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邀请惠瑛红之外,还邀请的日.本非常出名的一位动作巨星,以此想要打入日.本市场。
然后特效团队他们找的也是麒麟电影的。
罗立贤如今已经召集培养了60多人的团队,在摩托、汽车、爆破、高空跳跃、动作等等方面,做着各种特效工作。
麒麟电影除了让他们制作旗下的电影特效之外,并不限制这些人空闲的时候出去接活儿,所以虽然陆陆续续也有人被挖角,但核心的力量还在。
反正罗立贤是不会走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一年的年薪多达300万,加上分红都能超过500万,更因为是殷俊发掘了他。
还有重要的一点,无论罗立贤要做什么新的技术,实验什么新的特效,麒麟电影都是很爽快的拨给资金,任由他去折腾。
干得这么爽,罗立贤吃多了才会去别的电影公司,找那么多枷锁来给自己戴上。
向家兄弟在特效上投入得多,罗立贤就会更加的放得开手脚去运用特效,这么一部电影下来,不但是打斗场面刺激,各种爆炸、飞车追逐、楼顶跳下场面,无不是惊险刺激,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又大呼过瘾。
优秀的电影不一定会让人大呼过瘾,甚至有可能让人悲伤。
反过来说,大呼过瘾的电影,不一定就是优秀的电影,很有可能就是爆米花电影。
但是让人大呼过瘾的电影,肯定是大卖的保证。
《皇家师姐》首周末3天就拿下了1.2亿港币的票房,除了3000万的制作成本,向家兄弟在宣传费用上的3000万花费,也基本上回来了一半。
剩下的就是赚钱了。
本来正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第二周票房应该是下降的,只有很优秀的电影才能保持平衡,甚至是反超。
比如前两个月上映的《突袭》第二周便成功的反超了7000万港币的全亚洲票房。
《皇家师姐》第二周也是同样的反超了,它一共卖了1.8亿港币。
究其原因,倒不是说口碑多么的爆棚。
《皇家师姐》是一部优秀的警匪片,以女主角为卖点,也的确是很不错,但比起《突袭》这种开宗立派的电影,还是要差了不少。
它之所以第二周反超,是因为日.本市场在这一周被彻底的激活了。
那位日.本的动作巨星是吸引日.本影迷进入电影院的第一要素,但看过之后,大家觉得电影很是好看,日.本主角难得在香江电影里面不是反面角色,这更加振奋了大家的看电影热情,所以票房一下子高了许多。
好吧。
日.本人还是有点可怜的,因为在殷俊的剧本里面,日.本方面的人一般都不是正面人物。
奈何全亚洲还是香江的电影好看,还是麒麟电影的电影好看,所以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就像是00年代左右,好莱坞对内地时不时有污蔑和抹黑,但内地的影迷还是兴趣不减的去看好莱坞大片一样。
当然了,过了2011年之后,好莱坞见识到了华国内地票房市场的强大,立刻将反面人物全部换成了北韩的,于是**家里就沦为了邪恶的大本营。
两周就卖了3亿的票房,分成多达1.2亿。
好莱坞的联艺电影也闻风而动,花了1000万美金买下了欧美的所有版权。
考虑到自己在欧美并没有发行渠道,向家兄弟很爽快的卖给了联艺电影,于是又“白白”的入账了7800万港币,一笔就把投入都赚了回来。
对于这样的成就,向家兄弟的心彻底的踏实了下来。
看来,还真是殷俊的剧本,才有这样票房大爆的可能啊!
《皇家师姐》连续两周票房爆棚,惠瑛红作为女主角,自然是风光无限。
她也抽空请殷俊吃了顿饭。
少年挣扎了片刻,便还是前去赴约了。
之后的发展自然是如同他之前所想,红姐姐再一次化身为女骑士,彪悍的又跟殷俊好了一回。
要不是殷俊天天都在锻炼习武,直接就能被红姐姐榨干。
有时候殷俊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成了红姐姐缓解压力、舒缓情绪的工具。
但男人都是贪婪的动物,红姐姐青春年少,盘儿靓活儿又好,还能解锁各种姿势,少年当然也很喜欢。
不然他也不会欣然赴约了。
这一世,红姐姐的发展这么顺利,又有了殷俊在背后,她自然不会发疯去法国拍摄半果的写真集了。
事实上处于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的红姐姐,容光焕发得很,魅力已经冲出香江,辐射向全亚洲。
日.本那边的资生堂已经发出了邀请,准备以一年200万美金的价格,签下红姐姐的化妆品代言。
这个价格在所有港苔女明星之中,是最高的。
全球的华人女明星之中,她也仅次于邓莉君。
天后姐姐那是妖孽,根本不能比的,随着格莱美大圆满、专辑销量突破天际,1000万美金一年以下的,都不敢递到管韦华的面前。
眼看着如今都是12月中旬了,时间都要来到1984年,可香江的经济仍旧是没有半点回暖的迹象。
港币汇率的回归正常,不过是之前的拨乱反正罢了。
现在香江的金融秩序仍旧比较混乱,人们对于那些中小银行还是不大信任,金融公司的倒闭也是时不时的出现。
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就更不用说了,比金融行业还要惨。
但是在这其中,也有一家规模比较大的房地产公司,最近颇有点出风头。
它就是李照基的恒基兆业。
这家殷俊持有25%股份的房地产公司,去年就跌破了自己的净市值。
但在那以后,因为殷俊的资金投入,还有李照基自己的经营,不知不觉间,它已经恢复了不少的元气。
特别是在前两天,恒基兆业在宣布了自己已经成功收购价值10亿港币的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时候,更是引发了一阵轰动。
去年殷俊买下恒基兆业25%股份的时候,恒基兆业的股价已经跌破到了18亿港币,险些比他们上市的时候还要低。
之后虽然受到殷俊持股的鼓励,恒基兆业的股价一路上升,但也绝对没有超过30亿港币。
如今忽然他们就说,花了10亿港币购买了乙种换地权益书,到底怎么回事儿?他们有那么多的钱吗?
看股市上的价格,恒基兆业加起来也才25亿市值,手里资金也不会多过5亿啊!
结果接下来《麒麟日报》就揭露了其中的原委。
恒基兆业这一次针对乙种换地权益书的收购,并没有从公司的日常运营资金里面支出,而是以股权作为抵押,向韩国的釜山银行贷款了10亿港币。
但是问题又来了。
恒基兆业总体市值才25亿港币,如果想要贷款10亿港币,依照银行估值偏低、贷款只能贷7成的规矩,岂不是至少要拿出50%的股份?
李照基手上可是只有45%的股份!
但《麒麟日报》真是消息灵通,他们马上又翻出了记录,釜山银行的确是收了50%的恒基兆业的股份,但这里面却有殷俊的25%,李照基只拿出来25%,两大股东一人一半。
并且在釜山银行的贷款合同之中,写着的担保人还是殷俊。
于是人们马上明白了过来,这笔贷款就是由殷俊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