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以皇帝爷的英明神武,岂能容忍日本如此嚣张?”
“打,狠狠地打,我双手双脚支持。”
“咱也不能只是口上说说啊。”
“那你说怎么办?”
“咱付出行动,小日本竟然敢欺负到咱们头上,必须给他们颜色瞧瞧。”
“可战场不是在日本吗?都是军队直接开到日本国土去,咱也帮不上忙呀。”
“怎么不能?虽然咱是不能去日本作战,可打仗就需要钱,咱可以捐款,多少不论,只代表我们有抗日的决心。”
“没问题,如今,在皇帝爷的英明领导下,我们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手头上也不紧巴了,我出十两银子。”
“我出二十两。”
“我虽然没钱,但卖血也要捐出一两银子,以表达我的态度与决心。”
“……”
一时间无论是官还是民,纷纷自发捐款支持大明与日本一战。
这大大出乎朱翊镠的意料之外。
他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这天,顾青云兴致勃勃地开到东暖阁汇报京城近况。
“陛下,京城的官民太给力了!”
“给力”这个词是顾青云从王安那儿学来的,王安自然是学朱翊镠的。
“嗯,朕亦有所耳闻。”
朱翊镠高兴地点了点头,不像顾青云,田义每天早晚各汇报一次。
谷东厂打探消息的本领,指定胜过五城兵马司,所以朱翊镠早有了解。
“据统计,京城的官民为了支持与日本一战,已经捐了八十多万两银子,数目还在增加,有望突破一百万。”
“朕也没想到啊!”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顾青云逢迎地道,但其实也是他的心里话。
“你可不要拍马屁,朕不吃这一套。”
“陛下,臣是实话实说,为什么京城官民都支援抗日战争?还不是因为陛下让他们的日子过好腰包鼓起来了?陛下对他们好,他们自然对陛下好。看似他们支持抗战,其实是支持陛下。”
“你这话说得,朕该信不信呢?”
“陛下当然要信了,因为这不仅仅是臣的心里话,而且这是事实,陛下要是不信,可以微服私访,问问京城里的官员与百姓,看臣有没有说错?”
“那朕姑且信了吧。”
朱翊镠欣慰地点了点头,其实顾青云这番话田义也说过。
顾青云与田义观点基本一致。
无论京城里的官民自愿捐款是出于痛恨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还是因为支持他这个皇帝,必须承认一点就是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手上能够拿得出来多余的钱了,不然也是白搭。
而这一切,田义与顾青云都归结于他这个皇帝领导有功。
朱翊镠确实感到欣慰。
顾青云接着说道:“陛下,无论是官是民谁也不傻,陛下坐镇辽东,收复除辽东外的大片领土,期间也兴过兵打过仗,但没有提高赋税加重百姓负担,这次与日本大战同样如此,他们真的很感激陛下,所以纷纷慷慨解囊。”
“确实能为朕省下一大笔钱啊。”朱翊镠笑了笑,原本他还想着除了从国库调拨银子支援抗日,还要个人掏腰包,现在看来似乎没这个必要。
即便他个人要掏,有了捐款,也能省下一大笔嘛。
当然谈钱“伤感情”,从官民积极的捐款中,足见对他这个皇帝的支持,以及对日本的痛恨。
无疑这是保障胜利的精神力量。
“由此可见,陛下登基即位以来,既赢得官心,又赢得民心,如此一来,还怕区区一个小日本吗?”
顾青云又抑扬顿挫地说道,脸上满是笑容,一半谄媚,一半真诚。
“好了,好了,再说朕要飘了。”
朱翊镠抬手打住,接着道:“代朕感谢所有人,朕很欣慰,很感激,会继续为了天下人的福祉而努力。”
“臣遵旨。”
“还有没有人不理解朕为何执意要与日本一战?”朱翊镠又问道。
“陛下,相信没有,臣与田公公最近都在引导。”顾青云回道,“但其实,以陛下今时今日之声望,不用引导,只要是陛下的决定,他们就一定会支持,因为现在都相信陛下卓越的眼光。”
“你别老说好话。”朱翊镠又警惕道。
“陛下,臣是在说大实话。”顾青云又信誓旦旦地强调道。
“无论怎么说,有大家的支持、信任与理解,朕感到动力很足,原来还想着这次与日本一战,需要做好半年到一年的准备,现在看来恐怕不用。”
有钱固然是一方面,但积极性、精神与斗志同样重要。
王象乾与李成梁很快收到了朱翊镠的亲笔信。
信的内容虽简单,却让王象乾与李成梁振奋不已。
他们两个坐在一起,脸上都挂着两分笑意。
李成梁不由得感慨道:“想我李成梁此生历经百战,却还是第一次战争尚未结束,便笑出声来了。”
“刚开始时,确实有点担忧,但现在我也不紧张了。”王象乾笑道,“没想到京城的官民竟是如此支持这场战争,李总兵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确实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啊,但凡战事一起,总会有人反对,可这一次皇上居然说全京城人都支持。”
李成梁兴奋地说道,继而口风又微微一转,“王巡抚,皇上这么说,该不会只是为了鼓励我们吧?”
“断然不会。”王象乾笃定地道,“皇上一言九鼎,岂能为了鼓励我们胡编乱造?况且这也不是皇上的性子啊。”
“那是那是,我也只是说说。”李成梁忙道,“可这件事确实让人想不到哈。”
“我想不外乎几个原因,第一,皇上回京后思想工作做得好,让京城里的人都认识到了日本狼子野心。”
王象乾分析道。
继李成梁点头表示认可。
“第二,京城里的官民自发捐款,也是因为他们腰包鼓起来了,倘若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怎会支援我们?”
“嗯,京城的改革最先推行,肯定早就取得一定成效,官员的待遇好了,百性的日子也好过了。”
“所以,我想说关键的第三点,还是因为皇上领导有功。”王象乾接着道,“因为与日本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皇上积极准备并全力支持的,支援打日本人其实就是支援皇上,所以,说到底还是因为皇上深得民心官心啊!”
“王巡抚分析得太对了!”李成梁附和道,“确实都是皇上的功劳。”
“皇上支持,还掏个人腰包;朝中大臣也支持,户部慷慨拨款不说,还纷纷捐款;京城百姓更是热烈响应,捐款的捐款,捐赠物资的捐赠物资,此时此刻我的内心非常踏实啊。”
“可不是?我们将这个好消息立刻通知前线,让前线将士们也兴奋起来,后勤有了足够的保障,让他们只管打,不要有任何后顾之忧。”
“好好好,我立即派人去。”王象乾连忙吩咐人置办。
毕竟这个消息太令人振奋了。
开战之前还担心东北扛不住,毕竟东北的主力是辽东,而辽东本来也不富裕,战争若拖得久,又是客场作战,不担心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