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不过,朱晓敏死活不同意,执拗的要去吃一家小馆子,倒是让姜斌对她的好感有些飙升。

出了学校东门,绕行了两三个路口,就到了地方,是家私人小饭馆,开在一个小院里,连牌子都没有,散乱的摆着五六张桌子。

“就是这儿吗?”姜斌突然间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终于有人开饭馆了,以后可有地吃饭了。

“怎么样,不错吧?这儿的厨子可是从钓鱼台退休的师傅,川菜做的一流”,朱晓敏显然是这儿的常客,没用招呼就麻利的点起了菜品。

“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朱晓敏为了照顾姜斌,堪堪点了三个菜就停了下来,倒是个有教养的女孩。

姜斌可不愿意,好不容易出来吃一回,那还不得吃爽了,执拗的又加了好几个菜。

菜上来后,姜斌给两人各自倒了杯水,道,“以茶代酒,祝你学业有成,早日回国,为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添砖加瓦”。

“干嘛以茶代酒,老板,来瓶二锅头”,朱晓敏出人意料的豪爽,重新斟上酒,两人再次举杯,也许是喝酒的人不同,姜斌这一次觉得酒一点也不辣口。

而且饭菜也不错,一块宫保鸡丁入口,瞬间就想给厨师点个赞,这可比老钟做的地道多了。

跟姜斌不一样,朱晓敏的胃口有些独特,净挑着辣的吃,这让姜斌再次印证了一个理论,“爱吃辣椒的女人皮肤都好”。

一顿饭下来,姜斌算是摸清了朱晓敏的心态。

之前对于出国,她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可真到了这一刻反而有些迷茫,甚至有些不安。

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天然有一种未知的恐惧,这属于正常现象,跟一个人是否勇敢没有关联。

姜斌虽然没有留学出过国,但是上辈子商务、旅游倒是出行了多次,多少了解一些不安的心态。

但这种心态与朱晓敏的却又有些不同,特别是当下,东西方的差距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从贫穷的东方,来到富裕的西方,很多人都会迷失,对于之前的三观产生一种全盘的否定,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姜斌记得上辈子在网上看过一段采访,久久不能忘怀,那是一个名人的话,“如果在1980年我就清楚地知道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居然那么远,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有追赶的勇气”。

的确,你会发现,在一开始,中国与世界似乎生存在两个完全不相干的时空中,它们有完全不同的经济结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发展脉络,要找出两者之间的相通点竟是那么困难。

但是渐渐地,你会发现它们开始出现奇妙的逼近,再逼近,许多年后,它终于真正的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不过,此时此刻,也许很少有人能相信中国能够走到那一步吧。如果姜斌没有重生这一层身份,第一次在这个年代经历东西方的差距,相信也会有不少的动摇。

所以,对于经历过西方的环境熏陶,仍然能回国的那一批人,姜斌是怀着崇敬的,他们很多真的是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为祖国奉献。

对于眼下即将出国的朱晓敏,姜斌也只能安慰。

因为姜斌知道,去到美国以后,她不仅将充分的接触英语,而且还要接触所谓民主政体下的东西,从汉堡到带脏字眼的政治评论。

而且,朱晓敏不久就会认识到,雨果和狄更斯早就死了,曾经在书中认识的那个西方,需要重新认识。

而这一切对于朱晓敏来说,很显然,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开始。

这一顿饭,吃的有些热烈,谈论的内容与往常也有些不同,当两人分别才发现有点意犹未尽。

也许是有些凑巧,当姜斌从昨晚的酒意中醒来之后,就收到了班长的通知,有人要想见自己。

看他神神秘秘的样子,姜斌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的头脑,只好在后面跟着。

瞧着是去院长办公室的方向,姜斌倒是不急了,趁着路上的机会还去厕所放了个水,气的一旁的曹景行直跺脚,“抓点紧,不要让人久等了”。

看着班长发急的样子,姜斌笑眯眯道,“人有三急嘛,免不了的”。

到了办公室,却瞧着班主任郑培发等在办公室门口,焦急的踱来踱去。

此情此景,姜斌也不好卖傻,只好与曹景行两人赶紧小跑上前,询问情况,“郑老师,什么事情这么急?”

郑培发倒也直接,“美国大使馆的人来学校找你,正由校领导们相陪”。

姜斌有些愈发好奇,这到底是啥事情,咋还扯到大使馆上了。

要说与美国相关的,也就自己向acm通讯投了个稿子,其他也就没啥了,至于qddos系统自己还没卖呢,更扯不上关系。

甩掉脑子里胡乱的想法,姜斌也是不管不顾,只好跟着郑培发往前走。

“郑老师,不是去院长办公室吗?”眼前的路线可不是去院长办公室的方向,姜斌有些疑惑的问道。

“大家都在楼上的会议室呢!”郑培发转头回答,还不忘催促姜斌加快脚步。

到了会议室门口,郑培发敲了敲门,随后就有个陌生人把两人迎了进去。

会议室中,坐满了不少相识的教授,还有学院的头头脑脑们正与一个为首的老外侃侃而谈。见到两人进来,随即有人起身招呼他们过去。

在院长的介绍下,姜斌才知道来人是美国使馆的教育参赞,中文名叫做白如意。

姜斌也是见过大场面的,因此对着会议室的这些人倒也不蹙,体面礼貌的对答,引得院领导们频频点头。

“参赞先生,这就是您要找的学生姜斌,也就是杂志上署名的chrisjiang”,院长首先开了腔,倒是先介绍起了姜斌。

听到chrisjiang,姜斌才确定今天的事情还真的与论文有关,可论文这玩意再牛逼,也不用参赞出马来告知吧。

“没想到chrisjiang这么年轻,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不愧是驻华参赞,中文倒是不错,就是词引用的不太对味儿,有点不伦不类的。

“这两篇文章是你投稿的吧?”白如意问话的空当,递给了姜斌一个文件袋。

打开后,正是最新的一期acm通讯,显眼的位置正是姜斌的两篇文章。

姜斌心里很想骂个“草“,文章录取了,也不通知一声,害的自己以为被拒稿了。10月份的时候,他忍不住又让霍笑嫣投了其它杂志。

不管这些过往,回到当下,姜斌扫了一眼,认真的确认后,随即朝着白如意点了点头,道,“确实是我的写的论文”。

听到姜斌的肯定,周围的老师们也是松了一口气,与有荣焉的的点了点头,这是给学校长脸的事情,大家也是开心。

“太好了,这两篇文章写的非常棒,虽然我有些看不懂”,白如意自谦的话,引起了周围人善意的哄笑,“不过,有人看得懂,爱德华·费根鲍姆教授,你知道吗?‘greatjob!’这是他说的”。

爱德华·费根鲍姆?这老小子,姜斌当然知道,学计算机的能不知道他吗?

《计算机与思想》一书正是他的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人工智能的经典性专著。书中收录的21篇文章是人工智能学者早期的研究成果,其中的大部分观点和结论至今仍被认同。

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发面大包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觉醒来,回到了17岁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