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本草文献,《本草从新》记载,雄黄可‘化血为水’。当时考虑此奇迹为醒消丸中雄黄所致。60年代初,使用雄黄治疗34例急慢性各型白血病,其中14例配合化疗,20例单用雄黄(慢粒12例、急粒4例、慢粒急变2例、急单1例、红白血病1例)。日服雄黄粉(水飞装入胶囊)5~12克。发现急性白血病在用药2~10天、慢粒在用药3~7天,平均6.2天时,白细胞计数即开始下降。雄黄具有迅速降低周围血中白细胞的药理作用,可以消除或改善白血病细胞的浸润现象,肝、脾、淋巴结明显缩小或恢复正常大小;雄黄适用于白细胞增高性白血病,对于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是禁忌。否则,白细胞计数会愈用愈低。雄黄是有毒砷化物,只能短期应用,长期使用会发生慢性砷中毒,皮肤严重角化、皲裂、色素沉着、损害心肝肾等重要器官。醒消丸、牛黄醒消丸、六神丸、六应丸和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均含有雄黄,其作用与副作用与雄黄相似。”
吴翰香(1918—2005)江苏省太仓人。中医内科名老中医、教授。1932—1937年师从常熟、太仓地区名医马云宾学中医。1937—1951年在太仓、上海宝山罗店自设诊所开业行医。1952年1月至1952年7月任上海宝山联合诊所副主任。1952—1957年新中国建设需要大批医务工作者,作为调干生进入医学院学习。1957年毕业分配到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曙光医院中医内科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曾任中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中医内科急诊研究室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是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及疗效标准起草人之一。他在60年代首创的“健脾温肾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的中药砷剂类治疗血液肿瘤,为中医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了国内有关专家的肯定,使中医治疗血液病在国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他又运用医结合方疗多种血液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他在担任血液病研究室主任、急诊研究室顾问期间,重视对各级医师的培养,参与中医内科高师班、西医学习中医班等课程的教学。在八十高龄时毅然承担起每周一次的“老中医”,并毫无保留地传授毕生的宝贵经验给学生。晚年悉心整理六十余年行医积累的数千份病案,集其精要数百例付梓,以示后人。
白血病临床表现症状复杂,病情变化多端,如血象的变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且病情恶化,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要不断摸索本病发生、变化的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兹就临床实践,谈几个问题:
1.治疗的主导思想:白血病的基本病因是肾虚,正气虚弱,不能抗邪。因此,病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正气复原和巩固,积极战胜病邪,于病变过程中辨识斗争所反映的虚实征象,把扶正作为主要治疗原则,是治疗白血病不可忽视的。
2.舌脉与白血病的关系:本病的舌质多淡,类似一般阳虚,其实多为血虚,如血象好转,舌质即由淡转红。因此,从舌质之变化亦可推测红细胞、血色素之变化。
白血病脉象以脉证相符为顺证,脉证不符为逆证。白血病多属虚证,应见虚脉,若反见实脉则为病情恶化或即将恶化之先兆。临床上见弦、数、之脉,病多主凶;见沉、细、涩、微之脉,病情发展缓慢,有条件争取,预后较好;如在病程中阳脉突然平静,则预示病情有缓和之机。
3.血象与白血病的关系:从血象方面来说,同为白细胞增多,而热性各型与寒性各型的用药不相同。如白细胞过多属于阴虚者,用滋阴清热之药;属于阳虚者,则投以大辛大热之品,同样能获得使白细胞增高或降低之目的。说明白细胞之增减只是一个,而促使白细胞增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之,患者体质与属性是治疗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通过对机体平衡的调整同样可以达到提升或白细胞的作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用解毒、化瘀、消癥的药物来治疗。解毒是针对病因;化瘀、消癥是针对病理改变和症候。古方青黄散正具有这方面的作用,其中青黛味咸寒,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雄黄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两药并用,则有解毒、化瘀、消癥作用。
临床应用青黄散治疗慢粒,青黛与雄黄之比为9:1或8:2为佳。两药研末后制成粉剂装胶囊或压成片剂。先从小剂量每次3克、每日3次开始,饭后服用;如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增加至每次5~6克,每日三次。
如副作用严重,特别是有便血、皮疹时,应及时停药。青黛散价格低廉,药源充足,简便易得,颇为实用。在对青黛散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青黛散对正常造血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而马利兰(抗肿瘤西药,临床上主要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则对造血功能有明显作用。这与临床所见相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青黄散比马利兰安全。
颜德馨(1920—2017),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疑难病证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根据疑难病证的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等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是治疗疑难病证的主要治则,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疑难病证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
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评审委员会委员、铁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评委,中医专业组组长。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研究室主任,上海铁道中心医院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药工作咨询委员会顾问,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中医学院客座教授、美国中国医学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医针灸学会、中国医药研究会学术顾问等职。
推荐:
帮什么忙?不会是要自己以身相许吧?
自己可以当苏韬的妈了,虽然自己保养得不错,但她很难接受这个年龄差。
方雪玲很快打消这个念头,苏韬应该看不上自己,那个凌专家就很不错,两个人年龄相仿,工作的时候配合也很默契。
方雪玲面色羞红,为自己胡思乱想而感到惭愧。
“什么忙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在我的能力范围内,我一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方雪玲收拾心情,认真严肃地说道。
苏韬见方雪玲如临大敌,知道她太过紧张,以为自己会交给她一个艰巨的任务。苏韬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我听说你曾经开了一家文物修复的公司,而你自己也是技艺精湛的文物修复大师,我有一个计划,打算在汉州建设一个以中医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现在已经有不少与中医有关的品,想请你帮忙给我维护管理。当然,我也不是请你白忙活,毕竟你下面有不少员工也要薪水,给我打个折,你少赚一点,就当支付医药费了。”
方雪玲紧蹙的秀眉舒展开来,她内心雪亮,知道苏韬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才提出这个要求,惊讶道:“原来是此事,当然没有问题。不过,我现在的公司经营状况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一直在为女儿的病而奔波,所以公司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如果交给我的公司,恐怕会有风险,要不我给你介绍几个同行?”
苏韬淡淡的说道:“我不找别人,此事就交给你,别人我不放心。另外,我也是希望你能通过这个项目振作起来,虽然女儿的健康对你很重要,但你不能因为她的病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无论周靖淇最终能否痊愈,我觉得你都需要找回自己的人生。你现在其实并非一个强大的母亲,甚至都没有你的女儿坚强、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