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是朱翊镠,从前的皇帝一样可以做到深入草原,将蒙古族人打得落荒而逃,只是不愿意去做而已。
因为打赢了也没有好处。
但朱翊镠想法不一样,与其长痛不如短痛,倘若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边患问题,即便付出一定的代价,只要以后不用操心,这样做也值得。
从前的皇帝没有找到合理的民族政策支持,故而解决不了边患问题。
朱翊镠找到了。
相信各族都不乏聪明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难道还分不清吗?谁不想过安稳闲适的快活日子呢?
会议进行得很顺利,当然,这也在朱翊镠出征意料之中。
毕竟他是一国之主,按理说不会坐镇辽东,也不会召集辽东官员开会,对辽东官员而言算是“福利”吧。
毕竟,地方的官员有几个能与皇帝坐在一起议事的?许多官员终其一生都见不到皇帝一面呢。
会议很快便结束了,朱翊镠留下王象乾与李成梁。
当其他官员逐一离去之后,李成梁冲着朱翊镠跪下。
“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何罪之有?”
“臣趁陛下回京之际,有心出兵征讨科尔沁部,只想证明即便没有陛下坐镇辽东,臣一样可以有效控制辽东边外的各个部落,结果被狠狠打脸。”
因为李成梁已经想通了,一定要等皇上回来坦诚地将心里话说出来,所以这会儿口由心发也不隐瞒。
这倒是让朱翊镠没有想到,心想也没必要说得如此坦诚吧?
尽管王象乾在信上说明了,但还是没想到李成梁竟当面将心里话说出来。
看来李成梁真是悟出点名堂来了。
朱翊镠一摆手道:“算了,这事儿已经过去,不说,李总兵起来吧。”
李成梁却固执地道:“不,臣一定要说明白,不然心里老是不安。”
“李总兵想明白了就好,也不必将心里话都说出来,谁没有一点您秘密?”
朱翊镠语气平和地说道,确实也是有心,不想搞得如此紧张。
“陛下回来辽东,不仅不追究臣的罪责,反而处处为臣考虑,臣不知如何报答陛下。”李成梁由衷地道。
“李总兵镇守辽东多年,不就是报答朕最好的方式吗?”
“可臣自视甚高,多年来一直以为只要有臣在辽东,便可以有效控制辽东边外各大部落,其实并没有。”李成梁接着道,“臣最多只能控制他们不敢侵犯辽东边境罢了,但这远远不够,也跟不上陛下的政策,倘若不是陛下坐镇辽东,恐怕这会儿要出大事儿了。”
“也没李总兵说得那么严重,不过李总兵有这忧患意识挺好的。”朱翊镠笑了笑,继而又认真地道,“我大明并非天下第一,大明军也并不是无坚不摧,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臣已经意识到,所以这段日子一直在练兵,希望有所突破。”
“好了,起来吧,兵败一事,不必再提,征讨科尔沁部没有错。”
“多谢陛下!”李成梁道。
“臣亦多谢陛下!”王象乾也跪下,但他并没有多解释。
“这是干嘛?知道你们都是为朕、为国家好。是非黑白轻重缓急,朕又不是分不清。都起来吧。”
李成梁与王象乾这才起来,心里暖和的同时,也感觉皇上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了。
朱翊镠望着李成梁道:“李总兵不是想掏心掏肺与朕单独一叙吗?那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晚吧。”
“多谢陛下成全!”李成梁大喜。
“不必谢朕,在朕看来,这是李总兵自己成全自己。”朱翊镠道。
“陛下之宽宏大量远见卓识,的确让臣佩服得五体投地!”
“客气话就不必多说了,接下来将会是一场硬仗,朕希望你们都做好心理准备。”朱翊镠感慨地道。
“臣明白。”
李成梁与王象乾异口同声。
“王巡抚,将朕要御驾亲征,征讨科尔沁部的消息散布出去,必须让科尔沁部知道。”朱翊镠又吩咐道。
“陛下,这样他们不是有所准备?”王象乾不大理解地问了一句。
“就是要让他们做好准备啊,朕是征讨,又不是想消灭他们。”
“臣明白。”王象乾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不过他侧重于有皇上御驾亲征,提前让科尔沁部准备又能如何?
“还有,将朕推行的民族政策,也要向各部落解释清楚。”
总兵府本是李成梁的住所,只因朱翊镠在,所以很少在此留宿。
晚上极其期待的一场谈话开始了。
只有朱翊镠与李成梁两人。
坐定后,还是朱翊镠先开口道:“经过这次兵败,李总兵好像给人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哈?”
“确实。”李成梁点点头,“此前臣已经与王巡抚掏心掏肺地沟通过一次,只是不知陛下怎么想。”
“说来听听。”朱翊镠道。尽管王象乾在信中将大意说过,但此刻与李成梁本人面对面说肯定不一样。
况且,相信李成梁与王象乾说时的内容应该也会有所不同。
“臣在说之前,首先在陛下面前想申明一点,都是臣的肺腑之言。”
“好,朕也会与李成梁坦诚。”朱翊镠很敏锐地回道。
“多谢陛下!”李成梁大喜,这是他最希望的。之前与王象乾交流时,他可以直接提出来;可此刻总不能向皇上提要求,没想到皇上心领神会,他刚一说出口便得到承诺。
“交心一谈,不必客气。”
“那臣说了,陛下当初委任张学颜大学士镇守奴儿干都司,是否担心臣守不住辽东?”李成梁怎么想怎么说,反正也没打算隐瞒什么。
之前与王象乾沟通时提及过,但当时只说观点,得不到答案。
“是的。”朱翊镠明确地回道。
“那陛下觉得原因何在呢?”李成梁小心翼翼地问道。
“既然李总兵希望坦诚,那朕也实话实说了,若非朕很早布局,这时候努尔哈赤的实力会日渐强大,直至他真的会统一女真各部,到那时别说辽东,就是对整个大明都是威胁。”
“努尔哈赤的确是一个人才,军事才能尤为突出。”这一点李成梁也承认,“而且他手下聚集了许多猛将。”
“这就是为什么在朕还没有登基即位时就对准了努尔哈赤的缘故。”朱翊镠接着道,“但这只是外因,更大的原因在于自己,辽东是大明一部分,辽东的问题其实也就是整个大明的问题。”
“陛下是指?”李成梁弱弱地问道,此刻他把自己姿态摆得很低。
“大明已经开国两百多年了,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这是事实,李总兵承认吧?”
“嗯。”李成梁点点头。但这一点,直至上次兵败才让他意识到。
“若非张先生十年励精图治改革,大明这时候恐怕要苟延残喘了,甚至会走向灭亡。辽东是大明的一个缩影,大明的问题辽东都有,而且更为突出。政治腐化,经济疲软,军事与蒙古族、女真族相比也已经越来越不占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