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这个群体,最终会退出历史大舞台呀!”继而朱翊镠又感慨一句。
“……”王安这次只剩下错愕了,退出历史大舞台?什么意思?难道是说以后皇宫里不再需要公公了吗?
“如果可以选择,有多少人喜欢做公公,而愿意去挨那一刀呢?”
朱翊镠喃喃地道,但因为怕当面说起这个问题,令王安有点心理不适,所以有心避开王安的目光。
其实王安倒是不在乎这个,也不介意别人说他是个阉人、太监啥的。
他缓缓说道:“万岁爷,奴婢以为做公公,多数人当然是为生活所逼,但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名利。”
“是啊,葵花宝典终究还是有人会练去的。”朱翊镠不禁感慨道。
“……”王安又一次没听懂。
“名利,呵呵,名利,朕最后恐怕只留下那些不后悔做公公的人吧。”朱翊镠又喃喃地道,“当然,朕以后也不会逼迫谁去做公公,而如果谁了为名利选择这条路,朕也不会嘲笑谁,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活下去,都是自己的选择。朕只想说,既然选择了一条路就不要后悔,当努力做好自己本该做的工作。”
“……”王安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将这番话喃牢牢记在心里,相信将来可能用得上,毕竟有一天他也会坐到司礼监掌印,即大内总管的位子。
尽管如果按照皇上的思路改革,那以后公公不知会减去多少,但能够留下来的肯定都是精华。
“所以朕也是希望像张鲸、周佐、孙暹他们能够带好头,毕竟接下来会有许多不能继续当公公了。”
“奴婢终于明白万岁爷的用心良苦。”
“别人或许不知,但你应该清楚,其实朝廷用不上那多公公,上次改革精简裁汰一批后,是不是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让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
“是的,万岁爷。”
“可已经挨了刀的公公,朕也不能不管他们死活,尽量会给他们创造继续再就业的机会,毕竟还得保证他们能够生活下去,张鲸、周佐他们不过是走在了前头而已,但此乃大势所趋。”
“奴婢明白了。”
“像张鲸、周佐他们,还算是有觉悟的人,已经上道了,而像孙暹他们尚在徘徊,不逼他们一把怎么成?朕还得需要他们起带头模范作用呢。”
“万岁爷,相信孙公公最后也会像张周两位公公一样,都能理解万岁爷,并由衷地感激万岁爷,帮助他们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王安道。
“但愿如此。”朱翊镠不禁感慨,“朕其实真的是在渡他们,于他们而言,留在宫里做公公并没有出路。”
王安又一次被震撼到,果然皇上的每一步棋都提前设计好了。
当初还认为是皇上不喜欢张鲸,原来皇上早就酝酿了这场改革,只是眼下感觉时机成熟,可以动手了。
张鲸、周佐,包括孙暹不过是皇上树立的典型,有心告诉公公们:离开皇宫也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风采。
“那万岁爷准备何时召回全国各地镇守的公公们呢?”王安问道。
“当然越快越好,就近段时间吧,届时朕会颁发一道旨意下去。”
其实朱翊镠在很早就想过,要逐渐消灭公公这个人群,但肯定得有一个过程,而且还必须得安抚好他们。
毕竟公公只要离开皇宫,大部分会立即泄气,没有什么自信可言。
在皇宫里若非狐假虎威,其实他们也常被外廷的官员所鄙视。
所以一旦将这帮人淘汰,必须先得为他们找好谋生的出路。
张鲸一直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尽管当初革除张鲸的职务也并非完全因为这个,但不可否认这是给张鲸再次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朱翊镠确实答应戚继光可以出战。
只不过既没有声张,也没有征询过朝中大臣的意见,故而在京城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暂时还微乎其微。
皇上一言九鼎嘛,毕竟先头已经下旨不让戚继光领兵出战。
还特意派陈炬过去安抚,结果还不足一月,戚继光就说病了。
派来进京传信的人虽然没有明说与日本大战这一茬儿,但透露出来的意思就是戚继光最近很郁闷。
朱翊镠是个明白人,病了为何急着告诉他?他又不是医生。
所以当即告诉传信的人,等于下了一道指示,说如果戚大帅觉得郁闷可以出去走走,比如去日本战场看看。
但有一个条件,必须安全回来——得有这个自信与魄力才行。
戚继光收到口谕后,当即兴奋地跳起来,感觉浑身是劲儿。
立马又派人往京师送信,自己点兵点将奔赴朝鲜准备增援。
朱翊镠很快又收到消息,当然没有怪罪戚继光“不听话”,知道作为一名军人对这样一场大战的渴望。
不说戚继光“装病”,但这时候不让他出兵,心里肯定觉得不得劲儿。
朱翊镠能够理解。
看,答应戚继光出兵,他立马儿变得精神抖擞,就当给他“治病”吧。
既然如此期待,那就给这位大明神将一次实现愿望的机会。
只要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朱翊镠对这方面从来都不吝啬。
而戚继光与李成梁会合后,的确十分兴奋,当即研究如何作战。
这样大明两大神将再度联手。
本来,李成梁决定老老实实地镇守朝鲜,不到迫不得已时绝不出兵。
然而戚继光跃跃欲试领兵前来,又让他萌发出一股高昂的斗志。
不过对于是否需要立即出兵跨海作战,李成梁还是持保留意见。
戚继光却不淡定了,激道:“这可不像是李总兵的性格呀,原来李总兵每遇战事,都是踊跃出兵呢。”
毕竟无人不知李成梁好战,最擅长奇袭、奔袭,这会儿却犹豫……
“此一时,彼一时呀。”李成梁笑了笑说道,“与皇上相处一年多时间,让我明白战争是最迫不得已的方式。”
“可问题是战争已经打响了呀。”戚继光道。
“我与戚大帅现在算是至交吧?也不需藏着掖着,一来这是皇上的旨意,不让我出战;二来我也想锻炼一下几个年轻人嘛,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李成梁坦诚地说道,这是他的心里话,毕竟年事已高是现实,年轻人需要机会也是实情,而皇上喜欢重用年轻人更是都知道。
“可日本死不投降,让他们感受一下风暴的袭击吧。”戚继光激昂地道,“原本在陈公公的安抚下,我也想听遵从皇上的旨意不出兵,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要参与这场战役,不然此生有憾。”
“此生有憾?”李成梁忽然心中一荡。
“对,李总兵不觉得吗?你与我一样此生经历过大小无数次战役,可像现在这样,与日本大战还是第一次。受外界抬捧,将我们誉为大明两大神将,我们岂能不参与进去?而且这次战役的主力又是我们东北军区。”
尽管戚继光此刻的职位要略高,但这场战役的总指挥是李成梁——这是皇上已经确定下来的。
所以戚继光即便想立即进发,也得征求李成梁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