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以让明军时刻威胁着西班牙王国的东部沿岸,又能够让大明舰队将势力往地中海腹地进行扩张。
除此之外,加那利群岛、直布罗陀、巴利阿里群岛,再加上法兰西王国的尼斯、马赛,刚好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形成了一条“s”型的曲线。
这条曲线就是悬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咽喉处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但时刻威慑着法兰西王国南部和西班牙王国东部的安全。
就算是地中海沿岸的各方势力,在实力不够挑战大明的力量时,也得看大明的脸色行事。
除此之外,沈浪在割让的地区中还加了一个吕宋,这才让整个南洋真正的归大明所有了。
西班牙人自己也清楚,只要双方翻脸,他们根本不可能保住吕宋,所以给得也是毫无压力。
而沈浪还要求西班牙人承认加泰罗尼亚地区的自治权,自然也是为了遏制西班牙王国。
这里处在西班牙王国的东北部,与法兰西王国只隔着一座比利牛斯山,这座巍峨的大山虽然不好翻越,但是走海路也非常方便。
所以控制了这里,也能够起到遏制法兰西王国的作用,一举两得。
第三条到第七条,几乎是参照了的条款,让大明人在西班牙王国享有各种特权。
最后一条,沈浪就是为了防止西班牙人去帮助他们的难兄难弟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大公国,毕竟他们都同属哈布斯堡王朝。
这便是条约的所有内容。
因为是在巴黎签订的,所以也称为,或者,只不过与法兰西人没什么关系罢了。
随着条约的正式生效,双方剑拔弩张的形势得到了迅速的缓解,悬在西班牙人心头上的一块大石,总算是降下来了一些,可以缓口气。
短短的时间,大明与欧罗巴洲两个重要强国签订了两个重要的条约,可谓收获颇丰。
这除了大明军队的强大之外,与沈浪前斯的各种战略布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不然的话,明军绝对不可能这般轻松的达成目的。
如果加上之前的,大明几乎拿捏住了整个西欧的七寸,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挑战大明的权威。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内,签订了这三个极其重要的条约,简直是签约签到手软,真是太爽了,沈浪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
不过,以防迟则生变,沈浪暂时停下了东进的脚步,让李定国和刘光远好好的消化一下所得,将该控制的地方抓紧时间牢牢的控制住。
西欧的突然巨变让整个欧罗巴洲都大为震动,甚至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们没有想到,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这两个代表着整个欧罗巴洲数一数二的王国,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双双被东方人收拾得服服帖帖。
法兰西王国已经基本成为了明军的傀儡之国,而西班牙王国虽然没有成为傀儡,但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整个王国的安全随时处在明军的威胁之下。
与法兰西王国相邻,同为哈布斯堡王朝一员的神圣罗马帝国更是瑟瑟发抖,已经可以想到自己将是接下来的另一个目标,皇帝斐迪南三世惶惶不可终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因为在刚结束不久的三十二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损失太惨重了,北面割让给了瑞典人,剩下地区也只是形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连法兰西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加起来都不是明军的对手,神圣罗马帝国更是连瑞典人都打不过,怎么可能是明军的对手?
一旦明军入侵,整个帝国要不了多久就会分崩离析,下场更加凄惨。
可是,占据神圣罗马帝国北部的瑞典人也无法淡定,瑞典国王卡尔十世甚至在想着,自己吃进嘴里的这块肉,是不是东方人早就预定好的?
他不敢耽搁,连忙派人前来试探,甚至直接言明,如果明军需要瑞典军队占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北部领地,瑞典王国可以立即让出来,只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
“我们无意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此次我方进军法兰西王国,与西班牙军队交战,完全是因为西班牙人违反协议,私自干涉法兰西王国内部事务所致。”
“只要神圣罗马帝国不主动对我们发起进攻,我们不会出兵,更不会进入已经被瑞典军队占领的北部地区。”
刘光远给出的答复让卡尔十世稍稍安心,他当然也不敢全部相信。
不过他已经想好了,如果明军向神圣罗马帝国进军,那么自己就立即下令从神圣罗马帝国撤军,主动放弃这片好不容易占领的领地。
毕竟,他不想成为下一个查理一世、奥地利的安妮或者费利佩四世。
一时间,明军似乎成了整个欧罗巴洲的梦魇。
除了斐迪南三世和卡尔十世,在得知最近的巨变后,最担心自己处境的,莫过于新模范军的主帅克伦威尔了。
这段时间他几乎控制了除伦敦城以外的所有地区,但却迟迟不敢靠近伦敦,更不敢对伦敦城发起第二次进攻,因为他没有任何把握战胜城内的四千明军。
现在,当他听说明军有超过一万五千的援军抵达,先后击败大孔代率领的法兰西叛军,控制了整个法兰西王国,又随后逼迫西班牙人付出沉重的代价,他还怎么能淡定?
所以,他立即派人严密的关注着伦敦港,以及汉普郡南面隔着索伦特海峡相望的怀特岛。
因为明军援军一旦支援过来,很可能是从这两个方向。
相比于忧心忡忡的克伦威尔,已经只剩下伦敦城的查理一世听到大明援军的消息时,顿时仿佛打了激血一般,一扫之前的阴霾。
因为再次被克伦威尔逼到这步田地,让他很是憋屈,他没有任何一刻如此的想要尽快击败克伦威尔和他的新模范军。
他要掌握整个英格兰王国的权利,扑灭一切反对自己的声音。
“你们怪我与东方人签订《伦敦条约》,如果不是你们联合克伦威尔一起背叛我,我会签吗?这一切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
“而且,奥地利的安妮和费利佩四世都签了,为什么我不能签?”
经历了种种挫折的查理一世已经变得越来越偏执,他恨克伦威尔,也恨所有反对自己的人。
所以,他迫不及待的请求赵长生尽快出兵,消灭新模范军。
赵长生如他所愿,立即同意。
一支兵力约两千左右的勇卫营援军先抵达了伦敦城,让赵长生可以调动五千兵力作战。
不过,赵长生却并没有直接前往新模范军的大本营牛津,而是迅速北上。
这让得到消息的克伦威尔有些摸不着头脑,更不敢轻易的抽出牛津郡的兵力前去支援,也不敢贸然进攻伦敦城。
直到三天之后,一个震惊的消息突然传来。
原来是一支兵力不明的明军经英格兰王国西部的布里斯托尔湾后,迅速进入塞文河,并沿河北上,已经在格洛斯特郡登陆,出现在了牛津郡西北面。
这还是两天前的消息,也就是说,此刻的明军距离牛津郡更近了。
克伦威尔总算是明白之前那支北进明军的目的了,他们肯定是想联合这支突袭的明军,一起从牛津郡的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形成夹击之势,逼迫新模范军主力在英格兰王国南部直接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