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流浪者》和拉兹之歌

《流浪者》是我一生难忘的电影,那是七十年代后期放映的印度电影,讲的是大法官拉贡纳特信奉“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这样一种哲学,可他没有想到,被他认为是贼的拉兹竟是他的亲生儿子。而年轻漂亮的女律师丽达不仅为拉兹辩护,最后还与拉兹产生了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很长,约有三个小时。

《流浪者》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之一,开始我是听别人介绍的,说县城电影院在放映一部讲小偷的印度电影,很好看,小偷的水平很高,是个神偷,手一伸就把别人的钱包偷来了,与人撞一下,把别人的怀表偷来了,反正很神。票价是一角。我比较喜欢外国电影,感觉他们的电影故事真实可信,看着舒服,而且好人坏人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内容也精采生动。刚巧没过几天我与生产队的一个副小队长进县城办事,好象是联系化肥,事情办好后,我说难得进城一趟,想去看一本电影。副队长不想掏钱看电影,他说想去街上商店逛逛,给家里买点日用品,于是我们约好在末班车前在汽车站等,一起回去。

那是一个大晴天,买票的人很多,排着长长的队伍,我买了中午的票进去看了。剧院里挤满了人。好一会儿才安静下来。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我被故事情节和那电影歌曲音乐打动了,仿佛进入了电影故事里,随着电影的情节而喜怒哀乐,不能自己。拉兹和妈妈的苦难,流浪的身影,丽达的美丽善良,那无助的歌声,深深打动着我,我完全投入了。

看完电影,我感觉是飘着出来的,身子轻飘飘的还沉浸在电影情节里,阳光照在身上,我穿行在人群中,眼睛是湿润的,泪花在冒,心里回荡着那主题歌,拉兹之歌,阿巴拉姆,阿巴拉姆,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在这旋律中,我的泪不断地流出来,我也不擦一下,让它任意地在脸上流,滚落下来,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哭,要流泪,是感动?是激动?是难过?都不是,我只感觉年轻的心被某种看不见的东西所叩动,仿佛那是期待已久的声音,仿佛心灵深处的某种东西被唤醒,情不能自禁,是不是我的心也在流浪?找不到前途,找不到方向,是不是我的骨子里血液里,天生就有流浪的天性?我感觉自己就是拉兹,我想象着自己是拉兹,一伸手能把别人怀里的皮夹什么的东西悄悄地掏出来,并不是我需要那皮夹子,我喜欢那感觉,我向往那生活,我愿意做一个流浪者。漂泊在天涯,相遇美丽的丽达,一起向命运挑战,创造爱情,创造幸福生活。阿巴拉姆,阿巴拉姆,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止不住地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唱着,渲泄着某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在山村中的许多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也会不知不觉地哼着拉兹之歌的曲调,反复呤唱阿巴拉姆,阿巴拉姆,直至泪流满面。

这电影我后来又看了一遍,许多年以后又看了第三遍,虽然没有再流泪,但还是很有触动。

这是一部煽动年轻心灵的电影。

第一次考大学

七七年下半年,中华大地一声春雷捷报频传,高考恢复了。年轻人都在纷纷传递着最新信息,并翻起了已蒙满了灰尘的课本。

我并不知道高考是怎么回事,也不知考什么该怎么考。高中毕业也一年多了,功课本来就没有好好地学,学到的一点也差不多都忘光了。但老爸坚决要求我去考,说我家是书香门第,爷爷中过进士呢,我是家中的高中生,文化水平最高,今后的路很长,如果考上了,就可以跳出农门,为家族争光,过上好日子。在镇上工作的大姐也为我考大学忙碌起来,托人找来了复习题和试卷,化费了好几天,辛辛苦苦地给我抄录了二大本子,有数学的,语文的,政治的。为了听老爸的话,也对得起姐姐付出的辛苦,我就报名参加高考,找来了高中时的书复习起来。我与好友雨林也通信联系,互相交流高考的情况,他也准备去考。

那年的高考分二次,第一次是全省统一的,只考语文与数学,考试就在公社的初中里,一些旧时的同学又见面了,大家互相打着招呼,打听着关于高考的各方面消息。因为是第一年考,没有年龄限制,那些早就毕业了的历届生也来参加,许多老师也参加,余老师也参加了,人是相当的多,热热闹闹的。

记得考卷中有一道题,印象深刻。“人总有一死,但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一句中,要求翻译“于”字的意思。这于字的意思我懂,但要翻译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词来表达。我搔破了头,才想出一个比较合适的达意的字,即“过”字。重“于”泰山,即重“过”泰山。出来后我问余老师,他说这于,就是比的意思,比泰山还重。我的妈,这意思我理解,但绝想不到会是比的意思,把比字代入,成了重比泰山,象话吗?这说明当时我的语文功底还是较差的。

数学感觉并不难,语文总体也不难,但心中也没底,考完后也就放下了。没想到考试通过了。全公社一百多人参加考试,最后共通过了十多个人,我是其中之一,也就是可以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了。全家人都很高兴,我也是勇气大增,原来高考并不难呀。于是更有信心地潜心复习。

那时是考前填志愿,因此接下来是填写志愿,北大,清华,复旦,想怎么填就怎么填。我报的是文科,我记得我填了北大中文系,另外填了自己省内的几所高校。

正式的高考是在镇中学进行的,时间好象是七七年的十一月份,不知有没有记错。那气氛有点紧张。老爸让我跟紧了余老师,多向他学,多向他请教。在镇中学,也见到了几个当年的同学。

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路”,因为紧张,肚子里没有好好地构思策划就动笔,先写了一篇关于家乡的公路是幸福路的文章,太浮浅不是很满意,又写了一篇结合自身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抽象的人生之路。不知当年的批卷老师是怎么批我的分的,算了哪篇作文。

地理是完全考砸了,许多东西根本没有学过,也没有复习到。那张地图我以为是国内一个城市的,结果后来对了标准答案才知道是加拿大的。完全是乱对。地理时差也不会计算。其他的科目也差不多,那些试题就象是远房亲戚,有点印象,但搞不清楚。只有政治最好,考了八十一分,据说是全县第一。这全是背出来的。

最后,我落榜了,我们公社就余老师一人考上了大学。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家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第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