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已是朽木,不堪一击,即便没有大清入关,也会被其他势力摧毁,然后像所有朝代一样退出历史舞台。
而实际上,大明被大清打败,不正是因为农民军风起云涌的起义吗?
明末一方面要提防大清,一方面要对付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源正是因为统治根基不稳,农民都反了嘛。
才会给了大清以可乘之机。
根基都不稳,即便没有大清,大明同样会走向末路。
所以说百姓是国家的统治基础。
只要百姓的日子有盼头,不跟着起哄,其他阶层的人根本跳不起来。
哪怕有人跳,没有百姓的支持,也成不了气候,注定以失败告终。
朱翊镠坚决推行土地改革,就是要让天下百姓有田地,日子有盼头。
这样,统治基础便稳了。
再推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所遇到的阻力自然而然就小得多了。
事实证明也正如此。
就拿逐步切断对皇室宗亲的无偿补给这一项政策来说,皇室宗亲的反对意见再大,又能如何?
皇室宗亲群体虽大,可一来手中没有军权,二来没有百姓支持,他们最多只是磨磨嘴皮子叫嚣两声。
断不敢跳起来与朝廷叫板。
况且无条件供养皇室宗亲的弊端没有人不清楚,皇室宗亲自己也清楚。
只是因为对他们掣肘太多,让他们几乎失去了生活能力而已。
逐步切断对皇室宗亲无偿供给的同时,对他们的诸多限制也逐步废除。
常人能干什么,他们也能干什么。
包括参加科举,包括入仕为官。
在这样政策的加持之下,若还要跳起来反对,就想被人像猪一样养着,那就对不起了,不介意杀一儆百,便如同女真族哈达部一样自食其果。
泰和元年,所有官员的待遇,也都翻了一番不止,而且六天一休沐。
积极性无疑得到提高。
因为依然坚持考成法,官员们的办事效率自然也提高了。
但朱翊镠清楚,这还远远不够。
因为政治清明了一些,官员们的灰色收入跟着大大减少。
这样,对许多官员而言,其收入或许是缩水,而不是增加。
这一点,朱翊镠心里有数。
单靠一个官员的薪俸如何养活一个家?大明的家庭通常情况,有一个人为官,三妻四妾、家仆都望着,靠他一个人养活这一大家子。
所以大明的官员许多都不靠薪俸过日子,而是来自于下级的“馈赠”。
靠薪俸确实也过不下去。
这是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的现实。
因为这个时代的妇女地位低下,不能抛头露面,她们还没有得到解放,除繁衍后代做家务,其它方面几乎没有贡献——这才是最难改变的地方。
对皇室宗亲的改革,与提高天下妇女的地位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但不管怎么说,大明还是朝着朱翊镠期待的方向一步一步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想要一口吃个大胖子也不现实,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进。
任重道远。原来活在哪个世界,想要有一番大作为,都不简单。
朱翊镠可算是体会到了。
即便是当了皇帝也不容易,难怪都喜欢穿越来带个系统加持呢。
不过日子还是很期待的。
泰和元年,成功晋级为三个孩子的爹,眼下徐文颖肚中的一个也快了。
越来越多的人对他这个皇帝也越来越信任了,现在再也没有人把他与之前那个不靠谱的潞王建议在一起了,仿佛他们压根儿就是两个人。
尽管事实上也是两个人。
但这是通过他的努力,一步一步将官民的观念扭转过来的。
倘若没有信任,终将一事无成。
倘若没有信任,他哪敢跑来辽东这边,一待就是一年不走?
郑妙谨信任他,申时行信任他,其他官员也越来越信任他……
这才保证在京城那边他没有后顾之忧,不怕京城的朝局乱了套。
倘若郑妙谨不信任他,三天两头就要他回来,他如何有心思坐镇辽东?
倘若申时行不信任他,将朝局搞得乌烟瘴气,他又哪敢长时间坐镇辽东?
倘若天下官员不信任他,一个个妖言惑众不努力,那也不叫事儿。
一个人再厉害,力量终究渺小。
必须要靠大家,所有劲儿都往一处使才行——这就是民心官心的重要性。
皇帝的威权并不是要时刻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不易亲近的感觉,而是要让人感觉这个皇帝可信、值得尊敬。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将天下官员与天下百姓的心拧到一起。
朱翊镠很是欣慰,他感觉自己越来越向这个目标靠近了。
信任他的人尊重他的人越来越多。
对他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变。
申时行其实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想当初申时行的处事风格可是“和事佬”,上下不得罪,尽量折中和解。
但现在申时行一个劲儿地挺他,对他颁发的每一项政策都表示赞成。
申时行对他态度的改变是有一个过程的,也代表着朝中许多官员的心态。
这是朱翊镠的感觉。
像冯保这些亲近的人也看出来了朝中许多官员对他这个皇帝态度的改变。
刚登基即位的那会儿,朝臣可没有那么好说话,说什么便是什么。
这都是努力用成绩征服那些人的。
没有成绩便没有信任与尊重。
刚过完春节,王安就要准备回京。
他已经考察了台湾数日,加上马栋陪同为他讲解介绍,基本上对台湾这边的局势摸得清楚了。
在台湾这些天,每日都与马栋在一起,两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更进一步。
与王喜姐也有过两次交谈,但都围绕着朱常洛展开。
王安明确将郑皇后与两宫太后的想法告知,因为他清楚以王喜姐的脑子肯定也能想到这些,所以不必隐瞒。
谈得最多的是朱常洛的成长与安全问题。王安感觉在这个问题上王喜姐的想法与他惊人的一致。
这便意味着,朱常洛不用其他人操心了,有王喜姐足够。
王安放心地离开了。
唯一的遗憾是,来时袭击他们的匪徒还没有查到线索,不知道是谁。
这件事马栋还在继续追查。
毕竟皇上给他们的信已经收到,再次看到皇上对付日本的决心。
回福建时,王安希望再次被匪徒袭击,可惜没有。他安全地着陆福建。
然后一路北上。
冯保陪着朱翊镠在辽东过完春节也准备启程回京了。
他来辽东目的已经达到。
这次与当初在江陵城时一样,也没有任何的职位,只是大闲人一个。
他承认自己变了。
尤其是心态上。
记得当初被万历皇帝撵出京师,内心有多么愤愤不平,所以与张居正、潘季驯一道,直想拱朱翊镠一把。
结果成功了。
让朱翊镠成功取而代之。
当时冯保还渴望回京任职,继续他从前的风光。朱翊镠也让他成功实现了愿望,二度担任司礼监掌印。