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这么做,也是为了帮助自己分析布局的重点,上辈子经历过信息爆炸的年代,他多多少少会了解国际的重大事件,以及重要的名人轶事,从这些事件和名人当中,必定能找到很多机会。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报纸和期刊杂志中,找到一些可利用的信息。
结果倒也没让姜斌失望,还是有一些有用的被圈了出来,不过,能不能做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看到海南即将要成立行政区小道消息,他有些振奋,但却知道,这是他根本没法插手的……
姜斌记得这都是投机倒把那群人的重点,而且很多二代们也视这一块为禁脔,不会让任何人参与进来。
不过,话说回来,投机倒把、倒卖批文,这些都太low了,他也是不屑参与,心中还是有一份骄傲的。
除此之外,香港理工学院,也就是后世的香港理工大学,筹备新学院的信息倒是让姜斌若有所思。
要知道,要在香港布局,人才很重要,没有人才,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也有人会问,内地就没有人才了嘛,何必在这儿多此一举。
内地当然有人才,但那都是国家分配的,姜斌就算想招也招不到啊!
还有就是香港的地产,也让姜斌眼前一亮,下半年中英联合声明就要出来了,地产业也将面临一场大洗牌,价格直降,将会是入场的最好机会。
秘书nancy进来叫吃午饭的时候,姜斌还在案头写写画画。
nancy很是自觉地把地上散落地报纸给整理了一下,看着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东一块,西一块的,一点看不懂,于是也没有多想,轻声的说道,“姜先生,饭已经送到会客厅了,叔叔、阿姨正在等您。”
姜斌头也没抬,“马上就完。”
nancy笑着道,“那我先去会客厅布置一下,您记得过来。”
姜斌对于这样的安排,点了点头,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还是很腐蚀人的,这么几天,他已经很享受各种照顾了。
写完最后一笔,站起来伸了伸腰,他还真感觉有些饿了。
今天,难得换的是淮扬菜,姜斌一家子吃的很是合口味,姜广明和王芳不住的夸厨师的手艺好。
能不好嘛,姜斌粗略的尝了一下,就知道高汤是用各种高档食材煨出来的。
吃完饭后,又回到自己的房间,然后对着nancy道,“下午,我没有其他事儿了,你自己安排吧。”
今天,好不容易发现了不少信息,他觉着有必要再继续挖掘。
nancy不确定的问道,“您今天不出门了?”
“不出去了,你跟医院打好招呼,记得给我们送晚饭就行,其他就不用操心了。”
待秘书走后,姜斌直接把门掩上,他需要安静地环境,再一次进入状态地写写画画。
洛杉矶奥运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庆等等,只要是他关心地消息,他都会用潦草地字迹,圈圈划划地标注出来。
看了一会儿,报纸间发现的有用信息越来越多。
晚上送饭过来,姜斌也只是随便吃了一点。
夜半时分,他才将所有电子产业相关的线索串联起来。
香港的的电子产业,并不像姜斌想的那样一片荒芜,而是颇有发展。
五九年的时候,日本索尼就在香港开设了第一家收音机工厂,专门生产晶体管收音机,这也成了香港电子工业的发展开端。
然后,随着几家美国著名的电子公司到香港设厂,极大的推动了产业增长。
再加上,七十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更多的外资选择在港设厂,也带来了更多的“宝贝”——用于装配集成电路、电子表、音响器材、电视机等电子产品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得香港的电子工业有了第一次发展高丨潮丨。
而到了当下,香港的电子厂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三百多家,雇员接近十万人,出口值达到一百三十多亿港元,占到香港整个出口总值的12%,成为了整个香港的第二大行业。
最厉害的是,近两年半导体收音机的出口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和西德,居世界首位。
不过,这样的数据也让姜斌皱眉,虽然整体来看,香港的电子工业确实发展的不错,但要说多么好,那也不尽然。
从这些数据中,他发现香港的电子工业所扮演的就是制造加工的角色,与后世大陆的世界工厂倒是有几分相似,只是体量不一样而已。
而且,香港电子产业之所以能在这段时间发展迅速,完全得益于自身的特点和“性格”。
香港是自由港,进出口不课税,待遇优惠,这是其一。
香港渠道多,东西方交汇,消息灵通,这是其二。
香港的电子厂,多为小厂,大厂几乎都是外资,这是其三。
有了以上三个理由,香港电子产业的灵活性也展露无遗,据财经杂志判断,一个新电子产品的制造周期,美国要八个月、日本要五个月,而香港平均不到三个月。
这个数据就很可怕了,这么大的时间优势,足以在剧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领先。
不过,有优势,也有弊端。
甚至,可以说弊端很明显,姜斌发现香港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电子元器件都依赖进口,根本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而且电子厂规模虽然灵活,但却做不大,导致资金单薄,不能长期开拓新技术。
再者,香港的大学只有港大和中大两所,算上快要升级的理工学院也不过三所而已,因此电子技术人才极度缺乏。
姜斌看着报纸上凌乱的圆圈和横七竖八的线条,来回不断地踱步,他在盘算着如何操作,才能从中破局。
要说此时的高端电子业,都在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高通还没有成立,光刻机也才有眉目,英特尔还不是那个庞然大物,至于如今风光无限的日本半导体业,也处于待宰边缘。
一切还来得及!
最终,姜斌的脚步停在了一堆报纸跟前,郑重地写下了三个字“计算机”。
他本不愿这么早涉足计算机地制造,按照之前地打算,他是计划先布局系统,然后通信领域,继而是芯片制造,最后才是毫无技术含量地计算机组装。
可细细算来,前三项固然核心且高端,但没有计算机这样的最终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产生价值,终究无法串联起整个产业链的真正发展。
香港这么多的小厂,这么灵活的政策,如果不好好利用起来,形成集团优势,那岂不是太可惜了。
行业的发展,终究不是一家一业能最终决定的,有了整个供应链才是能真正的立于不败之地。
后世的这个“**康”,那个“**果”,雄赳赳气昂昂的要去阿三那儿发展,为什么会灰溜溜的回来,还不是这个原因。
而且,落脚在香港发展,处于东西方的交汇之处,一方面出口销售不成问题,另一方面技术逐步流入大陆,也没那么多事端。
姜斌越想越觉得可行,这一步棋走下去,势在必行。
留在香港的时间不多,想到了就要去做,姜斌迫不及待地拨通了霍笑嫣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