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车如何不好转向,这难道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美国的西部电影之中,经常出现那种马拉的四轮马车,有罩着篷布的货运马车,还有载人的运输马车,种类繁多,转向根本就不是问题。
相对于四轮马车来说,两轮马车的缺点十分的明显。
两轮马车的重心是位于车辕处,架在马匹腰部的车辕,会极大增加了马匹的负担,使得马匹容易疲劳,无法全力拉车。
二是如果十分的颠簸,乘坐的人会十分的不适。
两轮马车的车厢往往是倾斜的,车内的人和货物始终是倾斜的。
而马匹在行进时背脊始终处于上下起伏状态,现在还是东汉末年,可并没有橡胶轮胎,也没有马车的减震系统,马车在行驶的过程之中,车厢可以说是很颠簸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明明有马车,却还出现了轿子这种产物的原因之一。
再其次,便是配套设备繁琐。
两轮马车不可能像四轮马车那样,拉车的马匹一停下,便直接停稳。
每当歇车时,必须拿个东西放在前面扛着车辕,这样拉扯的马匹才能休息,两轮马车才能停稳。
“等等……”
阎忠有些诧异,随后正准备继续说话的时候,许安却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中国的古代确实有四轮的马车,他记得《出警入跸图》里,好像明神宗万历皇帝所乘坐的就是四轮马车。
那是用了二十多匹白马拉扯的四轮大车,好像确实没有车轮转向的系统,就只是在马车的四处安上了轮子。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四个轮子装在一个架子上,要想转向只能靠蛮力强行扭动,非常费力,自然需要很多的牲畜来拉扯,这样反而费力。
固定的四个轮子,使得车子只能缓慢的走直线,缓慢的转向,转向过快会导致翻车
而且在这个时代,对于几匹马拉车都有严格的要求,逾越之罪可不是什么小罪。
许安沉吟了一会问道:“也就是说,如果解决的转向问题,四轮马车大量列装的话,应当可以提高我军的后勤的运输力。”
许安用左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努力的回忆了起来。
“如果明公真能解决四轮马车不能转向问题,那么按理来说应当能提高我军的后勤能力。”阎忠思索了一会,点了点头,旋即又接着说道:“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我现在想到的一点,就是四轮马车虽然能够运送更多的货物,但是这意味对官道的要求也要高上一些,并州官道的情况明公也应当了解一些。”
“军师,你稍等一下,容我仔细想想。”
许安这个时候,发现了一些他此前一直忽略的事情。
他看了一眼手中的缰绳,转头看向一旁的徐大。
“武卒的辎重队在什么地方?”
徐大回忆了一下,立马说道:“应当不远,民众的辎重队后方两里左右的地方就是我军武卒的辎重队。”
“跟我来。”
许安没有犹豫,一挥马鞭,直接向着队列的后方行驶而去。
阎忠等人虽然不明所以,但是看到许安先行一步,也只能是跟在许安身后向着民众队列的后方赶去。
许安带着亲卫一路飞驰,很快便赶到了武卒辎重队的旁侧。
他想到了一些事情,但是一下子有些混乱,他需要见到实物,来确定自己的想法。
武卒辎重队的配置显然要比民众的辎重队配置好上很多,也整齐的多。
两侧是护卫的军卒,中央是推着独轮车的辎重兵,还有不少的马车。
当然,这些马车无一列外都是两轮的马车。
许安没有耽误什么时间,知会了辎重队的军候,让一名赶车的军卒,将他的马车赶了出来。
“拜见大贤良师!”
那军卒停住了马车,随即满脸激动的高喊了一声,直接是跪在了地上。
“我太平道之中,可没有跪礼,以军礼见即可。”
许安从战马之上跨了下来,看到那军卒跪下,稍微加快了一些脚步走上前去,扶起了那跪在地上的军卒。
“并不是什么大事,我突然想到一些东西,想要考证一下,你一旁稍候一下就好。”
许安拍了拍那满脸激动的军卒肩膀,随后便走到了马车的近前仔细的端详了起来。
他拉了拉马匹上套的挽具,随后环绕着马车审视了起来。
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再度传来,阎忠一行人也已经赶到了附近。
看到许安皱着眉头观察着拉扯的马匹,阎忠心中微微一动,这样的情况,证明许安肯定是发现了什么。
上一次见到许安这般的神态,还是在制订接应四州黄巾军的计划时,讨论到真定等城池坚固,不易攻破,许安去查看投石机的时候。
阎忠还记得,当时许安查看了投石机之后,回来只用了数日便画出了新式投石车的图纸,也就是在蒲吾城、真定城下大放异彩的,被汉廷称为“霹雳车”的投石车。
真定、下曲阳那些所谓的坚城,在许安定名为“配重投石车”的新式投石机的攻击之下,就如同豆腐一般软弱。
许安握着拉车挽马的系带,闭上眼睛,仔细的回忆了起来。
他想起了一件事,就是马匹的系架法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看起来,不过是系绳如何捆绑在挽马的身上,就好像人用带子拉车,纤夫用绳子拉船一样。
但是实际上,系驾法却是十分重要,正确的系驾法,可以更大限度使得挽马的拉力得到利用,而且也可以保护挽马。
古代欧洲虽然因为解决了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在这一方面稍微走到了前面,但因为增加了马车的载重能力。
但当时的西方人对于马匹系驾法却很落后,而且不科学,甚至会发生勒死马的情况。
西方古代车最开始的系驾法,就是从简单的以颈带将牲畜固定在车衡上。
牲畜拖拽车辆前进的时侯拉动颈带,牲畜的脖颈是的主要受力部位,因此这种系驾法被称之为“颈带式系驾法”。
这种系驾法并不科学,也并不先进,而且存在着一些十分明显的缺陷。
用挽马当作例子,由于颈带是直接系在挽马的颈部,挽马拉动车辆,颈带直接压迫挽马的的气管。
呼吸的气管被压迫,也导致马在奔驰过程中呼吸困难,不仅仅是会影响到马的奔跑速度、力量的发挥,更严重的是,这样甚至会导致战马的死亡。
两河流域车子采用的只用颈带的方式,古希腊及罗马共和国时代则是稍微先进一些,但是也是极为有限。
只是除了采用的在颈带外,又加入了腹带的方式,不过这样系驾时必须将马紧紧地缚在车衡上,而且颈带还是会压迫马的气管,造成挽马的死亡。
而中国采用的“轭靷式系驾法”就避免了这类问题的发生。
正是因为系驾法的落后,西方古代的战车,多是以远程为主,没有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那般,存在能够近距离格斗,还有进行冲击的战车。
马匹的系架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轭靷式、胸带式、鞍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