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要不就叫朱轩姈吧?”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不错诶。”徐文颖当即赞道。

“朱常淳、朱常深听起来不好吗?”

“也不是不好,只是感觉没有朱轩姈好听而已。”

“或许是因为女字旁的名字听起来有韵味一些吧。”朱翊镠喃喃地道,“但其实三点水旁也有许多好听的字,但感觉太宏大,比如鸿、涣、涛。”

谷“那就不用多想,名字而已,我们的孩子就叫朱常淳,之怿姐姐的孩子一个叫朱常深,一个叫朱轩姈。”

“还得给相沢的孩子取个名字。”朱翊镠又想到在辽阳时答应朱八戒,“要不给他们的孩子取名为朱轩婕吧。”

徐文颖一听即明,说道:“你这是有心将他们的孩子当作自己孩子,所以也像给皇室公主取名一样?”

“嗯。”朱翊镠点了点头,“当初朱八戒的名字就是我赐予的,如今他人回不来了,他与相沢的孩子,我们当然要照顾好,就叫朱轩婕吧?”

“如果这样,那你也得给姽婳妹妹的孩子取个这样的名字,这样才显示出公平。”徐文颖当即要求道。

“也是,那姽婳妹妹的孩子,就赐名为朱常泓吧,你看如何?”

“好,那你赶紧告诉她们吧,以后我们几个孩子就都有名字了。”

王姽婳与相沢住一起,她们的两个孩子也差不多大。王姽婳是儿子,相沢是女儿,相差几个月。

只不过她们没有将孩子结为夫妻的意思,都认为看孩子自己。

两位母亲决定不干预儿子的感情。

这也是她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达成的一致共识。

当然也有受朱翊镠的影响,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都赞同朱翊镠倡导的观点,孩子感情的事是他们自己的事,与父母无关。

就像她们,一个嫁给申用嘉,一个嫁给朱八戒,说心里话,都不是两情相悦的那种,不见得好。

王姽婳与申用嘉就不说了。

相沢嫁给朱八戒也是奉命而为,以相沢的心性,与朱八戒绝对谈不上精神契合的伴侣,只是过日子罢了。

相沢自己也坦诚过,与陈三性格似乎更合心合意,只是她认命。

既然已经成为朱八戒的妻子,那这辈子就是朱八戒的妻子。

所以从她们两个亲身经历出发,被父母干预的爱情没见有多好。

如今她们自己也有了孩子,孩子将来感情的事儿自然不会干预。

她们两个也正想着给孩子取名字的事儿,宫中来圣旨说皇上已经赐名。

相沢的孩子赐名为朱轩婕,王姽婳的孩子赐名为朱常泓。

而且还得知李之怿的两个孩子分别叫作朱轩姈、朱常深,而徐文颖的孩子叫朱常淳,都是皇上取的。

这让王姽婳与相沢既惊又喜。

皇上给她们两个的孩子取名,有心与皇子、公主名字一样,皇上这不是明摆着要将她们的孩子视若己出吗?

“妹妹,这样怕是不妥吧?”相沢还有点担心地道,“会不会被人误会?又或是被人乱嚼舌根?我们倒无所谓,不是有辱皇上的名声吗?”

“姐姐,皇上是一个在乎别人眼光的人吗?既是皇上赐名,那是我们孩子的福气,难不成我们还要拒绝不成?别想那么多,就这样吧。”

王姽婳现在已经很了解朱翊镠,所以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那我听妹妹的,皇上这样做也太有心了吧?”相沢感激地道。

“皇上可真是个好男人,有责任有担当有爱心,可惜与我们无缘。”王姽婳感慨地道,“我们这辈子再也碰不到像皇上这样的好男人了。”

“妹妹对爱情还有期待吗?”相沢忽然问了一句。

“没有。”王姽婳笃定地摇头。

张简修与邓子龙这次出海归来,共带回西方两百多名传教士。

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都有,他们来京后本就一直等着朱翊镠接见,可惜那时朱翊镠还在辽东。

终于等到大明皇帝回来,也接到旨意了,届时将统一接见他们。

那些人都已经了解到,大明皇帝虽然才十几岁的年纪,却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眼光与魄力。

所以,他们早就想一睹大明这位年轻皇帝的风采。

这时候的外国传教士其实等于是外国使臣,代表着他们各自的国家。

接待外国使臣,大明有专门的机构与负责人,就是会同四译馆。

会同四译馆是专门翻译边疆民族以及邻国语言文字的办事处。

中国史上各朝各代的朝廷都有着长期对外交涉的传统,在与来华朝贡的使者交涉的过程中以及往来书信的读写过程中,有必要培训精通外文和汉文的翻译人才,兼用于接待来华使者并负责安排在华的伙食住宿等问题。

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在当初的南京与现在的北京都有这样的机构。

会见外国传教士之前,朱翊镠提前吹了吹风,说届时除了沟通交流,还将介绍《本草纲目》与《十二平均律》以及人体素描艺术给他们认识。

但为了保证当场的热度,也没有给外国传教士提前接触的机会。

于是那些传教士不禁纷纷好奇,李时珍是谁?《本草纲目》是什么?朱载堉又是谁?《十二平均律》又是什么玩意儿?

他们来京后倒是认识申用嘉,大明首辅的次子嘛,只是人体素描艺术,而且还是女子……让那些外国传教士怎能不好奇?

在他们纷纷打听之下,哦,原来李时珍是一位神医,《本草纲目》是一本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没有人看了不震撼,还打听到这本书花了将近三十年时间才完成。

而朱载堉是一位王爷的儿子,也就是世子,对天文历法、数学、音乐、文学诸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十二平均律》便是乐理研究所得,听说是一个人独处十九年的心血。

本来就已经吹过风,钓足了他们的胃口,要知道大明皇帝不说别的,单独说要介绍这三样儿给他们认识,可见大明皇帝有多重视。

经过一番了解后,原来这三个人都非比寻常。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花了将近三十年的心血。

《十二平均律》是朱载堉花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所得。

而人体素描也有十几年的功底,反正就是代表大明的艺术巅峰,不然大明皇帝也不会隆重介绍呀。

如此一来,那些外国传教士心里更是痒痒了,迫不及待想一睹为快。

然而,他们也看出来了,大明皇帝就是有心不让他们提前接触。

终于等到接待的一天。

不过地点不在会同四译馆,而在太极殿外,当天鼓乐齐奏。

朱翊镠升了御座,外国传教士全都兴致勃勃地来了。

外廷文武百官以申时行为首,也都来参加这次座谈。

大明巅峰》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背锅侠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明巅峰第18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