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同学说要喝酒,那就是要找个安静又安全的地方说话,吴用同学于是附合着说,“小生的来意,也欲正要和二哥吃三杯。”找什么地方喝酒呢,小二同学就提议荡船去隔湖水阁上的酒店喝酒去。
为啥是去外面酒店喝酒呢?在家里喝不行吗?因为小五同学和小七同学都在外面,他之所以说要去外边的酒店,就是为了顺路叫上在外边小五小七同学。之所以不是和吴用同学走路去而是荡船去,就是因为他们在芦苇丛里,得荡船才叫得到。而且去湖心的酒店喝酒,可以设下第一层保障,这样的一个地方,容易引诱暗处监视的人误以为他们要商量机密,而来酒店监听。看看,小二同学考虑得多么周到,他知道吴用同学的事情大,必定不是只找他一个,而是找他们仨商量的,他就用心准备了,人才吧?
那就在家里喝,把小五同学和小七同学叫回来不行吗?你们想想,也许吴用同学和小二同学是正在被人监视着呢?吴用同学一来就和小二同学进了屋,不知嘀嘀咕咕什么,过一会儿小五小七同学也进了屋,四人嘀嘀咕咕了一天一夜,这还不可疑?小二同学领吴用同学出去明处喝酒,就是为了做给监视的人看,咱们是在喝酒扯淡顺带谈业务,不是在嘀咕什么事情。
不过吴用同学不太放心,怕小二同学没懂他的意思,漫不经心地说顺便喊上小五同学一起去喝酒,提醒小二同学一句。他这一说,相信小二同学肯定听得明白他话的意思,会把其余二人一起喊上的。
实际上小二同学已经全都考虑周到了,他只说了一句“我们去寻他便了。”吴用同学也明白自己画蛇添足了,于是默默地跟着小二同学上船走了。
于是小二同学撑着船,领吴用同学先在芦苇丛中找到了小七同学,这句“世上降生真五道,村中唤作活阎罗”,我们也心领神会了,不提。
不过,小五同学并没有和小七同学在一起打渔。于是三人又去小五小七同学家里找。结果家里只有老娘在,说小五同学去镇上赌博去了。于是三人再投镇上来找小五同学。
根据这段内容,小白得出几点口胡结论:
一,三阮同学房产很多,前面有十数间房产,这里又有七八间房产。说明他们的主业私商干得不错。
二,小二同学奔小康后娶了媳妇忘了娘,把老娘丢给两个弟弟照顾,可能很溺爱老婆。
三,小五同学不务正业、嗜赌且不孝顺,抢了老娘头上钗儿当赌资。
四,小五小七同学赌博技能不佳,上梁山后应该多向石勇孙新等开赌场的同学学习先进赌博经验。
五、小七同学至少有一辆车三四间房产,居然还哭穷,咱们广大人民群众要坚决鄙视他这种可耻的行为。
以上结论纯属口胡,请勿当真。这段小七同学登场,彰显了小七同学果然是刘关张里的张,艾扣三人最低。小二同学看见了小七同学,直接问他小五同学在哪里,潜意思有要事要谈。结果小七同学大大咧咧地喊出口,你们没事找小五同学干嘛?这也不能怪他,因为正常人都会有这个反应,但是对于敏感的时候,小七同学的粗神经反应无疑表现了他没有做无间的那份精细。
因此吴用同学立马叫一声,出来说话,把这个小破绽不露声色地掩盖过去。小七同学这才看见这个人是吴用同学,“教授恕罪,好几时不曾相见。”从他的反应和话语也说明,小七同学同样对吴用同学毕恭毕敬,证明之。自然,小七同学也知道吴用同学有事前来,立马也附和说“小人也欲和教授吃杯酒”,跟着他们走了。
这段小二同学还“笑了一声”,稍后再表。接着就是去三人镇上找小五同学。原来小五同学早在“在桥上望”见他们三人“半日了”。不愧是张丞相啊,艾扣大概是最高的吧。从他一直瞅着吴用同学看直到近了认出来,以及“慌忙”的动作反应,一样的,证明之。
既然小五同学艾扣高,自然不会不知道吴用同学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于是不用说也跟着三人走了。
看看三人出场的地点吧。
小二同学在家里,是不是恰好是皇帝(领导)坐镇大本营?
小七同学在湖里捕鱼,是不是恰好是太尉(武将)领兵在外?
小五同学在镇上周旋,是不是恰好是丞相(文官)负责战略外交?
有英雄就问了,啥周旋啊?不是赌钱么?呵呵,真的吗?不要忘了小白之前分析的石碣村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三人去找小五同学花了一小时,那么按道理,小五同学此时应该早就当好了银子赌得正酣,怎么可能会在桥上望见他们半日了?
明白小二同学为什么“笑了一声”了吧?人家小五同学压根儿不是去赌钱的。他既然能在桥上望见三人半日,那么这半日他也能望见他想望见的人。也就是说,小五同学是打着赌钱的幌子去和监视的人周旋,作假象迷惑他们。这本事小七同学学不来,因此小七同学就“输得赤条条的”,小五同学虽也“不赢”,但却“把着两串铜钱”。
看看小五同学的装扮,三人只有他戴花,这是象征暗线文官的身份么?戴石榴花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端午前后的确是石榴开花的季节,而且是开第二三拨花,坐果率非常高。细节唯有,“露出胸前刺着的青郁郁一个豹子来”。哦卖糕的,这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出场词,“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施老爷子,难道你也以为张必先同学…?
暂且不管小五同学的问题。继续往下看,三人找了个水阁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