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几个家丁也不敢下死手,因为勇卫营早就有命令下来,如果囚车里的人非正常死亡,而是被其他人谋杀。
找不到凶手的情况下,囚车里的所有人都处死。
虽然知道自己以后怕是没有好日子过,但好死不如赖活着,没几个人想死。
囚车车队一直在行进,但是沿街两侧围观的百姓很多,比较拥挤,他们想跟着车队一起走就很难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刘衙内所在的囚车越走越远。
可是,这并不能减少他们对这二世祖的憎恨,所以不少人还是咒骂不已。
这些话被缓缓驶来的一辆囚车中的一个妇人听到了,这个妇人头发披散,神情木讷,好像石雕一般。
突然,她仿佛是活了起来,直接站起身,抓着囚车的栅栏大叫道:“昌儿啊,我的昌儿啊,你在哪里啊。”
原本大家还没有注意到她,但她这样一叫,不少人便看过来。
“这是刘衙内的亲娘戚氏,就是她,哈哈,她也有今天哪……”
“听闻刘同知惧内,刘衙内如此胆大妄为,就是这戚氏惯的,她是助纣为虐,祸害了杭州府多少良家妇女啊。”
“这种母老虎,就应该送进教坊司,让人好好管教管教。”
“哈哈,这母老虎谁看得上,她不是惯着刘衙内吗?就让她看着他儿子受尽磨难,然后悲惨而死,这是对她最好的惩罚……”
因为囚车内的都是女囚,所以围观的百姓虽然愤怒,但直接发起攻击的比较少,大多只是用语言进行咒骂。
可是这些话,却如同利刃一般刺进戚氏的内心。
以前她高高在上,连刘同知都有些怕她,谁敢对她说这种话?
“都是我害的吗?是我害的吗?”戚氏喃喃自语的自问。
车队缓缓的驶出城外,在城外不远处的官道两侧,那十个绞刑架还没有撤下来,那几十具尸体如同腊肉一般挂在那里。
“爹啊,你不能丢下我呀,孩儿以后怎么办哪……”
“老爷啊,你死得好惨哪……”
囚车内的一些人认出了那些挂着的尸体,顿时痛哭不已。
戚氏目光怔怔的看着那具吊在半空中,耷拉着脑袋的尸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滑落。
她想起当初刘洪也是一表人才,勤奋好学,高中进士后被戚家相中,成为戚家女婿。
他从知县做起,再在戚家的帮衬下,一步步做到同知。
为官之初,他也立志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突然,戚氏似哭似笑的嚎叫道:“哈哈哈哈,是我害的,是我害的,都是我害的,我害得刘家家破人亡啊,哈哈……”
她那瘆人的笑声让同囚车的几个女囚都感到心里一阵发寒。
随着这些首恶连同他们所在的关系网被连根拔除,杭州府的黑恶势力不说被一网打尽,但也几乎被消灭得七七八八了。
剩下侥幸逃脱的小鱼小虾,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甚至是逃到外省去躲避,沈浪这杀坯,太可怕了,也太狠了。
消息通过《明报》详细的报道后,迅速向全国各地传播,引起巨大的轰动。
因为有类似情况的,绝对不止杭州这一府。
广大普通百姓也希望有沈大人那样的青天大老爷降临到自己所在的州府,还这里一片朗朗乾坤。
而那些心中有鬼的权贵、官员,自然是惶惶不可终日,睡梦中都能被惊醒,生怕哪一天大祸就降临到自己头上。
之所以选择通过《明报》第一时间详细的报道出来,这是沈浪谨慎考虑的结果。
毕竟大明刚从持续多年的天灾人祸中挣脱没几年,大量官员还是之前遗留下来的,而他们的行事作风还是过去那一套。
在沈浪来到大明之前,整个大明,有多少算得上合格的官员?恐怕不多吧,甚至可以说很少。
就算经过沈浪和崇祯的努力,先后重创了东林党,勋贵,以及各地如蛀虫般的藩王。
但是庞大的地方官员体系,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肃清和整治的,大明也很难快速的培养那么多可用的人才进入这个体系中。
所以,才有了香山县的梁知县,以及杭州府整个腐败的官僚体系。
而如今通过报纸将其披露出来,就是要告诉全天下的百姓,以崇祯为首的朝廷,心中还是心系百姓的。
同时也告诉所有官员,大明已经不是过去的大明了,朝廷已经消灭了内患和外患,可以腾出手来整顿吏治,而且有足够的决心。
如果继续贪赃枉法,迟早会被清算,这样也可以给继任者敲响警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沈浪和崇祯都不想再扩大打击面,因为这影响太大了。
为什么正史中满清入主中原后,还是基本上任用了原明朝的官员,连制度都大多直接套用。
是因为他们可以打下江山,自己却没办法直接守住,还需要靠这些人。
然后再慢慢的用满洲官员渗透进地方,从而达到牢牢控制住整个国家的目的。
如今的大明也是如此,如果过激,整个大明也很容易再次陷入动乱。
现在仅仅一个杭州府,就让沈浪有些头痛了,整个府衙几乎都停摆了。
连带着整个府城的秩序也受到不小的影响,因为五大家族被灭,他们垄断的各种生意势必也受到波及,物价也难免出现波动,这直接关系到杭州城几十万人的生计。
幸好沈浪留了一手,对几家负责各项事务的掌柜进行了特赦,让他们继续维系工厂、店铺、市场的正常运转,戴罪立功。
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五大家族被灭,他们的所有财产自然上缴国库所有。
如果仅仅是钱财、宝物之类的还好说,直接拉到京师去就可以了,但还有很多不动产。
如住宅、工厂、店铺、超市、酒楼等等,还有成千上万人需要依托这些工作生存。
若是处理不好,不但会让很多人失业,也会让杭州府的经济受到不小的冲击,到时候就是好事变坏事了。
面对这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沈浪快刀斩乱麻,首先让勇卫营的一些骨干去暂代知府、同知、推官等职务。
他们一开始业务不熟练,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而且还有府衙的一些低阶官员辅助,先将台子撑起来还是没有太大问题。
如今勇卫营从上到下,思想觉悟还是很不错的,意志也比较坚定,腐败的概率也会低得多,起码一段时间内应是这样。
其实这也是沈浪和崇祯的一个试验,如果他们干得不错,以后就从勇卫营中选拔一批官员出来,让他们将那些腐朽的官僚给全部替换掉。
除了政务,沈浪的主要精力便用来处理那些无法直接带走的财产,最快速的方式无疑就是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