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106)

朝廷派兵来剿,领兵的是高俅,传闻有十八路兵马,兵精粮足,但据戴宗打探后估计,只有区区三万,粮草也不甚多,宋大哥犹豫不定,不知是该战还是该降。最后飞鸽传书京师,打探到兵部登记在册的出征战士,有十八万兵马之众,而且还有上百万贯的粮草,足以支撑半年,众兄弟尽皆失色。

宋大哥愁眉不展,梁山区区数万兵马,如何抵得住十八万大军?到时不用开打,一人一口唾沫就可以把我们淹死,但直接投降吧,又拉不开脸面,显得一点气节都没有,但宋大哥有个习惯,哪怕心里怕的要命,面子上还是硬气十足。

宋大哥瞪着眼睛大义凛然的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算打到最后一人也决不投降,要打出我们梁山的血性,军师也在一边擂着桌子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我们宁肯站着死绝不躺着生、、、两人弄的慷慨激昂,众兄弟也纷纷配合,表示要血战到底,其实熟悉他俩的兄弟心里都明白,别看两人说的好听,其实每次临阵数他俩跑的快、、、

散会后众兄弟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我也急得上火,我现在是厅级干部,属于强盗头子之列,抓住可是要杀头的,哎!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费尽心机升厅级了!

晚上众兄弟三五成群,都在议论此事,你不去听吧心慌,凑上去听了更心慌,只好一个人四处溜达,到三关时发现朱武在屋里哼着小曲看书,我有些惊讶,都火烧眉毛了还如此淡定,忙走进去问他祸到临头了怎还有这份闲情,是不是急糊涂了?

朱武不以为然的说梁山马上就要打大胜仗了,他提前高兴一下!

我听了大惊,看他如此认真,不像开玩笑,忙问何解?

朱武说,戴宗打探的没错,高俅只领了三万兵马来,但是在兵部按天领俸禄的人却有十八万,这当中十五万人的亏空落谁口袋了?万一打了胜仗回京师后皇帝老儿一高兴要检阅部队怎么办?

朱武看我不解,接着说道,放心吧,高俅必败无疑!当年曹操八十万大军不也照样败了?有些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对手,而是因为自己有不得不败的理由。

我有些云里雾里,但朱武说的总不会错,也就放下心回去睡觉。

(107)

据闻高俅大军进了山东,估计到梁山泊还有半天路程,宋大哥带众兄弟下山布阵,准备厮杀,结果吹了半天西北风,人影都没看到。

原来高俅喜欢花架子,想营造百姓热烈拥护的氛围,好在皇上面前显摆一下自己不但治军有方,还爱民如子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就拨出一部分专款给百姓,想让老百姓拿出点鸡蛋水果招待士兵,各级衙门雁过拔毛,州府扣一部分,县府扣一部分,村里再扣一部门,全没了,还规定当天必须拿东西迎接,不然开批斗大会,老百姓两手空空不说,还得往里倒贴,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当天都候在大马路上,端着碗凉水,全是临时从沟里舀的,美其名曰山泉水、、、百姓可热情了,眼泪汪汪,拉着胳膊不松手,你喝了一碗马上再给你端上一碗,一碗一碗又一碗、、、

高俅大军刚进山口就消失了一大半,全跑去树丛里拉肚子去了、、、

高俅刚进县界,就不停的给朝廷发战报,鏖战二龙山,剿灭贼寇无数,官军阵亡一万,飞夺清风山,剿灭贼寇数万,官军阵亡两万,强攻桃花山,剿灭贼寇五万,官军阵亡三万、、、

高俅到梁山脚下时,还未等上阵,已经剿贼十多万,自身阵亡八万了、、、

两军对阵,高俅大军黑压压的一片,众兄弟都吓的目瞪口呆,我看宋大哥握缰绳的手都有些发抖了。

高俅打马出阵,大骂梁山贼寇,平日为非作歹,不听王命,如今王师已到,还不快下马受降!

宋大哥输人不输阵,强撑脸面打马向前,大骂朝廷之上朽木为官,殿堂之间禽兽当道,发誓要斩尽贪官,替天行道。

两边主帅都骂痛快了,接下来开打,这边宋大哥喊声冲啊,拔马就逃,那边高俅喊声跑啊也掉头就逃,朝廷大军跟约好似的纷纷后退、、、

众兄弟一看朝廷人多势众,觉得这次肯定有败无胜,早就想好了,一交战立马就跑,当下很多兄弟都已经转身了,却突然发现朝廷大军退了,一犹豫的功夫都呆立原地未动,宋大哥动作快了半拍,一个人打马朝南狂奔,一边跑一边脱掉战袍,吴用反应也是相当快,宋大哥刚喊声冲,他立马跳下战马,扔掉帽子,顺手从地下拿把稀泥糊脸上,然后就往人群里钻,两人突然觉得有些不大对劲,宋大哥转身一看,朝廷军在后撤,梁山军却未动,知道情况有变,腆着老脸又拨转马头跑回来,军师左右看看,旁人纹丝未动,小兵们有些懵,不明所以的看着他,他尴尬的笑两声,擦擦脸上的泥重新爬上战马,两人一个没了战袍,一个散乱着头发满脸是泥,宋大哥沉声说道,军师,看来我们的声东击西之策果然让高俅中计,吴用附和说道,是啊,朝廷一时摸不透我们底细未敢应战,看来我们配合的天衣无缝,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这一战,高俅上报朝廷阵亡十万,粮草烧毁无数,但却重创梁山贼寇、、、

李逵日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1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仓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李逵日记第1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