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周静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想要改变家里大哥大嫂、三弟、四妹的命运,所以才不顾香江的高薪挽留,回到了上美厂工作。

结果她一回来,半年之内,她一家人全都成了沪海市户口,再伴随着弟弟妹妹都陆续考上了沪海的大学,自然就需要在沪海有一个房子了。

上美厂倒是有集资建房,嗯,其实就是福利房,自己基本上不用花钱。

但这个福利房却只是针对单位上的人,而且年龄大的、双职工的、结婚了的、结婚了有孩子的、单身的……等等,分配的房子都不一样。

周静还没有谈恋爱,还是单身,所以她现在只是分了一套80平米的房子,没办法住上后面的120平米的电梯房。

虽然房子还是够住了,但如果挤着这么多人,哪怕弟弟妹妹平日里都住在学校,也显得有些拥挤。

再加上周静想着,自己应该为家里多做一些事儿,所以在前年食品二厂要对外卖房子的时候,她就特意跑来看了看,随即便给钱买了一套。

连着装修等价格一道,她花了32000多块,倒是没有利家那么的什么电器都配备,不过也并不寒碜,该有的都有。

这样一下子父母、三弟、四妹每人都能有一间房,而且还是宽敞明亮的楼房,这可真让他们欢喜不已。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都是住的土木结构的砖瓦屋子,那条件真的是没办法和现在比。

现在呢,不但他们能住楼房,周静还出钱把家里的宅基地全部推倒重建了五套三层楼的房子,一套大哥大嫂,剩下的父母和三姐弟一人一套,现在不去住,但却要把房子矗立在那儿。

如此整齐漂亮的大楼房,修建成的时候。在十里八乡,可是引起了轰动的!

老太婆们都是一天到晚八卦得很的,什么小事情都要拿出来聊一聊。

周母本来就是善于聊天和拉关系的,这么才搬进来大半年,便已经和她们打成了一团。

虽然周母他们都是江南的乡下人,但有着这么一个出色的女儿,一个月在上美厂能拿到800多块的高额工资,也算是很有才华的,未来也一定前程远大,自然也就被她们纳入圈子里面,不再把她看成乡下外地人。

听到几个老太太热情的打招呼,周母也笑着回答道,“是啊,什么东西都涨价了,连瘦肉都涨了不少!但家里老三老四今天要回来,在学校也没有什么油水,我就只能狠下心,多买点让他们多吃点油荤啰!”

“呵呵,这也要你们家条件好啊,不然哪里吃得了这么好的东西?”几个老太太看着她篮子里显而易见的菜和肉,说话间都有些羡慕。

“哪里哪里,我们都差不多……哎哟,这时间不早了,我得回去把肘子炖上,咱们下午再聊啊!”周母看了看手上的手表,笑着招呼了一声,急匆匆的往楼里走了。

楼道间自然是不隔音的,上楼的时候,她自然而然就听到了几个老太婆没有压抑的声音。

“这周家妈妈真是舍得花钱啊,前天才炖鸡,今天又炖肘子了!”

“是啊,他们家里天天都是吃肉的,我们在楼上,就经常问到香味。”

“要是我家里也这样就好啰,现在物价那么贵,都快吃不起饭了!”

“你说人和人相比,怎么就差距这么大呢?”

“还不是她有一个好女儿?你要有那么一个在上美厂的技术骨干的女儿,那你也能天天吃肉!”

“咦,周二妹不是还没有谈恋爱吗?你家小子和她年龄差不多,怎么不去撮合一下?”

“别提了,我上次带他去周家坐了坐,结果他看到人家那气质,连话都不敢说,怎么撮合?”

“嗯,是的,周二妹毕竟是去了香江工作的人,那容貌,那气质,真的是太好了,不知道最后会便宜哪家的小子呢!”

“……”

听着这些,周母的心里忍不住的得意起来。

有个好女儿,就是不一样啊!

幸好当初没有脑袋发昏,把她嫁给大媳妇的大哥,否则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回到家里忙碌一阵,出门钓鱼的周父就回来了。

在他忙着炒菜的时候,在学校参加周末活动的三儿子和四女儿也回来了。

最后回来的是周静。

虽然周静平日里都是在上美厂的家里,吃也是吃食堂,但周末的时候也会过来,和爸妈弟妹们在一起。

“怎么精神不好?”周母看到换鞋的女儿,脸色有些憔悴,不觉关切的问道。

“昨天晚上加班做动画片,有几个细节需要修改,我们忙了一晚上。”周静疲惫的道,“8点钟吃了早饭才回家里休息,睡到现在过来。”

看了看时间,现在12整了,周母不觉心疼的道,“要不你就再睡一会儿?待会儿我给你热饭就行。”

“不了,我吃了饭再睡,等到5点再去厂里加班。”周静坐在了餐桌上,道:“最近非常忙,为了多赶一些进度,大家都加班,要持续一个月呢!”

“这么多加班的话,工资也一定更高吧?”周母问道。

“嗯,我们厂里的两位副厂长,都是去过香江的麒麟文化当总经理的,现在我们也严格按照香江那边的方案来定工资和奖金。”周静道,“因为内地的物价上涨,麒麟文化给的买断费用也高了许多,今年的效益肯定比去年好。按照这个样子,这个月应该能拿到2000以上。”

“才2000啊?”周母有些不满意。

旁边已经上了大学的四妹周雅一直听着,此时也忍不住道,“妈,你的胃口太大了!2000还不多啊?我们学校特等助学金也才20块钱一个月呢!姐姐这个相当于我们100个大学生的特等助学金了!我们整个学校都没有100个人能拿特等助学金的!”

80年代的大学,你上学除了每个月发35斤粮票是固定的之外,每个月每个学校还因为城市地域的不同,发给助学金,按照学生家里穷困的程度,分为特等、一二三四五等,每个人都有。

农村的拿得多一些,城里的一般就那八块、五块的四五等助学金。

而在沪海市,刚刚开始的实习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过是30-40块左右,转正几年后才能拿60、80块,由此可见读大学的大学生待遇有多好。

20块钱的特等助学金,许多农村的同学都千方百计的节省下来,给贫穷的家里寄回去。

上学期间,还没有开始工作,就能反馈家里了,这也就是在这个年代才有的新鲜事儿。

所以,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才真的叫做天之骄子,人家毕业了之后,都是包分配工作的,什么都不用担心,国家全部给包了。

等到20年之后,大学生遍地走的时候,那真是不如狗。

周家老三、老四,因为已经是沪海市城里人了,一个姐姐还是上美厂的小组长,所以拿得最少,只有每个月5块。

因为家里富裕起来了,这5块钱他们就拿着给自己买点小东西,倒是日子过得挺滋润。

周母听到了小女儿的调侃,不觉一瞪眼,“2000块算什么?你姐以前在香江的时候,一个月不加奖金都能拿5000块,两年就拿了20万人民币回来!比起这笔巨款,2000块算什么?小菜一碟!”

香江迷雾——追忆我们深深喜欢过的年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26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不懂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香江迷雾——追忆我们深深喜欢过的年代第26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