月,円人发动1200人攻打建文帝在南奥凯与平仁交界处的村庄,其后,在浚水与御林军发生较大规模冲突,其结果又是如何?

(注:在上面的坐标地图中有两个奥凯,鄙人也想篡改,但是,还是还原历史为好,上文中的北奥凯指的是上面的那个奥凯,南奥凯指的是下面的那个奥凯。)

第二节浚水之战(前奏)

在群岛上第一次能称之为战争的大规模武斗开始之前,还得对明军与円人壮丁进行一下解说:

当时円人未宣战(野蛮人不懂啥是宣战,只懂猛打)在夜间突入浚水西岸的村庄,有数人逃脱,其它的全部被杀光。逃脱之人至驻扎在南奥凯两河交汇处的建文帝军队求救,当时,800御林军有100多人在惠安预防西野人进攻,还有些驻扎在各地,建文帝可用之军只有520人,命文官周骓率全军至村西防守,逃来之人做伺候,告诉周骓敌军有千人以上,周骓大颤,欲前去求饶,来人则说任何求饶之人都被杀死,周骓以为难免一死,打算花费银两与1珠宝让野人心动,次日,周骓率10余名随从前去浚水,见野人便拜,曲膝献宝,野人纳财之后,倍感欣喜,然后杀周骓等十余人,悬尸于树冠。建文帝之后,大怒,命周骓弟周盟率620人再战(当时已过一日,建文帝在四处召回不少禁卫军,共620余人)。

再观円人,此野人是该群岛上人口最多的部落,已经向奴隶社会演化,当时还是石器时代。此岛人吃土豆与红薯,北边的黑齿人就是吃用海盐煮熟的红薯才使牙齿略带黑色的(海盐含碘量高,尤其是千岛群岛以上部位海盐含碘量特高。碘与淀粉化学反应之后会变深蓝色,用海盐煮熟的红薯已变成冷褐色了)。红薯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人中国的,但是却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也种有。而且该岛民的文化有些类似于美洲古代文明。建文帝以后在此也吃过红薯,建文帝一行可以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第群个吃红薯的人了,第一个,可能就是周盟。该岛原住民语言相通,其各个部落之间的语言关系犹如中国国内各省的方言关系。当时的円人壮丁全裸,手持有木质的弓与竹制的箭。还有木棒,竹矛,大石块等,用草绳子把木头扎起来做船,其文明高度可以与美尼西亚土著人相比。

再说周盟,周氏兄弟都是朱元璋时代的内阁成员,是最年轻的两位,当然,到了1423,也都是五六十的人了。周骓之死,让周盟明白了只有背水一战才有生还的可能,是夜,周盟未眠,苦思战计,虽然建文帝一行未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带到群岛,但是,作为文官对三十六计也是应有了解的。可周盟偏不知一计!(由于电影电视的好处,我们这代人至少都知道“走为上”这计了)明日,土著人大队将抵达建文帝大营,周盟将如何退敌?

大家不要把这个帖子当魔幻小说,鄙人意义不在于把故事写得如何生动有趣,而是纪实。既然纪实所以要按照记载,所以内容显得有些被动,被历史所限制,在这篇之后,鄙人还会以这篇帖子为基础再写个鄙人自己想象的,那时可能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味道了。

再说回来,周盟是如何想到战略战术的过程,笔记没有记载,鄙人也是不知。但是战争的过程笔记倒是写得十分详细,毕竟,这是明军在此第一战。

惊异传史——讲叙一群海外消失的华人传奇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豫章博文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惊异传史——讲叙一群海外消失的华人传奇故事第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