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脚上鞋,针针皆辛苦。
搡年糕裹粽子
过年时,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再穷的人家,也要有年糕。
年糕全是手工做的。几家几户,互相商量好,定下来哪一天搡年糕,搡多少斤米,找一家房子比较宽敞的,准备好工具,就可以开始。
搡年糕的米,全是当年新收下的晚米,透着清香。磨成米粉后,放在蒸架上蒸,蒸熟以后,就放到一个石臼里,然后挥舞着木头做的杵一下一下地夯,一个人不停地翻动被夯击的熟米粉,这通常是男人干的力气活。因为烫,手要不停地浸一上凉水,搡着搡着,粘性越来越大,越搡越累,要不断地换人,歇歇气。搡到二十多分钟打成一团后,就把这揉成一团的米粉糕团放到八仙桌子上,这时妇女们上场了,把这米粉团搓成长长的一条,然后拧成一个个鸡蛋般大小的团子,再搓成圆圆的一条,用印板子一印,年糕就做好了。那个香呀,那个糯呀,那个爽口呀,太好吃了,好吃到心里去。手艺好的大姐大嫂,还可以做出猪、鸭、鱼、小白兔等多种动物来,用绿豆、赤豆做眼睛,挺象的。
搡年糕很累,但累得开心,可以说着粗话,说着笑话,闻着香气,享受着过年的喜悦。再开心的还是小孩子们,在桌下钻来钻去,吃着热乎乎的年糕。
年糕做好后,背回家里,要用水泡着,一直可以吃半年。当然,那是富裕人家,年糕搡得多。穷人家是正月里还没过完,就已经吃完了。
现在的山村已经没有了搡年糕,这场景成了回忆。不知何时起,被机器年糕代替了。把米背到年糕加工点,就可以背回年糕了。虽然是省心省力了,但也少了一份乐趣与过年的欢乐热闹气氛。
搡好了年糕,还要裹粽子,这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食物。这搡年糕是大伙儿合作,裹粽子则是各家自裹自的,最多是隔壁邻居一起帮个忙,都是女人做的,男人挨不上边。裹粽子工序并不复杂,先是将糯米在水中浸一天,沥干,用二张粽壳卷成漏斗形,把米装入后,用筷子插几下,让米更紧实,然后包上,用细绳子捆扎。然后用旺火煮,一定要煮得透,否则会夹生的,不好吃。
粽子分为白米粽,红枣粽,肉粽,豆粽,粟子粽,这主要看各家的经济条件,条件好的,肉粽多点,条件差点,就多是白米粽。这小小的粽子,最能体现妇女的手巧和技术,有的裹得很漂亮,有凌有角,有的则裹得歪歪的,米也会漏出来。
年糕和粽子是过年待客的必备点心,切成一块块的,放在盘子里,让客人粘了白糖红糖吃。另外几样点心基本上是鸡肉、鸭肉、花生、瓜子。一般是凑成六盘,富点的会有八盘,客人来了,就大口地喝着自酿的米酒,享受着过年的幸福。
粽子年糕,因携带方便,上山干活带几个可以当饭,实用,深受村民喜欢。
喜欢、实用,所以会经久流传。
病中贪吃香蕉
有一天我病了,那时生病基本不吃药。如果是发热发烧感冒了,老妈就让我坐在一把椅子上,背对着她,老妈就端上一碗清水,捞起我背上的衣服,二个手指组成钳子,另一只手帮着,在我的脖子上背上拧起来,痛得我常杀猪般地狂叫。这就是所谓的刮痧,我们那里称为扭痧。扭得越紫,说明效果越好,最常见的是在头颈上扭成川字型,一字排开暴成紫色的三条,很流行的样式。扭痧过后,整个脖子都麻木了,估计砍下来也不觉得痛了。这种方法治病现在我们那里年纪大的人还在用,当然,年轻人是不用了,受不了这个痛。
那天老妈帮我扭了痧,我感觉还是头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老妈说今天不用去上学了,在家好好蒙头睡一会,出些汗什么的就会好的。于是我躺在床上。老妈临出去时,在我床头放了一串香蕉,一共有七八个,透着香气。我们这里不产香蕉,是稀罕物,估计是托人从镇上集市捎来的。等老妈一走,我也顾不得病了,剥好一个吃了,感觉还没吃出味道来,又剥了一个吃了,不知不觉,七八个香蕉就吃下肚子里了,这人也精神多了,病也好象没有了。心中暗暗得意,还是生病好,有慰问品,可以吃到这难得吃到的香蕉。
老妈回来后一看香蕉没了,问我香蕉哪里去了,我说我吃了,老妈很惊讶说,你全吃了?这大家都要吃的呀,你怎么这样贪嘴贪心。我说我以为是我生病了,买给我一个人吃的呢,老妈气得直咬牙。我也感觉怪不好意思的,确实过份了,太难为情了。
人常常会因一个理由,而放任自己的贪婪。
竹篮打到了一条鱼
那时候周边的塘水很清,溪水很清,从很小开始,我就跟着小舅舅和二哥到村边的水溪小沟渠里捕鱼捉蟹。挖开一块石头,基本上就能抓到一只蟹。我们那溪里的蟹,叫石蟹,个头不大,青背白肚,很机灵,一有动静就溜。半天时间约能抓到五六十只。水里一煮,变成红色,就能当菜吃,如果用油炸,那更好吃了,脆脆香香的。条件好的,还可以用面粉拌好后放在油中炸,可以作上等的下酒菜。
小溪里还有许多鱼,石板鱼是小小的,身上有彩虹般的条纹,游得快,比较难捉,味道很鲜美。有一种叫呆头鱼的很好抓,它就静静地沉在水底,一动不动,象睡着似的。最呆大个的鱼是鲶鱼,个子很大,黑黑的,喜欢围在溪水中的牛粪边,一动也不动,一抓一个准,但因为肉味道不是很好,很少有人去抓吃。村民们最喜欢抓的鱼叫黄尾鱼,象白条鱼,瘦瘦的,但尾巴黄颜色,一尺左右长,三四条约一斤重。这鱼平时少见,但每当五月份左右,下过几天雨,村边水溪里发过桃花水后,那黄尾鱼就从很远的大水库中逆流而上,成批成批地奋力向前,每当这时节,村民们有的站在溪水中用鱼网捕,有的挥动手中的扁担棍子打击水面,一条条的鱼打昏后就肚子翻白浮上来了,有的就干脆用脚踩,脚下踩到滑的东西就是鱼了。
更有一件夸张的事,有一天我、二哥、阿强三人提着一只竹篮子,从邻村回来。走在一条水渠边上,水很清浅,只有一脚背高,水底长着绿茵茵的水草。走着玩着,我们三个都不想提这只篮子,二哥就把这竹篮子往渠里一扔,开始剪刀石头布,谁输谁去捡回篮子提着走。结果是阿强输了,他只好下水去捡篮子。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这篮子一提起来,里面竟然有一条比手掌还阔的驼背金鱼也就是鲫鱼,活蹦乱跳着,我们赶紧把鱼抓住,着实开心了一阵。
捕到的不仅是鱼,更是快乐。
摸螺丝
村子周围的山脚下,往往有一个个水塘,有的是人工挖的,有的是山水自然冲刷而成,再经过石头垒坎加工,一般都呈锅子型,边上浅,中间深,平时积满水,到需要时就放水,顺着沟渠流向下面灌溉农田。这水塘的水有点混浊,能见度不高,但里面的东西不少,有泥鳅,黄鳝,鱼虾,螃蟹,当然最多的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