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佛世仇死敌也。
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立时表态,道:“昔年韩愈上书反佛,认为佛只是夷狄之法,非中国所固有,因而不合先王之道.臣对此极为赞同,我中原自三武一宗灭佛以来,佛家还算老实,然这青藏之地由于边远,中原管辖不便,遂使佛荼毒百姓甚厉今我大顺既纳青藏于版图之内,当地百姓便是我大顺子民,朝廷自当要为他们做主,不可再使僧官欺压于百姓,如此势必要治理佛法,不然此佛背弃纲常,愚昧百姓,边境便永不安宁。”
陆四欣然赞道:“是啊,我中国从不缺智慧之人,佛法弃君臣,去父子,禁生养,以求所谓清净寂灭,实是纲常毁绝,人伦断丧,当以霹雳手段严惩假佛僧官,还百姓朗朗乾坤,予百姓一条活路。”
言罢,命贾汉复记录。
“诏令辛思忠,谕青海土官僧官,晓以我大顺律法,命他们皆来投顺,并配合官府勘验所有寺院所属僧官、僧兵、奴婢、财产,但有不遵不从乃至聚兵抗拒者,大军立至,夷为平地.”
同处置西北土司一样,对青海境内的土官僧官,陆四虽痛恨,但仍留一线生机。
即命当地僧官献出大半财产还俗,所领地盘改土归流,由官府统一治理百姓,编丁成册,彻底与寺庙僧官脱离。
投顺的原先土官、僧官不得留任,但可许他们携亲族十人左右迁往内地,或从商、或务农、或读书、或其它市业。
土官有品者可任官,僧官却不得任官,不愿还俗者发予戒牒准其往内地其它省份寺院挂靠继续修行。无朝廷给予戒牒者私自挂靠,或潜回原籍者,以谋反论处。
“青海境内不愿还俗普通番僧当尊重其选择,但须集中于一地进行修行,由朝廷聘请内地有名法师前来主持,朝廷亦要出资购买印刷经文供青海番僧修行之用,若言语文字不便,当地官府须配以翻译通事”
考虑藏佛同中原修行的佛法有很大不同,陆四便决心采取“留学”、“交换”、“支教”、“挂靠”等方式从内地著名寺院调拨僧人前来青海,主持当地佛事,再通过官府手段渐渐取缔旧法,这样不仅保证一些百姓信仰需求,也能从根本上杜绝再出现法王、僧王骑在百姓头上的恶事。
当地真心信佛的僧人也当区别对待,定期往内地寺庙交流,保证经法畅通,学真佛真经。
“出家人除非还俗,否则不许娶妻生子,违者处斩。还俗者当与寺庙无关,官府入册,耕牧商业,从军读书,都由自便”
陆四认为光这些还不够,此外也要开展群众运动,先是让那些从寺庙治下获得解脱的百姓真真实实尝到利益,再动员他们揭发寺庙恶行,从而瓦解佛法罪恶,也保证百姓从此能听官府说,而不是听寺庙说。
至于内地的高僧大和尚们是不是肯来青藏,那就由不得他们了。愿意来的,才是真大师。不愿意来的,一律视为假和尚。
佛祖割肉伺鹰都能做到,大师们到苦寒之地传播真经又有何不可。
辛思忠说要彻底解决青藏问题,必要灭佛。
陆四赞同这个结论,但如何灭佛却是值得商榷的。
若强硬,则肯定要出兵入藏。藏地人口倒是不多,武装力量也有限,但虽说有明代修建的驿路可以入藏,然牵涉极大,动员力量至少要一个军,且耗时漫长,钱粮物资消耗也大,入藏之后也会有种种想不到的困难,因此现在入藏对大顺的财政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故陆四决定先解决青海,然后以佛治佛。诏令青海方面先封堵入藏道路,腾出手全力处置土官、僧官,先将青海的佛子问题解决,再组织当地被“解放”的民众参军配合一部顺军主力等待合适时机入藏,如明太祖、成祖时那般在藏地真正驻军,治理百姓,使当地输马作赋、承担徭役、输纳租米,并推行“改土归流”,将藏地正式纳入大顺省治。
青海这边实在是不好进藏,就先巩固,待大顺解决蒙古问题后,走旧元入藏道路。
青海境内有多少寺庙,陆四要等青海方面进一步的报告上来再作决定。但是至少要拆毁八成是必须的,而且寺中财产必须收缴国库。
大顺无钱,佛子有钱。
中国北方此时劫后余灰,民生凋敝,陆四欲一统天下,除均田免赋,予民生息,发展生产,恢复市井外,就是增加大顺的国家收入。
钱从何处来?
当然是佛子们了。
千年下来,积蓄甚多。
“我听闻佛祖说以身为妄,而以利人为急。此意为何?便是只要真身尚在,便当于世人利益。既然佛可以舍身救人急难,佛的后继者们又岂能吝啬。寺中财产捐输国用,造福于民,想来佛祖知道,也当道一声大善。”
陆四面朝西北,双手合什,无比虔诚,“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言罢,长呼佛号:“阿弥托佛!”
被迫从延安撤军后,西军东、西二府残军在孙可望、李定国的共同指挥下,突破顺军于延水的封锁成功撤到靖边堡,然后却丧失大量辎重粮草,折损近半将士,军心士气低迷至冰点,每日离营士卒多达百余人。
更有前番绿营降将唐通率部于唐毛山向顺军投降,若不是孙可望当即立断派人看管高勋、白广恩等人,恐怕降兵皆要复叛,如此,大势必去。
唐通投降之后,立即将孙、李集团实情向顺军全盘托出,说西军虽据有靖边,然粮草断绝,不能久持,请顺军不予西军喘息之机,当速进兵以求一役而决。
延水阻击失败的顺军大将李成栋、胡茂桢二人听了唐通交待,立时率所部骑兵数千越过延水河,向靖边堡突进。
唐通随后也接大顺行营谕令,命其往汉中第十二军三十五镇任军法官一职,随其归降的三千余原绿营兵交由第一军补充。
十二军是以西军刘文秀部为主整编的新军,其第三十五镇更是刘文秀的嫡系人马,让唐通前往这个镇担任军法官,等于剥夺唐通的兵权,因此明眼人都知道行营这道谕令是直接宣告唐通这个前明手握兵权,举足轻重的宣化总兵、密云总兵,被崇祯帝两次召见赐予蟒袍、玉带,寄予极大厚望的大将,就此结束他“墙头草”的生涯。
接到调令的唐通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然而不敢有半点不满,收拾东西只带亲随六人便匆匆启程前往汉中。
因为对于唐通个人而言,这已经是其最好的下场。
兵政府尚书陆之祺曾询问监国何以不杀唐通这个屡次叛变的小人,要知道当年唐通在随李自成逃到府谷后,见李自成已经没有前途便转而变脸袭击了李过,占据绥德州,以宁武关向满州英亲王阿济格归降,彻底堵死了顺军再入山西的战略企图。
陆四给出的答复是降者不杀,不能因唐通前番罪过而使大顺失信于天下。
实际上他没有杀唐通的主要原因是这个墙头草不管怎么说,也随他老丈人在一片石大战过,虽然这仗打败了,但失败的原因不能怪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