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崇祯听了点点头,他这些年电视剧和电影看得多了,也对反派很是厌恶,每每看到剧中的反派,恨不得他们早点死,死得越惨越好。

而孙可望这种歹毒之人,无情无义,无所不用其极,很符合那种反派气质,简直是坏得流脓的那种。

所以在沈浪又讲述了正史中孙可望所干的那些事情之后,崇祯更是恨得牙痒痒,就如同沈浪所说的那样,有些人就是狗改不了吃屎,只要一有机会,就原形毕露,这孙可望就是如此。

因为正史中,在张献忠和艾能奇先后战死时,孙可望为了夺权,先吞并了艾能奇的部众,又经常故意制造矛盾,打压李定国和刘文秀。

刘文秀由于一次轻敌冒进而战败,被他抓住机会削了爵号,还直接拆散了刘文秀的部众,然后对手就只剩下李定国一人。

李定国多次受他羞辱,甚至当众被打了军棍,为了努力的维持抗清战线,一直忍辱负重的承受了下来。

可这并没有感动孙可望,反而让他变本加厉,在李定国率军进攻湖广时,他为了阻止李定国立功,从而强大声望,竟然直接下令撤走李定国原本已经设定好的两路伏兵。

如果不是李定国悍勇,后果不堪设想。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不知收敛,反而越发嫉妒,处处与李定国作对。

在李定国与清军交战时,不但不给予支援,反而落井下石,断其后路。

在屡试不成时,最终恼羞成怒,甚至不惜直接出兵攻打。

这种倒行逆施之举,连他的部下都看不下去,在战场上纷纷倒戈,从而让他兵败如山倒。

可是,他不甘心失败,不但没有借机向李定国和刘文秀认错,反而直接北上投清,想引清兵为自己报仇,并出卖大量情报给清廷,让永历朝原本大好的抗清形势急转直下。

可以说,南明永历朝的失败,与孙可望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定国等人就算不能将南明势力进一步扩大,但也不至于让永历帝最终落得个被吴三桂勒死的下场。

所以,沈浪对这厮是非常厌恶的,简直没有任何底线可言。

不过这一次,孙可望的命运也随着沈浪的到来而彻底改变,还没等他的本性彻底暴露出来,便跟随走投无路的张献忠一起归顺朝廷了。

所以沈浪总不能因为正史中他做的一些事情,现在就随便找个借口将他干掉。

这样不但容易让李定国几个兄弟心生不满,与朝廷离心离德,也不利于朝廷收拢其他归顺之人的心。

毕竟这些年归顺朝廷的也不只是张献忠这一支叛军,还有李自成的部下,更有被灭掉的满清各部。

所以沈浪虽然很不喜欢他,但也没有直接拿他开刀,准备让他慢慢的自生自灭。

可没想到,此人本性难移,即便是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依然想要搞点事情出来,那沈浪就不能放过他了。

不只是沈浪,崇祯对这个坏得流脓的家伙也起了杀心,毕竟他可不是个善主。

于是,崇祯直接道:“沈卿,你既然打算让李定国率军出征,那孙可望的计划便无法进行,难道你打算就此放过此人不成?”

如果沈浪没有什么好办法除掉此人,崇祯就准备化身正义的使者,亲自动手了,决不能再让这样的祸害活着,哪怕他翻不起什么浪花也不行。

沈浪立即回道:“陛下,我准备待李定国出发后,就立即将孙可望抓起来,以他的秉性,肯定会将此事推到李定国头上。”

“而李定国已经将孙可望所说之事与刘文秀商讨过,所以刘文秀必然知道孙可望在说谎。”

“刘文秀与李定国更亲近,既然知道孙可望的阴谋,肯定会站出来指证。”

“我手里还有其他一些证据,足以将孙可望此贼定下大罪。”

“随后,我会亲自将此事通过无线电告诉李定国,以李定国的秉性,必然自知此事未上报朝廷有负圣恩,我再让他戴罪立功,李定国必然更加用命。”

听罢,崇祯不由拍手赞叹道:“妙啊,如此甚妙,这样既能除了孙可望那厮,又能安抚李定国,让他更加用命,一石二鸟也。”

随即,崇祯直接道:“沈卿,你先和李定国知会一声,让他担任第二支远征军主将,然后上一道书上来,朕立即颁布旨意应允,那李定国必然对你感恩戴德,日后你指挥起来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显然,崇祯考虑得也很周全,沈浪立即拱手谢道:“多谢陛下。”

此时的李定国正在湖广练兵,而且是沈浪亲自下令将他调到这里来的。

之所以是湖广,是因为沈浪要让他在长江上适应水上作战。

自今年二月中旬开始,李定国在这里练兵已经有半年左右的时间了,甚至几渡出海练习。

因为在刘光远率军出发时,沈浪就已经将他考虑在第二支援军主将的人选中了。

虽然辛辛苦苦的练习了半年时间也没有任何消息,但李定国没有丝毫懈怠,不管风吹雨打,每日都勤勤恳恳,不想其他。

直到前段时间孙可望的突然出现,才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

湖广省武昌府,李定国率领五千勇卫营在此练兵已近半年,几乎每日黎明时出,傍晚而归,只因半年前沈浪沈大人很简短的四个字:好好练兵。

如今,这四个字以横幅、军训等形成布满了整个军营,随处可见,每个士兵也都知道这是沈大人说的。

所以从上到下,即便训练再辛苦,也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沈大人俨然成了整个大明所有军人心目中的百战军神。

只要沈大人率领的战斗,不管是流寇、建虏、红毛鬼还是倭寇,皆是百战百胜。

时至今日,流寇被灭,建虏被驱逐、红毛鬼逃回欧罗巴、倭寇卑躬屈膝求和。

如果说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成为沈大人那样将军的将军也不是好将军。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李定国,自从跟随义父八大王张献忠归顺朝廷后,他无时无刻不想着报效朝廷。

这样,既可以淡化自己身上“流寇”的标签,也能够为义父八大王减轻罪责。

如果积累足够军功,说不定还可以上书请求朝廷还义父自由之身。

可是过往跟随义父造反的事情终究是不那么容易被人遗忘的,而且勇卫营人才济济,战功赫赫,根本不需要那般依仗归顺的大西军残部。

即便有幸跟随沈大人一起北伐建虏,但也只是止步于锦州一带,而锦州城主将济尔哈朗几乎一直龟缩在城内,根本没有打什么像样的仗。

真正决定性的战斗,都是沈大人、周遇吉、李天龙等人在三岔河西岸、辽阳和沈阳一带打的。

锦州之战的结束,也是沈大人率大军返回时,以大胜之势逼迫济尔哈朗主动出城投降的。

所以这一场灭虏大战,原大西军几支偏军,即便有功,也是一些微末之功,并没有得到多少封赏。

随后又参与了平定西南土司之乱,但是与沈大人指挥的收复大员之功相比,无疑是与皓月争辉。

自那之后,几支大西军都几乎没再参与任何战事,不管是南下南洋、跨海伐倭,还是远征欧罗巴,没人再想到几年前转战中部五省的大西军。

大明首席CEO》小说在线阅读_第8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朱三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首席CEO第8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