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后,随便一个网红都能进军这种产业,大大小小的品牌卖得不亦乐乎,甚至把巨头们打得头脑发懵,一年赚个几千万一两个亿和玩一样。
网红们可以,他杨磊不可以?
网红们走的是粉丝经济模式,确实不太好复制,现在的互联网远没有十多年后那么发达,粉丝经济模式也没有完全成熟。
但原始的粉丝经济模式早已经成型,只是没有互联网时代那么直白明了高效而已。
在古代,就有粉丝经济效应,洛阳纸贵就是典型。
几十年前也有,例如说评书的单老爷子就很懂得经营自己的粉丝,在五十年代已经利用自己的名气做到月入千元,五十年代的月入千元什么概念?
等到九十年代,单老爷子更是把粉丝经济做到了极致,开的公司只经营评书作品,就能做到年毛利润上千万,比当时很多上市企业都赚钱,更把当时国内那些影视明星们碾成了渣渣。
至于近几年就更不用说了,做房地产的某科王总,未来会做手机的某米雷老板,都极其擅长运营粉丝经济。
做粉丝经济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包装自己。
把自己包装成可以吸引大众关注和喜欢的模样,获得为数众多的拥趸之后,再做什么都有粉丝兜底,就算赚不了大钱也不会亏本,原本老老实实做生意的风险更低。
后来的罗太君也是个典型。
不过罗太君早期人设很不讨喜,黑点很多,但锤子创业失败之后,凭借着直播带货还钱的一系列操作,又把人设立起来了,顺带着还洗刷了之前的黑点,更积累了大批的死忠粉,于是第二次创业就很顺利。
至于日后直播带货行业里的男女王,更不用说,是粉丝经济的典型代表,值得经济学家们研究好长时间并且写好多篇论文。
这些人都能把粉丝经济做起来,他杨磊不能?
只是做事儿得一步一步来,不能太着急。
太着急,就容易露出破绽,积累的粉丝基础就不太牢靠,容易崩人设崩口碑。
所以,这都是长期的规划,现在全都处于布局阶段。
而他本人在布局之外只有一项任务,养望。
说白了,就是立人设。
当然,他这种人,立人设不需要像明星或者网红那样去演戏,只需要做好他自己,并展示出他自身最优秀的一面就可以,虽然见效慢了点,但足够扎实,崩人设的风险也极低,毕竟基本上都是本色演出嘛。
好吧,有点夸张。
做生意就是做生意,粉丝经济模式虽然好用,但也是有弊端的,所以在他的计划中,粉丝经济模式可以用,但不能全用,更不能把所有一切都建立在粉丝经济模式基础上。
做个方便面生意,他有太多种办法做成功,粉丝经济模式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所以他决定先把这块的市场做起来。
正好做方面便生意也不需要更多的配套设施,能把原材料运进来,也能把成品运出去,这就足够用了,而且没啥污染,还能制造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利润还高,简直是为潞州府量身定做的好项目。
做成之后,必然会成为潞州府上上下下都喜欢的顶级产业。
杨磊做方便面生意,纯粹是因为在潞州府实在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投资项目了。
不做食品,就只能做养殖。
但养殖这块在屯城县已经有布局,在潞州府这边再做养殖,对屯城县显得不是很友好。
所以,综合各方面因素,最后选择了方面便生意。
当然,这生意赚钱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别看这生意不起眼,但利润是真不低,只要能打开市场,那就是活脱脱的现金奶牛,因为吃方便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上到身家亿万的大老板们,下到打扫卫生的环卫工,哪个人一年不吃几十上百包的泡面?
也因此,想明白这个情况的周老板非常激动。
周老板可不管这个项目怎么操作,只要具备成长潜力就行,只要把项目拉到潞州府,把杨磊这个天才富翁的一部分注意力留在潞州府,剩下的就好解决。
说白了,就是相信杨磊,相信杨磊可以把这个项目的潜力挖掘出来。
于是,现场的气氛热烈起来,直接掏出地图开始盘算选址、修路等问题。
一直到天黑,这场招商会议才告一段落。
一行人移师隔壁酒店,吃了一顿大餐。
嗯,公款的。
这年头,对这方面的消费监管力度很弱,地方上根本没人在意这些。
何况招待杨磊这个大投资商,这属于必需的支出,是合情合理的,总不能天天请这么大的投资商吃食堂吧?那就太不近人情了。
只是这酒店的水平么,对杨磊而言实在一般,实惠有余精致不足。
酒么,其他人都喝了点。
只有杨磊依然滴酒不沾,全让坐在身边的赵玉灵小姑娘替了。
小姑娘看着水灵灵的年龄也不大,但酒量却相当不错,七八两老白汾下肚,竟然还能稳稳地走路。
酒足饭饱,散场。
刘主任朝杨磊笑道:“你把人家小姑娘灌醉了,得负责啊,正好你也没喝酒,没问题吧?”
“没问题。”
杨磊心领神会地摆摆手,扶起赵玉灵上车。
然后,直接把这个酒量不错的小姑娘送回家,反正是第二次了,路很熟,一直把人送到家里,这才回酒店找王嫱。
王嫱这个少丨妇丨比赵玉灵这个小姑娘香太多。
技术好。
配合更好。
还懂得伺候人。
要多舒服就有多舒服,何必去辛苦当那个引路人呢?
到他这个境界,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无所谓。
何况,赵玉灵的身份实在有点敏感,尽管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科员,但万一有事,就很致命。
他到现在都没翻车,就是这一点做得好,知道什么样的女人可以碰,什么样的女人绝对碰不得。
第二天,继续到市府和周老板等人扯皮,方便面厂和半导体制造产业园的事儿都谈。
这么大项目,有太多细节需要磋商。
一直到7月5号。
杨磊和周老板众多地方媒体以及省城电视台记者的见证下签署了投资协议备忘录。
协议内容包括食品厂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两项。
杨磊这边的责任就是落实投资,总投资不低于十个亿。
而潞州府这边的责任则要复杂得多,从基建到政策一点不缺,尤其是长郑高速的建设和提升铁路运输能力这两点,都有准确的硬性规定。
没办法,潞州府落后的地方太多,想真正把这些投资落实,必须补上这些短板,没有海运河运等优势也就罢了,陆运这块总不该成为短板,要是连陆运都搞不定,这还发展个球?
航运?
贵巴巴的航运谁能玩得起?
签署了备忘录之后,整个潞州府仿佛一下子就热闹起来,走在大街上都能听到相关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