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郡的北部城邑距离最近的城池名为三水,位于安定郡的北部,距离北地郡的富平直线距离都有两百余里,如今的北地郡算是被许安彻底纳入了掌控之中。
从凉州想要将进入北地郡的大道,只有从安定郡出发,顺着直流一路向北,进入黄河主河道。
也就是说,谁占据了富平,谁就掌控了整个北地郡的北部,富平是从北方进入凉州的咽喉要道。
对于韩遂底下的暗卫,驻守凉州的鹰卫也有一定的防备,为了防止消息的传递,凉州王氏和鹰卫合谋,于各处交通要道,小路设置路卡,暗哨。
果不其然,截获了一些想要传递北地郡失陷消息的凉州暗卫。
凉州王氏收拢了韩遂麾下的军将,又募集了一千余名家兵,加上三千多名羌胡从骑,没有等待许安,而是直接往安定郡北部唯一的城池三水急行而去。
等到许安领军抵达了富平之后,大军还在休整,补给粮草,修理军备之时。
安定郡便传来消息,三水城被王信骗开城门,王信已经取得了三水城的控制权。
而这个时候,时间才刚刚过了一个月。
十二月初。
武威郡和北地郡南部先后传来了捷报。
武威全郡几乎被武威贾氏所掌控,武威十二城,其中北部的九城皆被取下,只剩下最南部临近黄河河道的鹯[zhān]鸟、媪[ǎo]围,祖厉三城,这三城因为距离有些遥远,因此还在韩遂的管控之下。
而后武威贾氏又召集羌胡从骑四千骑,私兵两千骑,原属韩遂麾下的三千骑军也被武威贾氏所吞并,共得九千骑。
西部鲜卑被诛灭,武威贾氏的家主贾龚只是在几座城池留下了少量维持秩序的军卒。
后顾之忧既然已经消除,那么便可以将大量的兵力放在一线。
于是贾龚命贾彩领六千骑驰援徐晃,在其帐下听其驱策。
徐晃领军已经抵达张掖,武威贾氏部曲的加入,也使得徐晃麾下的军力成功超过了一万五千骑。
此时徐晃麾下的军力已经是远远的超过了还在韩遂掌控之下金城郡的兵力了。
黄巾军两线出击,成功的打了韩遂和马腾两人一次措手不及。
韩遂一时间腹背受敌,听闻了武威贾氏和北地王氏两大世家反叛,一口气没缓过来,差点晕倒在了帐中。
而坏消息远远不止来自武威和安定两郡的消息,北地郡的北部被黄巾军占领的消息刚刚传出来不久,另一则消息便传到了马腾的耳中。
他们所管控的从上郡通往北地郡的小道被人在夜晚内应外合攻破,还没有等北地郡南部马腾的部曲反应过来,张扬已经是带领着黄巾军的步卒急行军兵临城下。
仅仅花费了不到十日的时间,北地郡南部泥阳、弋[yì]居两城皆被攻破。
在黄巾军威力巨大的配重投石机的攻击之下,城池的夯土城墙就如同豆腐一般,被轻而易举了打破。
昔日朔方之战,七万匈奴骑军决死冲击,都没有冲垮黄巾军步卒的军阵,马腾麾下这不过数千人的羌汉联军又如何能有所建功?
马腾的部曲最后只得丢弃城池,仓皇西逃。
而张燕经过了简单的休整之后,带领着大军继续向西进攻,向着安定郡的治所临泾挺进。
十二月二日。
得到了王信传来的消息,许安没有耽误,立即提军南下,一路继续向南,向着预定的战场——安定郡南部的高平城行进而去。
本来许安选定的是于高平城外和韩遂、马腾两人对阵。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等许安领军一路抵达高平之时,韩遂和马腾两人才反应过来没多久。
两人虽然此前有过协议,言说许安如果带领黄巾军入侵,两家罢兵一致对外,但是真的临到了关头,双方已经打出了真火,哪里是那么容易合兵到一处。
等到两人终于达成了共识,想要回师之时,却是已经落后了一步。
两人麾下的主力骑军竟然还在汉阳郡内,离高平城还有十余日的路程。
高平,又被称为“第一城”
《续汉书·郡国志》安定郡:“高平有第一城。”
三水城位于安定郡的北部,虽说是安定郡北部唯一的一座城池,但是想要绕过三水城也并非是不能之事。
高平城无论是重要性和地理位置比其三水城来说,可谓是天壤地别。
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为加强西北边地军事防御,置安定郡,建高平城,因其城坚池深,史称“高平第一城”。
高平城址位于高平川水上游西岸。
秦汉时期的高平川水,阔可行舟。
高平川沿岸地形开阔平坦,沃野千里,谷稼殷积。
而且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高平城南扼都卢山峡(三关口至瓦亭),过峡沿径河可直通长安。
高平城就是想要继续向南,就必须攻克高平城,高平城是安定郡真正的的门户。
不攻克高平,就绝无可能进入安定郡的南部地带。
高平城形势如磐石,东岳辅于左,西坪翊于右,九龙槟于前,北塬拓于后。
清水河襟带于东南,饮马河纡轸于西北。
这里既是军事重镇,又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
所处秦陇北塞,位据六盘咽喉。
“襟带西凉,咽喉灵武“,“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
素有“西塞之口“和“关中屏障“之称,为历代屯兵用武之要地。
许安整备完毕领军抵达了高平城外时,却没有等来韩遂和马腾的联军。
鹰卫的回禀十分之快,许安这才得知韩遂和马腾两人的军队居然还在汉阳郡。
不仅如此,安定郡其他的地方也只有寥寥一些援兵赶到高平支援。
张燕此时已经带兵抵达了安定郡治所临泾城下,治所被围,也吸引了安定郡所有军将的目光。
现在安定郡的部曲都在驰援临泾,却不想许安犹如神兵天降一般兵临高平城。
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许安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下令发起了强攻,用简陋的云梯和临时制作出来的一些攻城器械,四处搜罗攻城的用具,强行进攻高平城。
这种没有丝毫的准备的强攻,许安自然是不可能让麾下精锐的直属骑军去消耗,王氏麾下的家兵和羌胡从骑自然也不能填入了攻城的序列。
所以选择其实从一开始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调动那些从西部鲜卑处征召而来的鲜卑骑承担强攻城池的责任。
整场高平攻城战,死去的几乎都是鲜卑人。
许安领本部骑军坐镇中军,监察各方,而王信则领着王家私兵和羌胡从骑作为督战,命令鲜卑人对高平城发起强攻。
逃亡者立斩,连坐其部族。
在如此严苛的军令之下,被派遣攻城的鲜卑骑没有人敢逃跑。
周围是虎视眈眈的羌胡从骑,还有王氏的家兵,而那些黄巾军的精锐披甲骑兵坐镇于其后,屹然不动。
逃无可逃,避无可避。
没有任何的办法,没有了选择的鲜卑人在各自部族首领的率领下,向着高平城发起了强攻。
在经过了整整七日的血战之后,高平城下堆叠了四千余具鲜卑人的尸首,黄巾军最终才攻破了高平城。
高平城下,说是流血漂橹也丝毫不过分。
攻克高平城的代价正是高平城外长眠的四千余鲜卑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