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曾经有一个人来看张老师,并给他递了一根烟。张老师说这是他以前的学生,在省城工作,这根烟是高级烟,有海绵蒂头。我们很奇怪地看着说,这香烟装了个海绵,不就抽不动了吗?张老师平时是不抽烟了,但这次他点燃了这烟,抽了一口,吐出烟说:抽着更轻松,还滤尼古丁。当时张老师抽烟的那样子真是酷呀。

后来我在省城读大学时,张老师也调到省城的一所大学教书了,我特意去看望过他。

一条野生大鳗鱼

公社卫生院的边上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堆满了石灰。这石灰一般是化成浆作粘合剂造房子用的,也用来涮白墙壁,也可以泡成石灰水在墙壁上写大幅标语。但在农村,石灰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和功效是撒在田里,用来作肥料的,原理是山区的水田普遍呈酸性,用石灰可以酸碱中和。这石灰一撒到田里,田里的泥鳅黄鳝就会被毒死,如果提一个篮子或者水桶,围着田走一圈,可以拣到一篮子一水桶的泥鳅黄鳝,这死黄鳝泥鳅人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来喂鸡喂鸭。

有一次,署假的时候,二哥和我,还有一个叫阿强的同学,三人从那破旧的房子里掏了一水桶的石灰,然后来到村头小溪边的一口水井,把石灰倒入,人跳下去,拼命把水搅拌,本来是我们看到这井中有鱼在游,想药死这井里的鱼虾。不料在我们的搅拌中,一只胳膊粗的鳗鱼翻出来了,可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开始还以为是水蛇呢。认准是一条鳗鱼后,我们便想合力捉住它,那家伙劲大得很,身子又滑,折腾了好半天,才把它翻到岸上,装进水桶。我们顾不得井里的鱼虾了,提了水桶就走。

街上的人闻讯都来看,剃头的阿炳师傅愿意出一元钱买下,公社里的几个人也说买给他们,我们作不了主,就提回了家。到家一秤份量,有一斤半重。邻居的赵大爷说,这么大的野生鳗鱼很少的,难得,吃下去很补身子的。爸爸回来后一看,也很开心,就决定我们全家自己吃,也补一下身子,反正不是化钱买来的。吃的时候,爸爸还特意把那上海人张老师请来吃,爸对他是很钦佩的。

鳗鱼我吃得很少,也轮不到我多吃,味道如何也早就忘了,但捉鳗鱼的情形一直在心底,带给我往事的快乐。

这条大鳗鱼是我家吃掉了,那阿强没有吃到,他的这一份,老爸说给他三毛钱作补尝吧。我和二哥找到了阿强,阿强说算了,不要钱,他想再去那水井捞一些鱼虾回来。然后又一起去了那口水井,让人意外的是,我们在这井中又发现了一条奄奄一息的鳗鱼,不过没那么大。我们把它捉上来,就让阿强带回家,也不用给钱了。这事就这样皆大喜欢摆平了。

阿强是个很有义气的人,人很黑,我们叫他黑皮。后来他跟着姐夫学泥水匠,凭着自己的吃苦能干,当上了包工头,挣了不少钱,是我们那村子里最先盖起新楼房的人之一。

阿强的爸

阿强的爸小时候念过书,会打算盘会看书。但出身成份是富农,属牛鬼蛇神,很多时候,他是充当一个陪斗的角色,也就是主要是批判别人,他只是陪同,站在台上,壮一下批斗大会的声势。

阿强的妈妈很能干,家里家外一把手,是当家人。阿强的爸很怕老婆,在家里一声不吭,一大早就到井里挑水,挑满了水缸,就背上锄头上屋后的地上锄草、松地、浇水、施肥,吃了早饭到生产队劳动。唯一的爱好是看书,一个人坐在屋前小板凳上,咪着眼,轻哼着一板一眼地读书。鼻孔中不时地发出吭吭的透气声。

他的趣闻很多,有一天半夜,他起来挑水,挑满了水缸后又去睡了,阿强妈问他怎么挑好水又来睡了?他摸摸头说没有挑水呀,一直在睡觉。村里人说这是得了夜游症,自己做的事不知道。后来他就常常这样半夜起来挑水,然后回床睡觉。我们老问他,阿强爸,这水都挑好了,动静这么大,又要用力气的,真的什么都不知道?难道不会摔一跤?他总是吱吱唔唔不回答。

又有一次,他中午生产队劳动后回家,跨进门,就掏出那家伙,对准地上放着的一装腌菜的瓦罐小便了,他老婆吓了一跳,大声叫道,你在干什么?怎么往腌菜瓦罐里撒尿?阿强爸用手背擦擦眼睛,仔细一看辩解说,刚才太阳下晒得眼也花了,以为这是尿罐呢。

让阿强的爸真正出名出彩的是演戏,有一年村里要排演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其他的演员都找好了,只有一个反面角色南霸天没有合适的人来扮演。算来算去,村里实在没有更好的人选,就把他拉上充数了,反正是个反面角色。

正式演出时,最出彩的不是洪常青,不是吴琼花,而是阿强爸演的南霸天。阿强爸身子矮壮,脸胖,一化妆后,形象上十分接近村人想象中的坏人南霸天,演戏也十分投入,全心全意,念台词也是有板有眼,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他演戏的职业精神让我联想到香港演员吴孟达,总是那样卖力和投入,不怕出丑。特别是到最后,南霸天被抓住后跪在地上,接受批斗,那演得是十分传神,畏畏缩缩,双脚双手抖动个不停,眼神充满恐慌害怕,有一种忘我的境界,村民夸奖说,就是城里的专业演员也不过如此水平。这一炮打响以后,这南霸天的角色就非他莫属了,附近村的人闻名都来观看,他的名气是越来越大了,后来发展到别的村特地请他去演这个角色。

每个人,都有出彩的一面,不同的是,有的被开发,有的被扼杀。

最喜欢的一个代课老师

初中我们有四个班,二个班初一,二个班初二。那时的老师来源比较复杂,有下放来的老师,象省城来的张老师,还有调来的,代课的很多,临时的也多。有一位政治课老师,是校长的老婆。校长与她年龄相差很大,起码有十几岁,据说是从外地娶来的,口音与我们这里的差别很大。她开始是临时教政治课,就会结结巴巴地念课本,虽然她课上得不行,但人很好,和善,文气,同学们还是比较喜欢她的。原来的政治老师也是女的,是我们村里的一个听说是提了干的部队军人妻子,是军嫂。她到县上进修了一阵子英语,回来后教我们英语课,abcd,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接触到的。我的三脚毛英语基础没打好,是在这个时候学坏了。什么国际音标根本不知道,只跟着老师念,记不住的就在英文下面注上汉字。english,就注上:英国的书。chinese,欠你一次。thankyou,省一克油。有时整句话都用汉字注着。狼立无起而门毛,毛主席万岁。手扶式屁破哈特安特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我们学的英文只能唬唬村里的百姓,以为我们有学问,估计外国人是听不懂的。

有一个代课老师我们还是挺喜欢和佩服的,他叫余老师,什么文化程度不知道,他的妻子是正式编制的老师,因为他妻子有事,让他代课教语文,没料到这一代,他成了最受欢迎的老师。

余老师三十多岁,是个胳腮胡,胡子长得很夸张,象是搞艺术的。他上课的一个特点是自信,不看讲稿,讲得生动有趣,也许是临时代课,没有压力,容易即兴发挥,他常常说着说着就不按课文,海阔天空地扯开了,口中的成语也多,会背的古诗词也多,在黑板上一写就是一大溜。说到激动处,唾沫四溅,星沫子乱飞。有一篇课文中讲到苏联修正主义到处搜购什么的,他大夸搜购这二字用得好,以搜代收,变收购为搜购,用得巧,用得象一把刀,把苏修的嘴脸和手段刻划得入木三分了。听得我们一楞一楞的。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家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