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唐才子传》:吕岩为京兆人,礼部侍郎吕渭之孙。咸通(公元860—873)初年进士及第(其他书籍多言他未曾及第),先后两次出任县令。当时正值黄巢起义,吕岩深感世道险恶,便浩然生栖隐之志,遂携家归隐终南山,自己则放浪江湖。在此之前,有一位得道仙人叫钟离权,他在世上时隐时现。有一次,吕岩在太华山遇到钟离权,知道他非常人,就用诗向他求道:“先生去后应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钟离权便教授他炼丹之术,吕岩于是著《灵宝毕法十二科》一书,详尽地研究性命的含义。吕岩后入庐山,修道数十年,终于炼成金丹。他又遇到苦竹真人,学会了驱使鬼神的法术。

多行善事是道教视为修道成仙的前提,吕洞宾继承了这一主张,并用通俗易记的诗歌形式宣传道教,吕洞宾有一首《浪淘沙》:

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

无遮四壁任萧然。

万象森罗为斗拱,瓦盖青天。

无漏得多年,结就因缘。

修成功行满三千。

降得火龙伏得虎,陆路神仙。

这首作品是我们见到年代最早的长短句体《浪淘沙》,吕洞宾比李煜早出生了148年,长短句体《浪淘沙》应该始于吕洞宾,李煜是依照吕洞宾的格式写成的《浪淘沙》。咱不能因为人家被仙化了就无视他的作品,撇开他说是李煜首创。

当然了,和《相见欢》一样,《浪淘沙》也是因李煜而流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宋张舜民《卖花声·题岳阳楼》词:“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由此词可见《卖花声》即是《浪淘沙》。另外《卖花声》也是另一词调《谢池春》的别名。

宋贺铸《浪淘沙》词:“一叶忽惊秋,分会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此词《花草粹编》注云“一叶忽惊秋”一首名《曲入冥》。又,村丛书本《东山词》校记云:“毛抄本旁注‘亦名《曲入冥》’。”可见《曲入冥》就是《浪淘沙》

宋史达祖《过龙门》词,按律即是《浪淘沙》

金马钰《炼丹砂》词,按律《炼丹砂》即是《浪淘沙》。

《词谱》将李煜所作《浪淘沙》具名《浪淘沙令》。

《警世通言》中有一首《过龙门令》:“冒险过秦关,跋涉长江,崎岖万里到钱塘。举不成名归计拙,趁食街坊。命蹇苦难当,宝有词章,片言争敢动吾皇。敕赐紫袍归故里,衣锦还乡。”由此词可见《过龙门令》即是《浪淘沙》。

个人最喜欢的是欧阳修的浪淘沙,明年花更浓,谁能与我共?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后知后觉的发现上面的《浪淘沙》传错图片了汗~~

------------------------------------------

33、渔歌子

《渔歌子》,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此曲起源于民间的渔歌。渔歌也是民歌的一种,是沿海、沿江地区和湖泊港湾周围的渔民在打鱼时借以消遣的曲调。这些渔歌类似现在沿海地区的咸水歌,歌词一般是齐言体。渔歌起源于中国民间齐言体民歌的兴起,最早可上溯到先秦的《诗经》。齐言体民歌发展到中古时代的魏、晋和唐代,达到空前的高峰并形成了一代的文学体式——唐诗。

沿水居住的人们多以打渔为生,所以渔歌特别丰富。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用艺术手段再现了鄱阳湖渔歌的动人情景。可见渔歌不但喜闻乐见于劳苦大众,也深得诗人们的喜爱,以至教坊的乐工把渔歌编曲而成了“教坊曲”,但当时“教坊曲”的调名是“鱼歌子”而不是“渔歌子”,敦煌曲子词也是叫“鱼歌子”。崔令钦《教坊记》中记载的也叫“鱼歌子”,自《花间集》后才叫“渔歌子”。《云谣集杂曲子》载有“敦煌词”二首,日本桥川氏藏本敦煌写卷亦有“鱼歌子”二首。任二北《敦煌曲初探》云:“本调实为后来类此诸调之总源,敦煌四辞之写作时期,可能在张志和之前。”可见稍后出现的《渔父》、《渔歌子》、《渔父乐》等等都是源于敦煌曲子词的“鱼歌子”。

《渔父》是指张志和的《杂歌谣辞·渔父歌》,《全唐诗》也叫《渔父》。

杂歌谣辞·渔父歌(渔父)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春江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掘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唐开元前后,有人从增(衬词)、减字数的唱词中得到启发,尝试性的打破齐言体的格式,最终使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形成,并成为我国诗坛的一枝奇葩,而李白、张志和却是使得“词”得以形成的先驱。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等等和张志和的《渔父》都是词家认为最早成型的词调。

张志和(约730——810年),原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张志和自幼就聪明好学,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他曾向肃宗献策,很受唐肃宗赏识,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为南浦尉,不肯赴任,到处漂泊,四海为家。他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其兄张鹤龄担心他遁世不归,便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供其居住,他将居所题为“馆真坊”。肃宗赏赐奴、婢各一,他便与之结为夫妇,并取名“渔童”、“樵青”。人问其故,他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到其分。

《词林纪事》记载说,颜真卿为湖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颜真卿是著名的书法家,见老朋友来访,便约张志和、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炬等朋友聚会饮酒赋诗词,每人各唱五首,张志和就是吟唱了这五首《渔父歌》。张志和所作的五首《渔父歌》,都是被打破了的“七言绝句”体,即每首的第三句都减了一个字。后来这五首《渔父歌》被流传出去,许多诗人争相唱和、仿作。《唐书.张志和传》: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渔也。尝撰渔歌,即此词。清人刘熙戴的《艺概》将它誉为“风流千古”的佳作。

但可惜的是,据野史传,这次聚会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逞那渔夫水上功夫,他不顾初春水寒,脱衣攸然而入,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说也奇怪,此时,竟然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盘旋、追逐。颜真卿他们在岸上观看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另一个奇异的场面出现了,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陆羽和皎然表示谢意,然后缓缓地上升飞去……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后人判断他可能是冻冷抽筋,溺水而亡。当时在场的颜真卿给他做的碑铭记载曰:“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这里所谓“忽焉去我”、“烟波终身”,都是隐隐约约的叙述张志和的最后。

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小说在线阅读_第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姓楼名主字神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第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