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耍威风,你就投资互联网啊,多的是创业者找投资呢,几亿几千万不嫌多,几百万几十万也不嫌少,只要砸钱下去,你在互联网里就有了名气,砸得越多就越威风。”
“得了吧,我钱多,但我不傻,真要是靠谱的项目,能轮得到我?”赵爱清撇撇嘴,忽然想到什么,一把拉住杨磊的手:“老弟,你的新项目可得带哥哥一个。”
“哪个新项目?”
“嗯?有很多新项目吗?”赵爱清发现了新大陆,“都带哥哥一个。”
“……目前就一个,就是和张超阳合伙儿做即时通信软件的那个,你确定要参加?”
“参加,必须参加,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怎么乐观,大家都不看好你,但我对你有信心,一定能干倒腾某讯。”
“好家伙,比我还有信心,”杨磊无语。
不过还是挺开心。
毕竟一生中能有这么个老哥们无条件支持,真的是一大幸事。
赵爱清嘿嘿笑道:“因为早点投资你的都赚大钱了,不说其他,仅仅是股市这一块,当初借钱给你那些或者让你帮忙炒股的,不都赚翻了?满首都的生意人,谁不羡慕能跟老弟你交朋友?有这么多成功的示范,我再犹豫就是煞笔。”
“……用不着这么骂自己,”杨磊笑笑,“那你准备投多少钱?”
“你觉得多少合适?”
“至少一个亿。”
“但股权又不能给你太多,最多2个点。”
张超阳投五个亿才拿20%而已,一个亿也就四个点。
但同样的投资额度,在不同人手里是有不同的分量的。
不客气地说,张朝阳的一个亿,就是比赵爱清的一个亿更值钱。
因为影响力完全不同。
张超阳曾经是首富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他投的项目,天生自带吸引力和说服力。
而赵爱清这种做房地产的土财主,投十个亿八个亿的,人家也只会认为赵爱清人傻钱多。
这就是影响力的区别。
尽管赵爱清手里的现金并不少,但没啥用,还是土财主一个,也只能和身边的土财主们惺惺相惜,如果不是杨磊,赵爱清怕是一辈子都混不到互联网这个圈子里。
也因此,赵爱清的一个亿,能拿到2个点的股权,已经是杨磊很给面子的结果,不然的话,赵爱清就算拿再多钱都很难拿到这个项目的股权。
这可是原始股。
虽然不是同权股,但也足够珍贵,毕竟是张超阳领投的项目,一定会被抢破脑袋,根本不缺资金。
赵爱清也清楚这一点,所以笑嘻嘻地点头,“不少了不少了,两个点呢,我很满意,嘿嘿嘿。”
能不满意么?
对标蚂蚁科技。
只要新公司能做到蚂蚁科技现在的规模,整体估值就在十亿美金以上。
十亿美金的2%是多少?
两千万美金,一亿四千万人民币,净赚四千万。
蚂蚁科技从成立到现在,用了多长时间?
半年。
半年时间就有至少百分之四十的收益,已经很夸张了好嘛。
何况现在的蚂蚁科技还没上市,十亿美金还是很低调很保守的估值,市面上已经有人拿蚂蚁科技和网某易进行比较了,有不少金融机构还给出了二十亿甚至更高的估值。
而新项目有张超阳投资,和杨磊强强联合之下,新公司的成长速度只会更快,收益也只会更高。
更重要的是,这明显是知道长期持有的股权,越往后只会越值钱,就算短时间内小亏一些,赵爱清也绝对不会有意见。
所以,赵爱清很开心,一个劲儿道谢,“老弟,真谢谢你了,嘿嘿,不出意外,这点股权可以当传家宝传下去,吃好几辈子的那种,嘿嘿嘿,回头请你吃大餐。”
“吃大餐就算了,我现在忙得很。”
“等不忙的时候再给你安排,”赵爱清神神秘秘地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大餐,而是在国内非常罕见的那种,老弟你绝对没吃过,甚至根本没听说过,保证你大开眼界。”
“嗯?不会是什么珍稀野生动物吧?”
“不不不不不,绝对不是,犯法的事情咋可不干。”
“那是什么?”
杨磊反而来了兴致。
因为赵爱清这些人特别能玩,也都会玩,私下里玩得很开,花样极多。
赵爱清说不违法,又说是他没吃过甚至没听说过的大餐,那就有意思了。
可赵爱清的嘴巴很硬,就是咬死了不松口。
杨磊也没办法,闲聊几句后和赵爱清一起巡视常聊科技。
这还是他第一次巡视常聊科技,感觉还都挺陌生的。
再一看这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果然和蚂蚁科技、羚羊科技没得比,差距非常非常明显,倒是完全符合他印象中的社畜形象。
相比之下,蚂蚁科技和羚羊科技的员工们简直不要太幸福,仅仅是取之不尽吃之不竭的零食,就秒杀常聊科技,更不用说其他。
不过杨磊能做的也就是给这些员工涨涨工资再加点福利。
可是,就算如此,也足以让常聊科技上上下下对他感恩戴德。
毕竟这待遇的上涨是实实在在的,让常聊科技上上下下的待遇从行业上游水平直接跃升为第一流的水平,哪个打工人能拒绝这个?
巡视完常聊科技,杨磊回了学校。
下午有考试。
他得趁着吃午饭的时间去找院长还有教授们聊聊,顺带着谈点正事儿。
太久没来听课,以至于回到校园竟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仿佛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连校门口的保安都愣了一下才认出他来,“杨总,发大财啦,恭喜恭喜。”
杨磊笑呵呵地拱手回应。
进入校门之后招呼声更是接连不断。
“杨总中午好。”
“磊哥好。”
“磊哥吃了吗?”
“班长你咋有空来学校?”
“班长一块吃点?”
“磊哥几天不见又精神了。”
“恭喜磊哥,贺喜磊哥。”
“磊哥牛批!”
“三亿美金哦,磊哥太牛了真的。”
杨磊在北大校园内的知名度本来就很高,何况又搞出这么一个大新闻。
三亿美金,就算是赵爱清那个级别的富豪也都被惊得一惊一乍,何况是这些普通学生,早就成了校园热点新闻。
不只是北大,隔壁清华、首都高校圈甚至整个教育界都被吓得不轻。
建国以来国内各大高校不是没有出过富翁,不但有,还相当多,好多都是学生时期就开始勤工俭学、创业赚钱。
但是,在校期间就能拿到二十多亿现金的学生,却一个都没,都是毕业后才一点点熬成才的,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龄,大强子、小李子、张超阳这些已经是相当年轻的一批了。
可跟杨磊比一比,这些人却都太老。
杨磊年轻得太吓人。
以至于现在有好多媒体人在讨论杨磊的情况对国内的教育现状到底有多少影响,是好是坏。
甚至有人给这种情况起了个名字叫“杨磊现象”。
啥意思?
杨磊的名气是现象级的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