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可以重复千百次的印刷,但问题在于雕刻文字的时间耗费很多,然后木头雕成的字,保养起来也麻烦。
甚至于整个雕刻木盘也有时候出毛病,像是印刷过程中,多一些墨汁滴落在木板上,然后反过来滴落到纸张上面的事情也都有。
只不过现在的民众们,能有一本书看都很感恩了,哪里还能抱怨那么多?
要知道,用竹简看书的日子,可也没过去几百年啊。
甚至于在发明雕版印刷之前,普通民众们根本没有机会来接触到各种书籍。
柳铭淇知道印刷的发展全过程。
雕刻印刷之后便是活字印刷,然后接着是油印印刷,圆压桶平版印刷,激光印刷等等。
激光印刷柳铭淇是做不出来的,油印印刷这一辈子还可能努力一下。
但是活字印刷就没有什么难度了。
分分钟都能做出来。
比如毕大神的泥字活字印刷,其实只要脑袋开窍了,瞬间便能想出来。
他是把所有的字用软泥雕刻好,然后再用火把泥字烧硬。
等到要印刷的时候,把对应的每个泥字贴在有预先加热的松香和蜡的铁板上面,以此固定好,便可以直接印刷了。
印刷完毕,再次加热让松香和蜡软化,就可以把这些泥字取出来,再次组合印刷。
所以这种印刷术被称为“活”字印刷。
这样的印刷方式,已经很接近于激光印刷之前的油墨印刷了,只不过是用料和模式变了一些而已。
参考许多宋代印刷的书籍便可以看出,这种泥字的印刷非常不错,字迹清楚、笔墨浓厚,没有什么污渍。
活字印刷不但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更加降低了印刷的门槛,使得我们的书记和知识传播,越来越广泛和长久。
所以在回家之后,柳铭淇第一时间便找来了田荣,让他给自己去找一个可靠的雕刻工匠来。
正巧家里就有一个雕刻师傅在,他的名字叫做孙老四,也是从擒海伯府上陪嫁过来的家生子。
像是王府这样的地方,其实许多人才都是一应俱全的,不但有雕刻工匠,还有做衣服的,还有做鞋子的,还有修缮房子的等等。
孙老四今年四十来岁,因为经常在府里做石雕、木雕、假山修葺等等活儿,身子骨很是健壮。
听到了柳铭淇让他在统一尺寸的泥上面刻字的要求,他还以为世子殿下喜欢玩儿,满口答应的拿着《梁祝》的手抄本下去了。
时间还有一个月,他一个人刻字都能来得及。
到时候印刷起来也方便。
据说当年的毕大神也就是他和徒弟两个人制作,便已经把整个印刷工序给做好了。
想要提前印刷《梁祝》,还是要自己制作方便一些。
至于说后面,这种活字印刷哪怕是泄露出去,也是无所谓的。
整个行业的发展,必然是要集中在群策群力上面,必须要集中无数人的智慧和坚持。
西方的发达就是因为如此,许多人不断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最终使得这些技术越来越好。
无论是火药也好、肥皂也好、药物也好、医疗手段也好,都是如此发展起来的。
而我国的没落,恰好便是因为和西方相反。
大家都喜欢挟技自珍,别说是外人,就算是女儿女婿也不传,所以许多技艺都消失了不说,更是没办法得到改进。
最为痛心的便是我们的医学,华佗当年就已经发明了解剖和开颅手术,足足领先西方一千多年。
结果因为没有培育出足够多的学生的原因,华佗死了之后就失传了,弄得我们还得不断从西方引进各种医疗技术。
这样的陋习,必须得到改变,才能使得现在的大康朝,不断的大幅度向前迈进!
印刷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印刷技术,另一方面是原材料——纸张。
现在大康朝用的纸张自然比不上后世的复印纸,他们现在主要是麻纸和皮纸一起用,两种都是经过几百年的发明改进之后,已经趋于完善的纸张类别。
从古人的角度来说,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这些优点,已经完全足够了。
在柳铭淇看来,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技术,也没有普及钢笔之前,现在的纸张拿来印制书籍,没什么毛病。
因为就连前世的王书圣、宋徽宗等等大拿,都是用这些纸张来写作绘画的,难道还不能印刷?
但是呢,这不代表柳铭淇没有想法。
他的想法并不是和印刷相关,而是又联想到了另外的地方。
话说现在上厕所用的纸,还是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啊。
那种麻纸太过粗糙,擦拭起来一点也不舒服,要是等到小爷我三四十岁,痔疮长出来了,再用这种纸的话,岂不是很悲催?
身为一个物理和化学的博士,是时候给大康朝的民众们带来真正的厕纸了!
为了我的老爹,为了我的老妈,为了我那还没出生的儿女们,这个责任,我责无旁贷!
科学家都有思维发散的怪癖。
但这并不可耻。
许多的的伟大发明就是来自于原实验的副产品。
比如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男人的福音——伟哥,不就是在研发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的药时,忽然发现这种药会让人的血液全都冲向另一个关键部位,然后才创造出来的吗?
那哥们儿单凭着这个发明,二十年就赚了几十亿啊!而且是美金!!
所以柳铭淇从印刷《梁祝》想到了要发明厕纸,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别小看了厕纸这个行业,它需要基础的机械学、物理热学、力学、化学等等,凡是能完整的建造出这个架构的,那都得是在成熟的工业社会。
柳铭淇不可能把整个现代厕纸产业都给发明出来,他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知识,来一个简化版的。
不然首先一个碎木机他就做不出来。
热压滚筒机他也做不出来。
幸好这些都能通过笨拙一点的法子来替代。
柳铭淇转而便带了大柱和池三,来到了城外的小葛村。
才从官道下来不远,一股股浓郁的猪骚臭味道便迎面而来。
骑马到了村口,柳铭淇仍旧看到了到处飞跑的一群小屁孩,看到了被蝗虫啃得光秃秃的田地,看到了村庄旁边的那座山丘上,懒洋洋的走着的小猪们。
看到它们,柳铭淇一脸的慈爱。
好小猪,趁着这个时候好好的吃,好好的成长。
再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你们就会成为小爷碗中的各种美味了啊。
池三见到柳铭淇这样,不觉胆战心惊,“世子,你不会真的想要吃猪肉吧?”
“你不懂。”少年收回了眼光,“猪肉乃是人间美味,以后你肯定天天求着我,让我给你吃。”
“呵呵!”
池三心想,我就算是饿死,也不可能吃这么骚臭的肉的。
骑着高头大马的三人说话之间,一个半老头子就兴冲冲的跑了过来。
“殿下!小王爷殿下!您来了呀?”
村正赵有金笑得露出了满嘴的大黄牙。
“我来看看你们,顺便看看我的猪。”柳铭淇笑道。
“这些小猪我们喂得可精神了呢!”赵有金遥手指了指对面的山丘,“他们一天到晚都没有停歇的照看着,连晚上都守在猪圈前面。您看!这些小猪长得多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