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但司马北的意思柳铭淇也很明白。

既然景和帝让他拿彭州府当作试验田地,那么他就要做各种尝试。

这种让国家作为背书,借东西给老百姓的事情,其实以前也有过——比如说汉朝,那就曾经借了牛、马给老百姓饲养和使用。

只不过那些策略最后人亡政息,没有成功。

可这又并不妨碍司马北做进一步的尝试。

思索了之后,柳铭淇还是给了批复:“准!”

大康的户部并不富裕,但区区一个州府的实验,还是能承担的。

第三个奏章有些意思,是襄阳府知府祝宽杰奉上的瑞祥奏章。

“近日于襄阳府外,捕捉到一头白色神鹿,此乃上天恭贺陛下之盛意。臣特请将此瑞祥奉送入京,供天下人知,我大康皇帝陛下乃神眷之天子矣。”

柳铭淇只批复了一个字。

“滚!”

第四个奏章是兵部上奏。

兵部希望能好好的增加宁远城的军用物资储备,以及增加对宁远城和山海关之间数百里的民众的补贴。

在两年多以前,宁远城和锦州城一样,经历了几乎是长达半年的艰苦守城战。

最后柳铭淇建议放弃了锦州城,保全了宁远城。

一开始是靠宁远城的二十万大军,硬生生的来抵抗可能到来的室韦联军。

结果室韦联军因为损失惨重,特别是火烧锦州城的事件,给他们的士气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所以直到冬天都没有过来。

这样的宁远城就得到了喘息之机,好好的修缮了自己的城防。

最近两年,他们一直在干这种活儿,如今的宁远城比起之前来,已经坚固强大得不可同日而语。

可现在为什么忽然要增加军用物资储备?

柳铭淇倒是想得通兵部大佬们的心思。

他们一直想要报仇雪恨。

至少是第一步要夺回锦州城,并且再将锦州城修建成一个更加坚固雄伟的大城,把大康的警戒线进一步往前移。

锦州城已经被烧成了废墟,室韦人都不在这里驻扎了,而是退回了辽河以东的区域,实在是没有夺回的必要。

可如果要重新在这个基础上修建一座锦州城,那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首先你要把这些残渣废墟全部清理了,然后才能完全重建。

重建需要超过十万人的共同协作,许多物资都要从遥远的山海关里面搬运而来。

重建的过程中,还需要驻扎大军,以防室韦联军再次突袭。

这么一下来,少了三五百万两银子,你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一点。

所以去年景和帝和内阁就否定了这个奏章。

现在他们为什么又拿出来呢?

很简单。

现任的皇帝柳铭淇,不就参加过锦州城的保卫战吗?

柳铭淇在那里奋战了一个多月,还差点战死在锦州城里。

他们想要凭借着柳铭淇对那里的感情,让柳铭淇同意。

可柳铭淇却没有那么天真,更不可能在这么大的事情上面感情用事。

他拿起了笔,写下了自己的批复。

“锦州城筑城暂缓,辽西走廊移民工作加大进行。”

凡事过犹不及。

以现在大康的实力,可以进行一场和室韦的战争,但死伤一定不会少。

但如果再等三年,等到大炮入列,戚继光阵就特种兵训练彻底完成,大康的钱粮储备充足了,大康就能一路平推到室韦的都城。

所以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户部尚书现在还是空缺,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南宫忌暂时监管。

不过这个暂时监管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南宫忌以前的全职称是“副丞相,武英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文渊阁办公行走大臣”。

现在副相和文渊阁办公行走大臣两个职务,都给他下了。

这两个职务丢掉,就让他无法在文渊阁办公,所以一般时候他都是在户部,只有文渊阁有事情商量,才会找他过来。

其实要不是想着户部没有人,他剩下的大学士和侍卫内大臣都会给卸了。

你看看王飞腾,看看张翔,看看林镇远……这些哪个是还保留职务的?

话说回来。

这个奏章的签署人并不是南宫忌,而是户部左侍郎罗南靖。

本身罗南靖是这两个月就该履历户部尚书的,哪晓得景和帝出了事情,这事儿就拖了下来。

但这也没有影响罗南靖的工作效率和态度,他仍旧非常认真。

这是他新年以来,递出的最重要的一份奏章。

“臣户部左侍郎罗南靖,启奏皇上。今我大康人口不断增加,军用、民用各种开支不断增加,造成了户部资金短缺,两三年之内便难以为继。

为求存千年之基业,臣特请求开放对陆地各国的贸易,以增加商贸,加大物资流通,扩大手工业者之收入,商人之利润,从而也增加商税收入!”

柳铭淇一看之下,还有点奇怪。

按照道理来说,罗南靖的这份奏章,应该是今天呈上来的所有奏章中最重要的,而且是最为有争议的。

怎么就摆在了第五的位置?

而且还没有丞相拿着,等到开会的时候当面禀报?

转而一想,他又有些明白了。

这是一群丞相和大臣在试探自己呢。

他们搞不清楚自己怎么想的,于是就先抛出这么一个奏章试探一下。

当初的闭关政策,是景和帝和所有大臣们一起做出的决定。

在当时来说,柳铭淇不觉得有什么过错。

本来就和周边的几个国家处于交战状态了,如果你还继续和他们做生意,让他们更加强大,这不是给自己找罪受吗?

但是现在的话,这个策略就显得有些束缚自己了。

大康已经渐渐的开始了复苏,但复苏的速度是远远比不上花钱的速度的。

所以每年一千万两白银的陆地商税,对大康也是很重要的。

况且如果一直这么加大规模发展下去,还会大大的增加。

要是能增加到一年两千万两白银的商税,那就更好了。

商税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这些做生意买卖,又可以养活多少小手工业者,养活多少商人,养活多少沿途的各种产业?

这才是让大臣们心动的地方。

光靠海贸,哪怕海贸再好,它的风险仍旧是大大高于陆地贸易的。

因此哪怕是他们知道了皇帝一定要做大航海,也不愿意放弃加大陆地贸易的规模。

这在他们来说,一点儿错都没有。

柳铭淇还晓得在自己之前,或者是另一个世界的贸易,除了大宋独具一格之外,更多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线,还是陆地交易。

大康王爷的巅峰人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152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不懂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康王爷的巅峰人生第152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