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好友
在应届生班里,虽然我年龄比这些小学弟大,但除了语文,别的成绩都不如他们,基础不好,跟不上,头脑也没他们灵活,许多知识点也不很懂,问题不少,但向老师多问也有点难为情,不好意思开口,所以得常向那些成绩好的学弟讨教。一来二去,与三个人成了好朋友。分别是佳贤、阿健、余亮,四个人在一起,好得穿连裤,下了课一起玩,形影不离。每个人的家里,我们都互相走访过,吃过饭,做过客。成了班里有名的四兄弟。
佳贤是农民家庭出身,成绩最好,他想考大学,但父母不让他考,说是为了求保险,考上中专,能跳出农村户口就行。阿健是镇卫生院长的公子,长得斯斯文文,已戴上了近视镜,成绩也很好,他也考中专。余亮是教师家庭,想考大学。
后来个个如愿,佳贤考上了卫校,几十年的努力工作后,现在已是一个医院的院长了。阿健是公务员,现是县某局的局长,余亮大学毕业进了单位,后辞职下海,现在已是公司董事长。
在学校里我们是兄弟感情,从学校出来,各奔前程后,我们的友谊没有丝毫的减退,过年过节象亲戚一样往来。每年我们基本都要聚一次。现在我还保存着我们四人之间的书信,有一箱子。我结婚时,他们几个特地赶到省城来,来喝喜酒,为我庆贺。他们几个结婚时,我也去喝喜酒,帮忙。
人生得一朋友足矣,我却有三个。
就在我一心准备考中专时,情况突然有了变化。那是一九八0年四月份,老爸从有关部门打听到,省里有文件,满一周年以上的知青都可以上调了,意思就是上山下乡到农村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都可以抽调上来,到镇上城里安排工作。如果结婚了,有一个小孩子户口可以跟着知青走。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意味着我可以进工厂当工人了,脱离农村了。老爸与我商量说,这样一来,我考中专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考上也是当个工人,考不上也能当工人,建议我去考大学,能考上最好,考不上也没关系。我一想也对。于是就决定转考文科。当我向学校教导主任徐老师提出来我要转班去考文科时,他对着我呵呵呵地笑了,问我为什么,有什么原因要转考文科?说这事不能闹着玩,离高考只有二个月时间了,现在转太迟了,以前学的物理化学是白辛苦了。我说我知道,与家里人也商量过了,已经决定了。有几个老师知道我要转考文科,好心劝我,这样肯定是白复习了一年,浪费了一年的精力。我明白他们劝我的意思,我这转考无异是自取灭亡。但我不为所劝,主意已定。
我就这样来到了小文科班。十多个人,男女一样多。有老师打趣说,这文科班虽人少,但班上有木匠,泥水匠,篾匠,我这开拖拉机的一来,搞运输拉材料,整个一支建筑队,可以造房子了。
班里有几个人也是考了好几年的,有一个叫小牛的同学,连考了三年文科,语文、历史、地理的成绩那是相当的好,都可以当我们的老师了。但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数学不行,高考时只能考几分,严重地拖了后腿,让他恶补数学和英语,但就是不开窍,提不高。因此高考都是离分数线差不了几分,让人叹息。他后来一共考了五年,还是没有考上,真为他惋惜。
还有一个女生,与小牛的情况一模一样,别的成绩很优秀,就是数学不开窍,考零分。这样总体分数就不高,相当于一门科没考。
文科班的历史老师是大学毕业的,他对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同学们,努力吧,这决定今后人生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他还给我们讲大学里的情形。教室是宽大的,图书馆大楼是高高的,黑板是可以上下移动的,学生都是分系分专业的,毕业出来都是进入上层社会,光宗耀祖,生活美好。说得让人神往。他的思想工作虽说境界不高,但是句句实在,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多实在,努力一下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生活,改变命运,可以享受,可以脱离苦难,这话说到我们心坎上,很有效果。
文科班的学习,主要是大量地做试卷,测试,模拟考试,一星期要排一次名次,背政治背英语背优秀作文,每个日子都在匆忙中渡过。
现在码着字,眼前闪着同学的一张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