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这种怪胎,这么多年就出了这么一个,国外也几乎没有这样的例子,比尔盖茨都是辍学之后才创业的,因此有不少人叫嚣着杨磊比比尔盖茨更厉害。
一点也不夸张,这类言论真不少。
也就是这年头的舆论环境相对宽松,啥样的妖魔鬼怪都能在媒体上蹦跶。
当然,这种苗头早就有了,毕竟杨磊有钱的事儿也不是这几天才传出去的,他知名度也不是这几天才提上去的,只是这几天才达到一定热度而已。
但杨磊一直没啥感觉。
经历过十多年后的互联网狂潮,这么点舆论乱流对他而言就是一阵微风,从来没有作出过任何回应。
直到现在。
现在的热度实在太高,他无论如何都得出面表个态,不然的话就太乱了,甚至有可能影响到他和他身边人的工作、学习、生活。
嗯,这个表态首先要在学校。
然后才是媒体。
毕竟他是个学生嘛。
回到校园里,直接给院长张维英打电话,“张院长,好久不见,我请您吃个饭?”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儿直接说吧。”
“还是见面聊比较合适。”
“大事儿么?”
“嗯,很大。”
“有多大?”
“一个亿那么大。”
“一个亿算大吗?”
“一个亿都不算大呀?”
“对别人来说肯定是个大数字,但对你来说就很小了吧。”
“别啊院长,我虽然赚了点钱,可是转头就花没了,也没多少剩余,一个亿已经很不少了。”
“嘿嘿,别人不知道,我能不知道?你的钱可不止刚刚卖公司那三亿美金。”
“……哪儿还有?”
“股市里啊,还有期货市场。”
“那都是没到手的钱,不做数儿。”
“待会儿和你好好聊聊,来我办公室吧。”
“来食堂吧,一边吃一边聊。”
“那就去你开的那家平价食堂吧。”
“也行,我去等您。”
杨磊和张维英的对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针锋相对,连在哪里谈话都是经过了两三个回合的拉扯的。
这种小拉扯看似没啥意义,但实际上却不一样,不说其他,至少在心理上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
同样是谈话,在院长办公室、学校食堂、杨磊自家食堂,那能一样才怪了。
当然,到他们这个境界,就算被环境影响,也不会影响大局,无非是争口气。
杨磊到平价食堂的时候,也被食堂那火热的情景吓了一跳。
门口排的那长队,足有二十多米长,而且排了两行。
店里面更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苏洛洛更是像个大堂经理一样在店门口维持秩序,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杨磊很满意。
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虽然他这店同时最多容纳几百人吃饭,但要知道,大学里吃饭时间并不固定,有的学生中午有课要到两三点才有空吃饭,有的十点以后就没课了,可以早早地吃饭。
这样算下来,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钟可以接待至少两千人用餐,甚至更多。
而整个北大才多少人?
再和其他食堂、大小饭店、隔壁食堂分一分,一些无良商家怕不是要直接倒闭。
一点也不夸张。
蛋糕总体分量没变,但却多了一个一口能吃大半个蛋糕的胖子来分,肯定有其他人要饿肚子。
不过这就是他的目的。
走到苏洛洛身后,拍了拍苏洛洛的肩膀,“同学,请问还有包间吗?”
“没有啦,抱歉……”苏洛洛头也不回地回了一句后才反应过来,急忙转身,“磊哥,你咋来了?”
“来看看你。”
“真的?”
“嗯。”
“谢谢磊哥,”苏洛洛很开心,直接给了杨磊一个拥抱,“磊哥,你吃了没?去包间里。”
“不是说没包间了吗?”
“没别人的可以,还能没了磊哥你的?”苏洛洛凑到杨磊耳朵边低声道:“专门留了五个包间应急用,虽然不大,但绝对干净整洁而且安静。”
“那我可要见识见识。”
留包间,这是很正常的操作。
除了小快餐店外,几乎所有餐厅都有一个习惯,宁肯少赚一桌子钱,也要留至少一个包间不动。
为啥?
当然是为关键人物留的。
至于这个关键人物到底是谁,那就看情况了。
有的老板是给自己和自己朋友留的。
有的老板则是给自己的恩人、贵人留的。
还有的老板是给自己惹不起的那些人留的。
反正总要留那么一两个包间防备某些意外状况,越是高端的餐厅,留的位置就越多。
所以,假如你去某著名餐厅吃饭,结果人家告诉你得提前若干天预订,那只能说明一个情况,你的分量还不够。
现在的杨磊,在首都好多所谓需要预订的饭店里吃饭都不需要预订,随时去随时有位置,也能吃到几乎所有品类的菜式,餐厅有的时候甚至会把已经留给别人的食材做给他吃。
因为,他不但有钱,还舍得花钱。
一个动辄消费大几千上万块甚至十多万块的大富翁。
一个只是稍微有点小钱的普通顾客。
是个餐厅老板都知道怎么选。
前者在高级别餐厅里消费,那是日常,就和普通人吃大排档一样。
可后者在高档餐厅里吃饭那是过年,一年到头可能也就奢侈那么一次。
老板当然要优先满足前者的需求。
什么?
会影响口碑?
想多了。
给点优惠券或者送一两个菜式就能消除绝大部分后者的怨气。
而且老板也会看人下菜,会找好说话的沟通,会努力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重生前,杨磊的小餐馆里也有类似的事情,虽然不多,但道理是一样的。
现在,他的平价餐厅也不例外。
虽然是食堂,但跟现在流行的那种大锅饭食堂可不一样,而是由一个个小灶组成的,菜式大多比较精致,顾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己选择菜式搭配,像十多年后某些大厂的食堂。
当然,这也是杨磊的功劳,是他提出这种经营模式的,可以最大程度上满足顾客的需求,让顾客有更多的选择权,还能根据每日消耗、剩余对不同菜式进行调整,避免浪费的同时还能提高经营效率。
另外,也专门搞了两个点菜窗口,可以给有需要的顾客现做某些菜式,算是小小地弥补一下平价食堂的缺陷。
食堂里的几个包间,就专门为这两个窗口服务。
杨磊跟着苏洛洛进入包间。
上下左右打量,满意点头,“不错不错,很用心,不豪华,但干净整洁还足够安静,完全可以满足几乎所有人的就餐需求,毕竟来这里吃饭的,那是真的吃饭,不是摆谱,挺好。”
“嘻嘻,磊哥,第一个包间是专门给你和你的女朋友们留的。”
“平常没其他人用?”
“没有,这个包间里的碗筷杯子都是专用的。”
“哦?”杨磊掀开一个柜子瞅了瞅,还真是,一套套餐具都写着名字,是烧制时就写上去的,明显是找人量身定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