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我们就拿今天的事情举例,他小时候还能这么肆意妄为的处罚宦官宫女,但长大了以后,建府称王之后,他还敢这么做,一定会招来群臣的弹劾、宗室的处罚、皇上的责骂。

处处被骂,他又没有能力去反抗,更没有道义资格去反抗,您说长期下来,他的精神会不会出问题?

而一旦他出了问题,他的妻妾、子女们能快乐吗?天天生活在高压紧张的环境之中,他的子女们即便是衣食无忧,也会变得泯然众人,最后迅速的衰败啊!”

皇帝疼长子,百姓爱幺儿。

这是民间的俗语。

但是很多时候,皇帝其实更喜欢的还是小儿子。

从千古一帝的始皇帝开始,再到号称天可汗的唐太宗,都是这样的人。

景和帝不像是很多皇帝那么极端,不过在大儿子陨落、确定二儿子即将登基为帝的时候,对于剩下的小儿子,当然是更多了一份疼爱。

所以寿王现在才是这个样子。

所以刚才柳铭淇的“慈母多败儿”,说的可不仅仅是陈贵妃一个人而已。

听到了柳铭淇毫不留情的分析,景和帝认为柳铭淇太夸张极端了,但却也不能否认他有说得对的地方。

那就是小儿子的这个性格,对哪个成年人来说,都不讨喜。

他可以宠着小儿子,陈贵妃也可以宠着小儿子,大家甚至都可以忍让不说话。

但那是因为寿王年龄小。

一旦寿王成年之后,再做出这样的事情,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可不是吃干饭的,宗正也绝对不允许他这样。

那时候没有了自己的佑护,寿王一定是连连碰壁却又无可奈何,绝对是憋得难受。

如果按照现在的状况看,寿王一旦憋得难受了,肯定会拿下面的人发气,那时候又会招来一阵狂风暴雨般的“痛击”。

如此不断循环之下,小儿子能安稳的活过五十岁都悬乎。

念及至此,景和帝问道:“那你觉得该怎么办?”

柳铭淇想也不想的道:“先把他的一群讲读官全部给撤了,换新人。”

景和帝闻言就苦笑:“这里面可是有两位大儒、一位法家学者、一位墨家学者啊!”

“我们常常说,不能以结果论英雄。”柳铭淇道,“可是他们现在都教得不行,或者说不敢教,寿王殿下已经就学差不多一年,反而没有任何改变,那要他们有什么用?继续让寿王殿下肆无忌惮下去吗?”

“这个……我再考虑一下吧!”景和帝显然有些犹豫。

在选择讲读官方面,他是真的用了心的,全都是佼佼者。

出现现在的情况,他觉得还需要再看看,不能一下便一棍子打死。

“除开这个,你还有什么想法?”皇帝有些不好意思的追问道。

“不管怎么说,那至少给他增加一个敢打他的讲读官吧?”柳铭淇道,“比如说苗炎苗大人,比如说肃王叔,一不听话就打,打得他屁股开花,知道怕,那就好了!”

皇帝嘴唇抽了抽,“继续。”

“第二点是必须要取消伴读。”柳铭淇道:“如果皇子听话、聪明好学还不错,但如果他顽劣不堪,很容易把伴读也带坏,或者是欺负伴读,这样伴读的意义就完全没有了。”

“可是我也有伴读,太子也有啊,他们都挺好的!”皇帝这就不同意了。

事实上也是。

翰林院掌院学士冯玉强便是景和帝的伴读,此人刚正不阿,果断坚毅,非常清廉,也是景和帝非常信任的智囊。

还有户部尚书王飞腾,当年也是景和帝的伴读。

京畿总督熊文庆,同样也是伴读。

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如今都在朝廷内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现在太子的身边人之中,吏部尚书李秀泰的儿子李帆,当年也是他的伴读;漕运总督林镇远的大儿子林耀同样是伴读,太子舍人孙彬也是伴读,他父亲担当过副相。

所以伴读相当于是皇帝的班底。

当然许多皇子的伴读那就没什么用处了,顶多在六部和州府县当官儿而已。

柳铭淇耸耸肩,心想末代皇帝的那本回忆录,我拍到你脸上,你就知道伴读对一个熊孩子有多大的副作用了。

可这毕竟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皇帝执意不相信,他也没有办法。

“陛下,现在寿王殿下已经有暴戾的苗头,如果不用非常办法,是不能让他醒悟的。”柳铭淇决定再尽点心意,说道:“如果您这样放任自流,不做大幅度的改变,跟我们的关系不大,但却对他自己的人生会有极大的影响,这是您愿意看到的吗?”

景和帝摇头又点头,“铭淇你别急,这事儿我知道了,也的确是需要好好的教导他了……你先让我琢磨一下,然后再看怎么办,好吧?”

“是!”

皇帝把话都讲到这份儿上了,柳铭淇又有什么好说的。

“话说回来,素老板带着戏班去了江南,你得叮嘱他们早点回来,在过年的当儿,太后可是还想要欣赏几场呢!”

柳铭淇临走的时候,景和帝又这么叮嘱了一句。

素老板在柳铭淇从北码头回来的那几天,便带着自己的戏班子往江南走了。

据说江南那边已经是万众期待,众多富家小姐、夫人们是翘首以盼,原定一个月的演出时间肯定有点悬。

《梁祝》的话本一个多月之前便已经发到了江南售卖。

江南的文风本来就比京城更加的昌盛,《梁祝》更是以江南地点为描述的千古爱情故事,一经推出,立刻就形成了狂热的风暴。

从《梁祝》第一天在京城开始演出,那边的人就已经在嘟囔着什么时候会来江南了。

而和素老板有关系往来的戏楼,早早的就知道了消息,也早早的宣布了消息,让大家非常欢喜,抢票的热情居然比京城还要高。

这不,听说江南的戏楼老板们联名给素老板写信,强烈要求《梁祝》戏曲一口气表演一百场,结果当然也是被拒绝了。

皇帝也听说了这事儿,心想如果不按照原定演出计划,再耽搁十天半个月的话,就来不及在过年之前赶回来了。

为了自己母亲的爱好,景和帝这才特意叮嘱一番。

显而易见的,柳铭淇和素老板的事情,连皇上大伯都知道了呢!

别看天气一天天的冷了,可能再有半个来月就得下雪了,但京城的气氛还是一直很火热热闹。

今年虽然遭遇了很多的灾害,但是在蝗灾之后,也开始清净下来了,大家都期盼着能够过一个好年。

虽然冷了起来,灾民们依旧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儿。

无论是修建水利工程,还是修缮城墙、道路等等,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远远超过和他们一起干活儿的京畿地区本地工人们。

说一顶二肯定有点夸张,但两个人顶三个人是绝对不过分的。

帝京府府尹苗炎和京畿总督熊文庆很难得有这么充沛又肯干的劳动力,这么两个多月的时间忙得不亦乐乎,把历年以来累计下来的许多工程全解决了三分之一。

估计到了明年开春的一月过后,差不多能解决掉一半。

要不是太不厚道,他们都想把这些人再留一年了。

灾民们拿到的工钱是实实在在的,而且麸糠的价格始终被朝廷保障,没有涨价,甚至这段时间因为秋收粮食到了,还有一些跌价。

大康王爷的巅峰人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2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不懂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康王爷的巅峰人生第2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