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回到正文,前面说到组织的基地之一济州在这次生辰纲案中摇摇欲坠。何涛同学擅自做主,自作聪明地抓捕了案犯之一的白胜同学并迫使其“屈打成招”。为什么说他擅自做主呢?因为他无组织无纪律,这么大的事居然不先来禀报匪酋宋江。而且你还不能说他,因为他是榆木脑袋,没准他还会说出“那不是要跑两次郓城县,多麻烦啊。我一次全办干净了再来禀报多省事啊。没准宋老大还会夸我像司马懿同学一样能干呢”之类的话来噎死你。

等生米到做成熟饭了,何涛同学这才来禀报。前面说了,何涛同学不急着找时县长却先喝着闲茶等某个科长这是证据一。先前办事那么机密,这里却居然把关系到当朝总理的头号机密案件和一个县城里的小科长泄露了,这是证据二。而最大的证据三,就是这段。

宋江道:“贱眼不识观察,少罪。小吏姓宋名江的便是。”何涛倒地便拜,说道:“久闻大名,无缘不曾拜识。”

宋江道:“惶恐。观察请上坐。”

何涛道:“小人安敢占上?”

宋江道:“观察是上司衙门的人,又是远来之客。”

两个谦让了一回,宋江坐了主位,何涛坐了客席。宋江便叫茶博士将两杯茶来。没多时,茶到。两个吃了茶。

宋江道:“观察到敝县,不知上司有何公务?”

宋江道:“莫非贼情公事否?”

宋江道:“观察是上司差来捕盗的人,小吏怎敢怠慢?不知为甚么贼情紧事?”

宋江道:“休说太师处着落,便是观察自赍公文来要,敢不捕送?只不知道白胜供指那七人名字?”

怎么样?虽然我之前一直说匪酋宋江是县级小科长,但实际上押司只是吏,不是正规编制的公务员,算起来可能就是股级干部。而何涛同学则是市里的公丨安丨局局长。结果呢?

结果是局长下拜了科长,科长没回拜;局长做了客席,科长做了主位;科长先发话点茶;科长先开口审问局长,局长被科长审问了还不停地老老实实说“实不相瞒、便说也不妨、不满押司说”,语气非常的谦卑…

何涛同学只是耳朵有问题,并不是头脑有问题。而且从后面他敢亲率土兵去石碣村抓捕案犯来看,也不像是脓包软蛋的样子。那么排除以上可能,只能是,组织下级面见组织上级,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有证据四,就是前面说的,事发之后,何局长和时县长再傻也能推断出是匪酋宋江报信放走了晁盖同学一伙。结果时后没有一人找匪酋宋江的麻烦。这便是暗线存在至此的铁证。

在何涛同学全部禀报完工作进展后,“宋江听罢,吃了一惊”。匪酋宋江为什么“吃了一惊”,就是因为何涛同学前面说的,“今捕得从贼一名白胜,指说七个正贼,都在贵县。…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

众英雄还记不记得前面的分析,正是由于何涛同学的自作聪明,才正中了这个巨大的圈套。他也不仔细想想,白胜同学在黄泥岗上只是路过卖了两桶酒而已。事发时他早已离开现场。也就是说,只要白胜同学自己不认罪,就根本判不了他罪。而这个罪是什么后果呢?抢劫三千万人民币的东西啊,又不是贪污三千万,话说即使贪污三个亿也不会判死刑的。但是你抢劫就是死罪了,抢的还是当朝第一总理的,那就板上钉钉的死罪了。

想想看,许多人经不住严刑拷打而招供是因为怕死。而白胜同学只要一招供就会死,反而不招才能活,你说他为什么要招供呢?别说打得皮开肉绽了,就算把他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不会招供,因为招了才是真正的要死。

也就是说,何清同学的意外情报和白胜同学的落网招供根本就是一个大圈套。自作主张的何涛同学掉入了这个圈套当中。所以奉劝大家,尽量少犯些自以为是、自作主张的错误。有事多请示、多汇报、多找人商量不是坏事。尤其是在自己能力还相对不足的时候。

现在济州算是完了。本来只要死都不认犯案人是济州人就没事了的,哪怕晁盖同学一伙都自缚了跪在公丨安丨局门前哭着求被捕都不要理。看后文时县长听说犯案人是济州人的第一反应,“这东溪村晁保正,闻名是个好汉,他如何肯做这等勾当?”

看见没?就是应该这样。何清同学来报告消息时,何涛同学就应该用扫把把他撵出去。白胜同学招供主犯是济州人时,何涛同学就应该一边扇他嘴巴子一边骂他胡说。

这些个道理,匪酋宋江听完禀报后稍加思索就全然明白。因此也明白何涛同学的胡作非为带来的严重性后果。所以匪酋宋江才猛吃了一惊。该来的还是来了。

看到这里,许多英雄不解了。既然如此,那就更应该把晁盖同学一伙抓了交案啊。为什么匪酋宋江要放走他们呢?这说不通啊?

是啊,为什么不把晁盖同学一伙一网打尽拿他们交案呢?为什么要放走他们呢?你们想出来了吗?

这个问题,在组织内部召开的秘密会议上,驴筋头雷横同学也向匪酋宋江询问过。我们来看匪酋宋江的记忆片段。

小白眼中的水浒传》小说在线阅读_第2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huhuahuan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小白眼中的水浒传第2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