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可以说,这一年来,大明赚了个盆满钵满。

整个南洋舰队的战舰几乎都是从红毛鬼手中抢来的,还有大量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的货物。

以后,每年还会有大量的南洋货物源源不断的进入大明,以前是要花大价钱购买的,现在只需要投入很小的本钱就能获得,运回国内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国库将愈加充盈,国力自然就跟着水涨船高。

大小佛郎机也都被大明的实力折服,谦卑的想要与大明保持良好的关系,甚至甘愿充当大明的马前卒,带领勇卫营大军去他们母国所在的欧罗巴洲。

在大明最强盛的明成祖时期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如今不但做到了,还要超越。

现在就完全可以想象,大明的中兴几乎是无可阻挡,国力将越发昌盛。

面对这样一个大明,曾经再辉煌的家族和地方势力,都是没办法与大明朝廷进行对抗的,朝廷可以轻松的碾碎一切不遵指令和不轨图谋的势力。

好在,沈大人还是很讲情面的,没有去翻郑家的旧账。

不过郑芝龙自己也很识相,这几年低调了很多,特别是这一年来,他不再过问郑家的事务,专心在总督任上为朝廷效力。

沈浪在南洋的行动能够这般顺利,郑芝龙还是出了不少力的,不然的话,光是后勤方面都是个不小的问题。

就因为听了沈浪一句“要致富,先修路”的至理名言,郑芝龙就几乎当成圣旨一般去执行。

这一年来,福建大力改善公共设施和基建,成为除北直隶和南直隶之外修建水泥路里程最多的省分。

交通的便利,也大大的促进了贸易活动的有效进行,南来北往的商队络绎不绝。

郑芝龙也是商人出身,趁着这几年朝廷大肆鼓励贸易,对福建的贸易开放和推进也做了不少的贡献。

如果有gdp总量和增长速度统计的话,福建绝对可以名列前茅。

针对他的这些政绩,沈浪也是给予了肯定。

所以,这人是有大才的,只要用在正道上,对朝廷忠心,以后也必然会留下一段佳话,青史留名。

“嘟嘟嘟……”

还没出福州,沈浪就遇到了好几辆蒸汽汽车,这种工业社会的产物,已经不鲜见了。

据朱慈烺向沈浪汇报的情况,去年蒸汽汽车的产量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台,但依然供不应求。

朱慈烺几次扩大产能,并先后在南直隶的应天府、广东的广州府筹建了两家蒸汽汽车工厂,预计今年年中开始投产。

依他的规划,今年的蒸汽汽车产量要翻上一翻,到三千台,明年超过五千台,到第五年的年产量要超过一万辆,算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

除了蒸汽汽车,还有蒸汽火车,也已经开始投产。

因为从京师到天津的铁路已经修通了,直达天津港。

在京津线正式投入运营之后,南方的各种货物和物资,就可以先通过京杭大运河或海运汇聚于天津,然后坐上蒸汽火车,从天津直达京师。

货物的快速流通,降低了各种成本和损耗,也必将促进贸易的快速进行。

正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这将会极大的带动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

这是崇祯按照沈浪根据后世成功的经济发展战略施行的政策,接下来还会有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并以此制定了五年计划。

所以,这几个规划的经济圈的基础设施如水泥公路、铁路正在优先建设,再在朝廷政策的扶持下,必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甚至是整个大明经济的引擎。

有现成的作业抄,就是要轻松不少,反正只有沈浪等少数几个心腹和最亲近的人知道,崇祯抄得心安理得。

不过,这几年大明发展太快了,虽然大明的人口众多,但还是觉得劳动力不够,特别是廉价的劳动力,不要付工钱的那种最好。

当然,这种不要付工钱的,自然不适用于大明国民,最好是敌方的。

这一年多来,沈浪倒是抓了一万多的红毛鬼,并陆续运到了北方。

这些红毛鬼身强体壮,是干活的好材料,就是数量太少了,远远跟不上大明的发展速度。

所以,要尽快的开发劳动力市场,沈浪和崇祯都先后瞄准了大明的邻国:倭国。

倭国虽小,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其当下的人口,通过后世的史料统计,超过了两千万。

这个数字放到后世显得不大,但是放在当下世界,是除了南亚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和大明之外,人口最多的国家了。

如果按人口密度计算,那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所以,征服倭国,早已经提上了日程。

至于太祖时期将其列为不征之国,在沈浪的建议下,崇祯在一年多前就将它剔除了。

由于贸易的繁荣,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沈浪发现官道沿线的酒楼、旅店和各种小商小贩都增加了不少。

和上次不同,这一路北上,沈浪率领的商队基本没遇到什么人为的麻烦。

一方面可能与商队的规模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是朝廷对秩序的维护加强了很多。

现在整个大明,每个州县都有勇卫营驻军,暗中还有锦衣卫据点,他们首要的打击目标就是黑恶势力。

在这种情景下,就算是有巨大的利益交换,地方官府和世族也很难一手遮天,黑恶势力几乎没什么成长的空间。

至于三两人组成的街头混混,只要一报官,官府抓起来也是很积极的。

因为包庇这样的混混也捞不到什么油水,还容易影响自己的政绩和地方形象,不抓白不抓。

现在很多地方缺廉价劳动力,对这种游手好闲还惹事的人,朝廷也是绝不姑息,都会被送去修水泥公路、铁路。

那种苦很多人吃过,比在工厂上工辛苦多了,而且犯事抓去修路的,不但没有工钱,经常吃不饱,还要不时的挨鞭子抽,简直猪狗不如。

在这种情景下,惹是生非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少了,小商小贩一个人就敢挑着担在各州府间做着买卖。

沈浪还特意派出了几个机灵的亲兵试了一下,他们打扮成小贩模样,挑着价值不菲的担子在金华府四处叫卖。

这些都是从南洋来的各种香料,非常的紧俏,刚开始只引起了一些小商家的注意,你一点我一点的买走一些。

没有多久就吸引来了消息灵通的本地大商人,迅速被一次性吃下。

双方就公然的在大街上交易,成沓的纸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需要通过牙行才能完成买卖。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大明的贸易更加的自由了,这对贸易活动自然会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当然,以防市场过于自由导致无序和人为的操控,朝廷联合地方官府也会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并颁布了相关律法,严禁垄断,以防后世的一些悲剧在大明上演。

正因为有后世的很多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大明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减小损失,然后朝着相对正确的道路走下去。

身上揣着大把现金的几个亲兵回来的途中也是比较顺利的,虽然有不少人羡慕,甚至是觊觎他们身上的钞票,但是没人敢付诸于行动。

大明首席CEO》小说在线阅读_第6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朱三石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首席CEO第6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