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螺丝布满了水塘的四周,特别是石头垒成的坎上,用手一摸一大把。这里的村民们很喜欢吃螺丝,有一句俗语:剁螺丝下酒,强盗来了不肯走。剁螺丝,就是剪去尾巴的螺丝。可见村民喜欢的程度。最常见的做法是清水煮和油炒、酱爆。

因为从小在水边玩,大姐和我们三兄弟都会水,也可以在水中潜一分多钟。我们经常去摸螺丝。带着一只面盆和木桶,木桶放在岸边,面盆漂在水塘上,先是在水塘四周摸一遍,螺丝已有半面盆了,就倒入木桶中。接下来又让面盆漂在水面上,然后一个猛子潜下水,去摸水塘底部的螺丝,等到手上都满了,才双脚在塘底一蹬升出水面,把螺丝放进面盆。接着深吸一口气,人又潜入水中。有时还可以摸上来螃蟹和泥鳅。

刚摸上来的螺丝不能吃,需要换上清水静养二三天,让螺丝把肚子中的泥吐出来,然后用剪刀剪去尾部,或者用菜刀在尾部砍出一条缝,以便吃的时候可以吸出肉来。不会吸螺丝的人,只好用针把肉挑出来,但这样失去了一些鲜味和过程的享受。如果想早点吃摸上来的螺丝,也有快捷的办法,只要在清水中加几滴菜油,半天时间就可以让螺丝把肚子里的泥都吐出来了。

螺丝一直是我们家的一道家常菜。老妈做得很拿手,挑青色的螺丝去尾后用油烧,加入豆板酱,或者加入生姜丝,出锅前再撒上一些葱花段,又香又好吃。清明前后摸来的螺丝最好,很肥,有俗语说:清明螺,肥如鹅。

摸来的螺丝多,几天也吃不完,就买给村民和公社的食堂,五分钱一斤,但不怎么有人买,因为大家都可以去摸的。

所有的东西,都是以前的好吃,当然,记忆中的是最高级别的好吃。

摘橡子卖钱

俗话说靠山吃山,山上还真有不少可以吃的东西,以及可以卖钱的草药。记忆中的山,是小时候的乐园。每当春天到来,这漫山遍野开着的映山红,火红红的一片,不仅好看,而且可以吃。一朵朵地摘下来,吸一口花的根部,那是甜甜的,去掉花中间的细细的花蕊,用一根细树枝条串起来,串成一串后,就象羊肉串似的咬着吃,很爽口,甜津津的,吃得嘴唇和牙齿都是红的。但这映山红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流鼻血。

好吃的还有山上的粟子,主要分毛粟、子粟和板粟。毛粟树很小,山顶山坡山脚什么地方都长,随手可摘,肉小而鲜,一个毛粟内有三个果实。子粟就是现在市场上卖的野粟子,树很高,一个毛粟内只有一颗果实,一般长在山顶或者半山腰,要人爬上树去才能摘下来。板粟个大,树也大,一般长在山坡山脚下,一个毛粟内也有三颗果实。这粟子外面都是刺,我们采来后就用鞋底来回搓,果实就会被挤出来,也可以堆在墙角放几天,粟子会自动爆裂开来,拣一下就行了。

还有一种叫黑米饭的小果实,绿豆般大小,山上到处都是,等成熟以后,颜色会是红的紫的,可以一大把一大把地采来吃。还有野山楂果,甜籽、苦籽等都可以吃。

山上还有许多可以采来卖钱的草药,如黄子,金银花,刺菩头,但我们采得最多的是橡子,村民叫柴子婆婆,小小的,圆圆的,有一个盖子,象是戴了一顶帽子。有的说是可以做酒,叫橡子烧,有的说是做药的。一到秋季,公社的收购站开始收购,村里的小孩子,老太太就上山去采摘了,年轻人因为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没时间去采。一个人一天可以采摘二十多斤,附近的山头采摘完了,就往远处的山头采。最后越采越少,越摘越远,一天也只能摘二三斤了。

后来,为了占得先机,抢在别人前面多采些,许多人还没等到收购到就去采摘,为了防止采来的橡子坏了,便想了水浸的办法,把采来的橡子泡在水里,保持新鲜度。橡子在水里浸泡得时间长了,捞出水来,就会发黑,于是便又想出办法,把新采摘来的与浸泡过的混合在一起,卖给收购站。收购站的人也聪明,针对村民的手段,也有办法对付,就是根据成色不同分成三级,按质论价。

我时常回忆起采摘柴子婆婆的经历,在山中挤来挤去,放了学就到山上去采,划破皮肤跌破膝盖这是常有的事,为采得多而开心,为摘得少而不乐,毕竟,这是我家收入的一个重要补充,我们的零花钱也主要来自这里。

山,其实是我们的恩人,养育了我们。

雪天捕麻雀

离村子不远,过了小溪,便是一大片田间地头,有一间泥墙屋,稻草做的屋顶,里面是空空荡荡的,主要是供村民劳动时休息的,也可以避风躲雨。

等到冬天下雪的时候,田野一片白茫茫,看不到别的东西了。到天色暗下来时,小舅舅、二哥、阿强我们几个就拿着手电筒,一把扫帚,一只袋子,来到这田间的房子,关好门窗,用手电一照,一阵咋呼和敲打,那些天冷躲在稻草屋顶中的麻雀便惊惶失措飞舞起来,在四周墙上乱撞,头顶上都是辟辟啪啪的鸟飞声,我们就挥起扫把,麻雀纷纷坠落在地上,扑腾着,被我们检进了袋子中。

有一次,我们刚走近那田间房子时,看到有一只黑乎乎狗一样的黑影窜出来跑了,小舅舅一看,大叫一声,是角麂。角麂是一种小型野兽,我们那里比较多,估计是冷了饿了出来觅食的。如果能捕到一只角麂,那可以美餐一顿了,于是我们几个拔腿就追。在雪地上追很容易,因为有脚印,很清淅,那黑影也就在前面。我们就不停地追,上坡下坡,翻坎跳坎。它要逃命,我们要吃肉,互相使出劲。我们相信一定能捉住它的,因为只要顺着这脚印追,它就跑不了,总会被我们追上。也不知追了有多久,我们热得身上汗水也流出来了,却始终与角麂有一段距离,我们互相打着气,决不放弃这难得的机会。不料,这角麂很狡猾,它跑着跑着,兜起圈子来,我们又追到原来的地方,这下脚印乱了,分不清方向了,我们停下来喘息时,那黑影也看不见了,这下我们彻底泄了气。空追了半天,被这小东西耍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家。

为求生存,野兽不比人笨。

村民械斗

横村与枫桥村一桥相隔,曾经合成一个大队,后又分成二个大队,因此留下了不少隐患和矛盾,最大的是山林界限纠纷。几大片山林,都说是自己的,上面多次来调解也没有解决。那时贫困,山林就是财产,竹子和树木都可以买钱,山坡上还可以种茶叶、玉米、番薯,所以谁都不肯轻易放弃。

矛盾终于爆发,一天,二个村的社员在山上劳动时打起来了,消息传开,双方村的人不断涌去参与,打架的规模越来越大,从山上打到了地上,从地上打到了两村相隔的桥头,锄头,木棍,柴刀都成了武器,伤员是一个个地被抬出来,浑身是血,有的头开了花,有的腿砍断了,凡是村里的男人都号召参加,妇女们作后勤,看护伤员,伤重的抬着往卫生院跑,我家隔壁的赵大爷头上包着血纱布被抬回家来,这很象电影中战争的场景。大家脸色凝重,又激动又紧张,又有一种使命感,打败敌人,保卫家园,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和野蛮。公社人武部长带着几个人想阻止,可是怎么也劝不住。这械斗持续了一天,直到天黑,看不清人了才收手。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家艺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生命历程中记忆深刻的人和事第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