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主任没有认出来,不过现在却是认出来了。
报社的其他人都是诧异的看向自家主任,怎么这么激动?而且人家之前不是介绍过了吗?
主任没管其他人的眼神,用着激动的语气道:“郑....郑先生,您什么时候回国的?”
主任其实还有一个疑惑,按理来说,像是郑山这样的人回国,肯定是一件大事,毕竟像是一些香江富豪来到大陆,都是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甚至大领导亲自接见。
而这位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郑山笑着道:“回来十来年了。”
主任:?????
这一刻,主任感觉自己是不是认错人了,回来十来年了?这怎么可能?
郑山看出来了他的疑惑,也没有多解释什么,没这个必要。
郑山只是说了一句,“关于我的一些报道,就别报道出去了。”
“好的,郑先生。”主任下意识的回答道。
接下来的流程重新回归正常,不过主任却是显得心不在焉的,但他自己也慢慢的感觉自己想清楚了。
之前自己提交的那些报道,为什么被压下来了,原来这位早就回国了,而且上面肯定也是知道的。
再加上这次过来,上面还叮嘱他,让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瞎打听,完成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这已经表明了很多东西,所以........
想到这里,主任就不敢多想了,这样的事情,自己也是没资格知道的。
不过主任的心中却是有一股火在燃烧,这股火是骄傲的。
郑山回来十来年了,这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郑山就是中国人,从始至终都是。
而且在美国取得了那么惊人的成就,还毅然决然的回国,这也证明了郑山的爱国情怀。
采访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中午吃饭的时候,直接就是明峰楼那边送过来的。
今天的钟慧秀穿着一身华贵却不显艳俗的衣服,这是郑山专门让人设计并且定制的。
只是在价值上,让老五不小心说漏了嘴,所以钟慧秀从来没穿过,太贵了。
今天算是第一次正式穿,所以就没有下厨的意思。
晚饭郑山他们也邀请这些人一起吃,不过主任这些人没有留下来的意思。
“主任,你怎么了?”林华实在是没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
主任此时才回过神来,看着林华,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摆了摆手道:“没什么。”
“您都这样了,还没什么,这位郑山先生到底是什么人?让您到现在也没回过神来?”林华不放弃的问道。
身为记者,好奇心是极其旺盛的。
主任看了他一眼道:“不该知道的就别问。”
想了想,主任还是说了一句,“这位郑山先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今后你要是遇到了这位,小心一点,客气一点,对你没坏处。”
“比咱们今天的主人公都要厉害?”林华眼珠子一转,侧面打听道。
主任看穿了他的心思,但却没有指出来,其实他的内心也像是猫挠一样,守住一个大秘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起码从现在来看,两者根本就不能比。”主任说了一句,说完还带着一丝骄傲,似乎与有荣焉一样。
“这么厉害,他们一家出了这么多人才,一家就没有一个是简单人物啊,每家都有一个公司,而且都还不小。”林华说道,不过话中的意思,还是想要让主任仔细说说郑山。
不过这次主任却没有多说了,只是道:“你也别瞎打听了,记住了,回去之后,写报道的时候,少写一些关于郑山先生的事情。”
关于老五的报道很快就出来了,而且不局限于京城,也不局限于一份报纸。
当然了,采访郑山他们的,只有一个,虽然也有其他人想要采访,但都被挡了回去。
郑建国他们经历了一番之后,也没有之前的新鲜感了。
“上面这是要将你打造成标杆啊,你怎么还这幅愁眉苦脸的样子。”郑山翻看了手中的报纸,又看了看边上有些愁眉不展的老五笑着道。
老五闻言叹气道:“这出名也不好,你不知道,现在每天来我们公司的人有多少,不说其他的,就是各部门的领导。
这才几天时间,来我们公司视察的领导已经有十几波了,而且看样子最近一段时间是消停不了了。。”
老五要是早知道这样,就不该接受采访了。
现在她别说正常工作了,基本上都没时间管理公司里面的事务了。
郑山道:“要不要我去说一声?”
老五闻言有些心动,不过最后还是摇头道:“算了吧,先这样吧,别到时候人家以为咱们架子太大。”
郑山点了点头道:“你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不过这种情况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老五道:“我知道,这件事情其实也给我们公司带来了不少好处,最起码有人通过这些报道知道了我们公司,也知道了我们公司是做什么的。”
“最近几天,打电话咨询业务的人也变多了很多,虽然大部分都只是咨询,但也有几个单子。”
“我相信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好的。”
说到最后,老五开始自己给自己打气了,要不然她感觉自己要撑不住了。
和老五聊了一会儿之后,郑山也放下手中的报纸,准备去上班了。
最近郑山其实也有些不想去上班,实在是他也被一些事情难住了。
不过这件事情从一开始郑山就知道难办,而且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将事情留在了最后。
但事情也不能一直拖下去,现在也到了该想着怎么处理的时候了。
到了公司之后,郑山让李琳将一份份整理好的材料拿过来,然后开始看了起来。
让郑山头疼的事情其实就是之前在清理三角债中收购的一些中小企业,其中大部分是小企业,都是十几万二十来万的公司。
另外就是从前苏联搬过来的一些小型企业,当时郑山也弄过来不少。
在莫斯科的时候,郑山也不是什么都是想好了再进行收购的,很多东西或者产业,郑山看国内没有,或者技术太过落后,就直接买了过来。
尤其是在一些价值不高的产业上面,郑山看都没看,直接就是收购。
这就导致了郑山手中现在积攒了很多这样的小型企业,其中一些被他扔给了其他的一些集团,算是内部消化了。
但还有很多,是和这些集团的产业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而且属于爹不疼娘不爱的那种,今后也不会往这方面发展。
例如之前的陶瓷厂,还有火柴厂,日化用品厂,日用金属,化学纤维。
其中一部分被郑山安排了出去,例如陶瓷厂。
还有一部分,则是留在了手中,日化用品厂郑山想要塞给白艺的,但白艺没要。
因为距离太远,而且没有太大的价值。
还有一些造纸厂,印刷厂之类的。
这些想要找人接手或者扔给哪个集团都是不合适的,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厂子现在都是亏损的,而且还不能直接卖掉或者大规模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