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十六岁了吗?”
“够了,够了,今年刚过十六岁。”
陈丰听到那文吏提问,连忙点头道。
文吏抬手止住了陈丰后续的言语,反而是对着陈生问道。
“你今年可过了十六岁?”
陈生向自己的父亲偷偷瞟了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他抬头正视着文吏的目光,没有躲闪。
“已经过了十六,只不过我吃得少,所以长得也不高,但是我能做的活的,在家里帮阿翁经常做农活,也有力气,上官招我,绝对不会吃亏的。”
那文吏听到陈生的回答,嘴角微微上扬。
这少年倒是一点也见不露怯,也没有露出什么过多的破绽,但是他父亲陈丰一脸紧张,却是已经暴露了他肯定年岁不够。
“姓名。”
“陈生。”
“年龄。”
“十六。”
“可识字,或有其他技艺。”
“不曾识字,以前跟着木匠学过一段时间的木匠活。”
文吏一笔一划的写下了陈生的答复,每一个问题,陈生都没有耽误时间,都非常流利的对答了出来。
文吏对着黄纸吹了一口,然后递给了陈生,笑道。
“拿好了,要是丢了,到时候领工钱的时候就麻烦了。”
陈生松了一口气,走上前接过了黄纸,谢道:“多谢上官。”
陈丰见状,也是松了一口气,两个人做工领的钱多些,也能多添置一些东西,明年的日子也算能好过一些。
两人转身欲走,那文吏却突然叫住他们。
“等等。”
陈丰面色有些难看,心里咯噔了一下,不知道那文吏为什么突然又叫住了他。
陈生转过头去,露出疑惑的神色,问道:“上官还有什么事吗?”
文吏起身离开桌椅,上下打量了一眼陈生,目光露出了些许的赞许之色。
“在下姓陈名羽,乃是长子城的一名文吏,与你们二人同姓,倒是也算是一种缘分。”
“你年岁轻轻,又有急智,更不似寻常孩童一般胆怯,我除去本职之外,还有一个职责,就是为长子城的蒙学堂招募学生。”
陈羽看到陈生的面上疑惑并没有改变,继续说道。
“蒙学堂,就是蒙学的学堂,教授人识字断义的场所,食宿不必花钱,学业优秀者每学期还可以拿到奖学之金,蒙学堂毕业之后,还可以进入郡学,一旦进入郡学,出来之后便可如同我一般成为文吏,领取俸禄。”
“郡学之上,还有国学,国学堂在晋阳城,晋阳城想必你们都知道吧,进入了国学城,出来之后,甚至可以直接在晋阳府衙之中为官。”
陈羽走上前去,俯下了一些身子,对着陈生说道。
“不知道你可否愿意进入蒙学堂学习。”
陈羽对于自己识人的能力没有怀疑过,陈生绝对是一个可塑之才,不说国学,进入郡学绝对没有问题。
此前陈羽业见过很多孩童,但是都没有陈生一半优秀,所以此时他毫不犹豫的向陈生抛出了橄榄枝。
陈生微微一楞,他并不清楚识字的含义,也不清楚学堂是做什么的。
陈羽所说的话,他只听清楚了一句,那就是只要进入郡学,出来之后便可如同他一般成为文吏,领取俸禄。
“文吏……”
陈生目光有些热切的看着陈羽。
他也曾经在家乡见过那些下乡的文吏,前呼后拥,好不威风。
不过他并不在意什么排场,什么面子。
陈生向着自己的父亲陈丰望了一眼。
陈丰也是有些茫然无措,他也不太清楚蒙学堂的含义,虽然陈羽说了,但是识字读书对于他们,实在是太过于遥远。
就像是天上的白云和地上的黑土一般,从来没有交际一般。
甚至他连刻字,写字的简牍都未曾见过,但是他知道眼前这名文吏亲自来说的,肯定是分量不轻,不然也不会特地叫住了他的儿子。
陈丰想说些什么,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他不敢替自己的儿子回答这个问题。
他害怕因为自己的选择,让自己的儿子走入歧途。
陈生看到自己父亲脸上表情,没有继续再问。
他抬头仰视着陈羽,在他的心底有一个声音想要他答应,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告诉他,答应是最好的选择,这将是改变他命运的选择。
陈生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进了学堂,当了文吏,可以吃饱饭吗?”
陈羽点了点头,笑道:“可以。”
陈生问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可以让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小妹也都吃饱饭,不再饿肚子吗。”
陈羽收敛住了笑容,郑重回答道:“也可以。”
“我愿意。”
陈生昂起头,郑重其事的答道。
寒风凛冽,大雪已经下了十数日了,地上已经积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
雪花纷纷扬扬自天上飘落而下,大地已是一片苍茫。
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
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
冰雪覆盖,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了无垠一片。
官道旁,一队四五十人左右衣着各异的人正躲避在简陋的窝棚之中,躲避着越来越大的风雪。
陈生缩在窝棚的角落,啃了一口冰冷干硬的干粮,艰难的咀嚼着。
等到差不多口中的干粮全部嚼碎后,他仰起头喝了一口水杯里面温热的水。
温水入口,让细碎冰冷的干粮带上了一些温度,这才让陈生全部吞入了口中。
太平道的蒙学堂,此时并没有开学,要到今年的二月初,等到各地招收学童的文吏带着孩童返回之后,蒙学堂才会正式开学。
本来陈羽的意思是让陈生和其他的等待入学的学童,一起待在黎厅的学署之中。
但是还有差不多的一月时间,陈生向陈羽请求,想当一名路工,为家中赚取一些钱粮。
陈羽最后还是答应了陈生的请求。
诸如陈生这般的学童,只要能顺利晋升到郡学,一般都会成为一些关键地方的文吏,处理政务民事。
吃一些苦,知道生活的艰难,能促使其奋进。
陈羽并非是什么富贵人家,诸如大多数的黄巾军一般,他曾经也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员。
光和七年,黄巾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波及甚广。
太行山之中也被牵连,黄巾各部声势浩大,汉军亦不甘示弱,双方爆发大战。
但大战一起,岂有安宁之处,太行山中贼寇横行。
陈羽和他弟弟陈伍两人就这样加入黄龙的部队,再后来,许安带兵进入太行山,一统太行山中部,他们也顺势加入了许安的麾下。
陈伍经过选拔进入了武卒营,而陈羽聪慧,跟随着符祝学习医学经义,成为了一名符祝。
再后来,许安带领黄巾军攻占上党郡,建立道堂,陈羽被提名进入其中学习。
等到他毕业的之后,被任命为上党郡长子城的一名文吏,主管的便是农政方面。
正因为陈羽曾经也艰难的活着,所以他能明白陈生为什么想要赚钱,他能体会到陈生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