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样一来,文武百官不禁纷纷好奇,尤其是申时行,感觉届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能够很好地介绍给外国传教士,可申用嘉的人体素描艺术……
内廷以司礼监掌印陈炬为首,各大珰也都来了,他们同样感到好奇,届时将如何介绍申用嘉的作品。
李时珍、朱载堉、申用嘉,三位当事人自然也都来了。
三人当中还是申用嘉最担心,这可真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啊。
谷各国代表有的略懂汉语,不懂汉语的也带有自己的翻译。
说是座谈,但在太极殿外,因为条件有限,人又多,除了朱翊镠坐着,其他人都是站着的。
首先,朱翊镠表达了对外国各位传教士的热烈欢迎。
并表示,为了促进大明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大明会通过互派使者学习的方式,积极推动大明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
其次,殷切希望各国代表将先进的知识、技术带到大明来。
当然,也欢迎各位将大明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带回去。
只有相互学习才能提高,不然与各国的交流也失去了意义。
最后,朱翊镠还友情提示,各国代表来大明传教没问题,但不要试图将观念强加在大明子民,毕竟各国与各国之间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更不要搞分裂、侵略、破坏、违法乱纪的活动,人人必须严格遵守《大明律》,否则将严惩不贷。
这些都是官话,无论是外国传教士还是大明内外官员,也只是听听,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
因为他们都等待朱翊镠如何介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以及申用嘉的人体素描,尤其是申用嘉独特的艺术……
申时行虽然不是今天的主角,但他的一颗心早已经七上八下了。
很官方的对话结束后,朱翊镠派人将刚加印好的《本草纲目》抬出来,然后发给外国传教士人手一本,让他们先看看这本书的价值。
外国各位传教士接过崭新的《本草纲目》后,一个个迫不及待地翻阅,很快便有人赞不绝口。
这种场合当然也没法细看。
不过像《本草纲目》这类名目清晰的书籍,随便一翻应该就能看出它的价所在,不需要太高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赞不绝口之后,很快便有外国传教士窃窃私语起来。
朱翊镠开门见山地道:“今日召集诸位来欣赏我大明的艺术代表,就是希望你们将好东西带回去。”
“确实是好,确实是好东西啊!”下面的传教士顿时一片叫好。
“那各位是否有心将这样一本医学典籍介绍给各自的国家认识呢?”
“如此宝物,当然希望介绍。”懂汉语的自己表态,不懂汉语的由随行翻译表态,反正热情都很高。
“朕是希望授予你们出版权,但也想真诚地问你们一句,三十年的心血,能用金钱来计算吗?你们先且听听李神医是如何完成这部滔天巨作的吧。”
朱翊镠吩咐李时珍出列。
李时珍的发言稿提前已经备好,并由朱翊镠亲自审核修改过。
其实也没有刻意夸大《本草纲目》的价值,只是让李时珍将自己近三十年的写作历程以及创作过程讲出来。
本来《本草纲目》就不需要刻意宣传,也不需要特别讲解,即便不懂医学的人看了,也会称赞它的伟大。
这一点与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以及申用嘉的人体素描艺术不同,而这也正是朱载堉与申用嘉担心的地方。
约莫半个时辰,李时珍讲完了。
他这个年纪,遇事心平气和,所以发言时不急不躁,行如流水一般。
或许因为场合过于正规,朱翊镠不得不在李时珍讲完后率先鼓掌。
而后才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李时珍冲着各位深深鞠躬,以表心中谢意。
朱翊镠慢条斯理地说道:“为了大明与各国的友好往来,朕有想过将版权免费送给你们,可后来又一想,这样似乎并不合适,我们得尊重创作者的劳动成果,所以你们若想将《本草纲目》带回本国,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你们自己便开个价吧?”
反正朱翊镠对《本草纲目》很有信心,一定受欢迎。
外国传教士又是一阵窃窃私语。
朱翊镠心里其实也有一个预期,这次传教士来自十二个国家,倘若每个出资十万两银,就是一笔可观的收益。
对于《本草纲目》这样一本书,十万两银的版权费,一点都不高。
当然,若能再高就更好了。
反正十万是朱翊镠能接受的底线。
该讲的李时珍刚才都已经讲过,其价值也已经无需多言。
李时珍本人看得很开,若非朱翊镠提版权费的事,他都没想过挣钱。
一来,他觉得能被外国人接受并得以宣传,就已经是一件高兴的事儿。
二来,在他的理解中,根据与皇上的协议,《本草纲目》好像只有著作权属于他,版权已经归皇上所有,因为是皇上出钱买走并出版的。
所以李时珍压根儿没想再挣钱,即便挣钱了,也全部捐赠朝廷。
站在朱翊镠的角度,当然要挣钱。
李时珍希望全部捐赠给朝廷,那更要挣钱,这个时候大明太需要钱了。
大明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富裕,尤其是国库,想当初他登基为帝时,出使他国需要两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将来还要出使他国,边患的问题也只是暂时解决了东北那边,西南边与西边都还没有解决,还有日本。
战争一起,就得烧钱。
对于国家而言,钱当然越多越好。
忽然一名西班牙传教士说道:“《本草纲目》价值连城,我们愿意购买,还请皇帝陛下开个价吧。”
“要不,就四十万两银吧?”
既然让朱翊镠自己开价,那他就不客气了,当即给出一个价。
外国传教士还没有惊呼,倒是把李时珍与申时行等大明一众官员惊呆了。
四十万两银子……想着皇上您这不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吗?欺负外国人不识数不知道四十万银子什么概念吗?
确实没人敢想。
但也没人怀疑皇上只是随口一说。
如今谁不知道皇上做的每一件事儿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深意?
只是……《本草纲目》允许外国刊印出版就要付四十万两银子?
然而,当所有人觉得诧异不可思议时,又听到了更不可思议的。
“而且,只有二十年的使用权。二十年后,你们若想出版《本草纲目》,必须再申请出钱,否则就是侵权。”
以申时行为首的大明官员,包括李时珍本人在内,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